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上,有个学生总是喜欢跟周围同学讲话,交头接耳。语文老师多次

题目

语文课上,有个学生总是喜欢跟周围同学讲话,交头接耳。语文老师多次提醒、制止,但还是无济于事。时间长了,语文老师开始责骂、讥讽、奚落他,有时候也惩罚他。渐渐地,这个学生越来越不喜欢上语文课,对语文老师产生了极度的厌恶感,最后出现了厌学情绪。家长找老师询问原因,这个老师说:“我严格要求有什么错?”请你根据德育原则分析,这个老师的做法有错吗?如果有错,他违反了什么德育原则?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张老师的班级里有120个学生,男女各一半,有80个学生喜欢数学,100个学生喜欢语文。根据以上信息进行的推断,有可能正确的是______。

A.40个男生喜欢数学而不喜欢语文

B.40个喜欢语文的男生不喜欢数学

C.60个喜欢语文的女生不喜欢数学

D.60个喜欢数学的男生中只有10个喜欢语文


正确答案:B

代入法。若是A的话,那么最多只能有80个学生喜欢语文,矛盾;若是B的话,最多只能有80个学生喜欢数学,这是可能的;若是C的话,最多有60个学生喜欢数学,矛盾;若是D的话,最多只有70个学生喜欢语文,矛盾。因此,有可能正确的是B。

第2题:

二、数学运算:共10题。你可以在草稿纸上运算,遇到难题,可以跳过暂时不做,待你有时间再返回解决它。

36. 某校对五年级100名同学进行学习兴趣调查,结果有58人喜欢语文,有38人喜欢数学,有52人喜欢外语。而且喜欢语文和数学(但不喜欢外语)的有6人,喜欢数学和外语(但不喜欢语文)的有4人,三科都喜欢的有12人,而且每人至少喜欢一科。问有多少同学只喜欢语文?( )

A. 27

B. 34

C. 14

D. 26


正确答案:D
36. D[解析]如图:设只喜欢语文和外语的有x人。可得:100=58+52+38-(6+12+12+x+12+4)+12,解得x=14。

故只喜欢语文的同学有58-6-12-14=26(人)。

第3题:

张老师的班里有60个学生,男女生各一半。有40个学生喜欢数学;有50个学生喜欢语文。这表明可能会有( )。

A.20个男生喜欢数学而不喜欢语文

B.20个喜欢语文的男生不喜欢数学

C.30个喜欢语文的女生不喜欢数学

D.30个喜欢数学的男生只有10个喜欢语文


正确答案:B
有50人喜欢语文可知A中的20个男生不喜欢语文以及D中的30个男生中10个不喜欢语文(即20个男生不喜欢语文)不正确,可排除;C中的30个女生不喜欢数学不符合40个学生喜欢数学(即20个学生不喜欢数学);只有B符合题干中的条件。

第4题: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语文课上,有个学生总是喜欢跟周围同学讲话,交头接耳。语文老师多次提醒、制止,但还是无济于事。时间长了,语文老师开始责骂、讥讽、奚落他,有时候也惩罚他。渐渐地,这个学生越来越不喜欢上语文课,对语文老师产生了极度的厌恶感,最后出现了厌学情绪。家长找老师询问原因,这个老师说:“我严格要求有什么错?”
问题:请你根据德育原则分析,这个老师的做法有错吗?如果有错,他违反了什么德育原则?


答案:
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德育原则”。
【参考答案】该教师的做法有错,这个案例主要反映出德育活动中如何处理好严格要求学生与尊重学生相结合的问题。该教师的作法违反了这个德育原则。对于学生的学习,教师应该严格要求,这是教师的教育责任,是教育学生的措施。但是,在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同时,教师也要尊重学生,关怀、热爱和信任学生,这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前提。所以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应该处理好严格要求和尊重学生之间的关系,对学生提出合情合理的要求。严格要求学生和尊重学生是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的。两者相结合,能激发学生的信心和动力,为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提供方向。

第5题:

材料:
有个学生在日记里写道:我在小学的时候是个很爱提问的学生,可每次提问都会被否定。记得有一次语文课上,老师在讲《春晓》时,我有异议,就站起来问老师:“老师说诗人在春天喜欢睡觉,连天亮都不晓得,怎么能在夜里听见风雨声呢”语文老师说:“这有什么奇怪的,早晨起来看看不就知道了。”我还想继续提问,语文老师示意我坐下,并略带嘲笑的口吻问其他同学:“是他对,还是老师对”同学们齐声说:“老师对。”我感觉好尴尬,自此以后就再也没有问过老师问题。到中学以后也是默默地听老师讲解了。
问题:
请从教学理论角度来分析该学生不再提问的原因。


