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

题目

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我国教育者提出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对自己有信心;对学校生活有兴趣;喜欢与人交往,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一般的心理健康的标准。


正确答案: (1)自我意识正确;
(2)人际关系协调;
(3)性别角色分化;
(4)社会适应良好;
(5)情绪积极稳定;
(6)人格结构完整

第2题:

简述心理健康标准。


正确答案: (1)正视现实。
(2)正确的自我评价。
(3)和谐的人际关系。
(4)情绪健康。
(5)人格完整和谐。
(6)智力发育正常。
(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8)顽强的意志。
(9)适应能力强。

第3题:

简述心理健康标准依据。
1、统计学标准;
2、社会规范标准;
3、主观经验标准
4、生活适应
5、心理成熟标准
6、生理学标准

第4题:

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标准:智力发展正常;情绪健康,反应适度;乐于与人交往,人际关系和谐;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统一协调;有良好的性格特征。
途径:全面渗透学前儿童的一日生活。通过常规指导和训练、各个领域教学、各种突发事件对学前儿童进行健康教育。拓展并丰富各类活动。通过各种活动和游戏,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家园同步。家园达成共识,协调教育方法,统一教育要求,保证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延续性和有效性。

第5题:

简述判断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答案:
解析:
(1)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状况应兼顾个体内部协调与对外良好适应两个方面。从内部来说,心理健康的人各项心理机能健全人格结构完整,能用正当手段满足自己的基本需要;从对外关系来说,心理健康的人能适应周围环境,有人际交往能力和较高的人际关系水平。 (2) 心理健康概念具有相对性。不妨把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视为人类精神生活的两个极端。我们大多数人实际都位于这两个极端之间的某一个位置,因此心理健康就有高低层 次之分,一个人即使没有任何行为问题或情绪紊乱,也仍可能是一个没有目的的躯壳。 这样的人至多可以说是"消极的心理健康”。 而高层次的(积极的)心理健康不仅是没有心理疾病,而且能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发展建设性人际关系,从事具有社会价值的创造,追求髙层次需要满足,追求生活的意义。 (3) 心理健康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过程。心理健康不是无失败、无冲突、无痛 苦,而是能在这些情况下做有效的自我调整,且能保持良好的工作效率。 (4) 心理健康与否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个社会评价问题,不同社会由于其主流文化价值观念、社会规范不同,对于同一行为正常与否,往往会做出不同的判断。

第6题:

简述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


答案:
解析:
(1)恰当解决同一性危机,心理状态变得稳定;(2)恰当处理独立与依赖的需求,不盲目或过度反叛,和父母保持良好的关系;(3)能从容面对自己的生理和身体变化,以正确的态度面对异性的关系以及性的问题;(4)发展出抽象思维能力,更具逻辑性和推理性,并发展出元认知能力;(5)发展出恰当的道德水平,对如何做一个公民有所思考。

第7题:

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


答案:
解析:
(1)对现实的有效知觉。(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3)自我调控能力,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4)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5)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

第8题:

简述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


答案:
解析:
【要点】(1)有正常的智力水平;(2)能够了解并接受自己;(3)能与他人建立和谐关系;(4)善于调节与控制情绪;(5)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第9题:

教师资格考试简述题: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

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


总的来说,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

心理健康也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

现在对心理健康的标准是这样定义的:  
一、具有充分的适应力;  
二、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的评价;  
三、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四、不脱离现实环境;  
五、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六、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七、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八、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九、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十、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会,与社会保持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