2004年1月,湖南长沙走马楼发现1万余枚汉代的简牍。“经初步考证,这些简牍是汉武帝时期的行政文书,其性质大部分属于司法文书,涉及到汉代的诉讼制度、法制改革、统计制度、交通邮驿制度及汉长沙国的历史、法律、职官、郡县、疆域等诸多方面”。由以上材料可以推断()①简牍文字应是使用楷书书写②汉武帝时期湖南仍存在封国③考古资料可弥补史籍的不足④完整的司法制度形成于汉朝
第1题:
秦汉时期主要的文书载体是()
A.简牍
B.甲骨
C.纸张
D.缣帛
秦汉时期的文书载体,以简牍为主,缣帛为辅。
第2题:
居延汉代遗址与简牍
汉代烽遂和塞墙遗址,位于中国西部甘肃省的金塔县和北部内蒙古自治区的额济纳旗。年代为公元前119年~公元91年。居延汉代遗址指的是包括汉代张掖郡所辖边塞上的烽燧和塞墙等遗迹在内的遗址群。边塞遗迹自东北斜向西南,全长约250公里。考古工作者在遗址群内先后发掘清理了3座烽燧遗址,出土汉代简牍近4万枚以及弓箭、铜镞、铁甲片、铁农具、工具等各种生产、生活用具。其中汉代简牍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汉代社会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科技、法律、哲学、宗教、民族等许多领域,它不仅记录了居延地区的屯戍活动,而且还保存了一批从西汉中期到东汉初年的官方文书,为研究汉代历史提供了珍贵的文献资料。居延汉代遗址与简牍的发现,为研究汉代历史文化及边塞地区的军事机构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第3题:
汉代简牍书法可以分为哪两大类?各有何特色?
汉代的简牍书法可以分为江淮汉简和西北汉简两大类。
江淮汉简,是我国长江、淮水流域出土的西汉简牍。如山东临沂银雀山、湖南长沙马王堆、江苏连云港等地出土的西汉竹木牍和帛书。内容多为古代典籍,如马王堆的《老子》,银雀山的《孙膑兵法》,其书者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书风多古雅、沉稳,用笔结构讲究富于变化。
西北汉简是指我国新疆、甘肃、内蒙、宁夏、青海等西北干燥地区的汉代简牍。西北汉简都有纪年作品,书体上大致有隶书、章草、楷书三类。大量的作品是隶书。这些作品多出自驻守边疆的中下层官吏与将士之手,用笔多变,点画放纵,率意而有天趣。
第4题:
走马楼简牍
第5题:
简牍可以分为简牍文书和简牍典籍两大类。
第6题:
文人司马相如要给汉武帝写份奏折,他最有可能采用哪种书写材料?( )
A.纸张
B.砖瓦
C.帛
D.简牍
第7题:
简牍文书
是刻在竹片或木片上的文书,主要用于记事。刻写在竹片上称竹简,也称,简策,汗简,简册,杀青;刻写在木片上的称木牍,版牍。
略
第8题:
文书工作制度初步以法律形式确定的时期是()
A.西周
B.秦朝
C.汉代
D.唐代
第9题:
纸张取代简牍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不是在()。
第10题:
文书工作制度初步以法律形式确定的时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