答案:
解析:
学生之所以不再提问主要因为在语文课上的“遭遇”。材料中语文老师主要违背了以下规律和原则: (1)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教学过程规律。材料中,当学生对老师的讲解提出异议时,老师不仅没有认真回答或讨论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反而嘲笑学生,老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没有做到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启发式教学原则。启发式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原则。材料中。当学生就老师的讲解提出异议时,老师并没有认真对待且嘲笑学生。降低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违背了启发性原则中教学民主的贯彻要求。
(3)因材施教教学原则。教师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材料中,该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其他独特的想法,但是当学生提出想法时,都有可能被老师或否定,或嘲笑,或制止,说明老师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没有做到因材施教。

第6题:

某校对五年级100名同学进行学习兴趣调查,结果有58人喜欢语文,有38人喜欢数学,有52人喜欢外语。而且喜欢语文和数学(但不喜欢外语)的有6人,喜欢数学和外语(但不喜欢语文)的有4人,三科都喜欢的有12人,而且每人至少喜欢一科。问有多少同学只喜欢语文?( )

A.27

B.34

C.14

D.26


正确答案:D

第7题:

:某校对五年级100名同学进行学习兴趣调查,结果有58人喜欢语文,有38人喜欢数学,有52人喜欢外语。而且喜欢语文和数学(但不喜欢外语)的有6人,喜欢数学和外语(但不喜欢语文)的有4人,三科都喜欢的有12人,而且每人至少喜欢一科。有()个同学只喜欢语文。

A.27 B.34 C.14 D.26


正确答案:D

如图:设只喜欢语文和外语的有x人。可得:100=58+52+38-(6+12+12+x+12+4)+12,解得x=14

  故只喜欢语文的同学有58-6-12-14=26()

第8题:

某校对五年级100名同学进行学习兴趣调查,结果有58人喜欢语文,有38人喜欢数学,有52人喜欢外语。而且喜欢语文和数学(但不喜欢外语)的有6人,喜欢数学和外语(但不喜欢语文)的有4人,三科都喜欢的有12人,而且每人至少喜欢一科。问有多少同学只喜欢语文?()

A.27    B.34    C.14    D.26


D。设只喜欢语文和外语的有x人。可得:100=58+52+38-(6+l2+l2+x+l2+4)+12,解得x=14。
  故只喜欢语文的同学有58-6-12-14=26(人)。

第9题:

小李在班级中成绩一般,是老师和同学忽视的对象。有一天上语文课,他在那里叠纸飞机,为了引起同学和老师的注意,他把飞机投向空中。语文老师当场在全班同学面前批评了他。
问题:
(1)请分析小李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2)请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分析这个语文老师处理问题的方法及其效果。


答案:
解析:
(1)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归属与爱的需要,也称社交需要,是指每个人都有被他人或群体接纳、爱护、关注、鼓励及支持的需要。小李作为班集体的一员,希望被集体中的他人和整个班集体接纳、爱护、关注和鼓励。而作为一个成绩一般的学生,他的归属与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所以他采用上课玩纸飞机的方式来吸引大家的注意。 (2)根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语文老师所采取的方法是惩罚,这样不仅不会改变小李的不良行为,反而迎合了他渴望被老师和同学注意的需要。在本材料中,语文老师可以采用消退的方法来消除小李的不良行为。消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不去强化而去淡化,既可消除不正确行为,又不会带来诸如惩罚等导致的感情受挫的副作用。材料中小李在课堂上叠纸飞机并把飞机投向空中,是为了得到老师或同学的关注(强化),老师与同学可以不予理睬,不给予其希望得到的强化,那么此类行为就会逐渐减少。因此,消退是减少不良行为、消除坏习惯的有效方法。

第10题:

某学校对本学期课程满意度做了一次调查发现,所有喜欢语文课的学生都喜欢数学课,所有喜欢语文课的学生都不喜欢英语课,有的喜欢英语课的学生喜欢数学课。如果以上断定为真,以下各项都一定为真,除了一项?

A.有的喜欢语文课的不喜欢英语课
B.有的喜欢数学课的不喜欢语文课
C.所有不喜欢数学课的都不喜欢语文课
D.有的喜欢数学课的喜欢语文课
E.有的喜欢英语课的语文课

答案:E
解析: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