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女士因遇到许多家庭问题向社会工作者小李求助,她说,公婆不喜欢她,丈夫赌博不管孩子,上初中的儿子既叛逆成绩又差,家庭收入不高,住房紧张,她简直不知道怎样活下去。小李打算采用家庭干预的聚焦技巧对张女士提问,合适的问法为()。A、“听起来你遇到了许多不开心的事,是吗?”B、“你真的觉得不知道怎么活下去了吗?”C、“在你刚才说的这些问题里,对你最重要的是什么?”D、“你希望我帮你一起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是吗?”

题目

张女士因遇到许多家庭问题向社会工作者小李求助,她说,公婆不喜欢她,丈夫赌博不管孩子,上初中的儿子既叛逆成绩又差,家庭收入不高,住房紧张,她简直不知道怎样活下去。小李打算采用家庭干预的聚焦技巧对张女士提问,合适的问法为()。

  • A、“听起来你遇到了许多不开心的事,是吗?”
  • B、“你真的觉得不知道怎么活下去了吗?”
  • C、“在你刚才说的这些问题里,对你最重要的是什么?”
  • D、“你希望我帮你一起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是吗?”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社会工作者:“刚才你说了很多,包括你的家庭、你的工作、你与父母的关系,看起来这些问题都很重要,其中,你最想谈的问题是什么?”该社会工作者采用的会谈技术是(  )。

A.摘要

B.对焦

C.澄清

D.坦诚

答案:B
解析:

第2题:

社会工作者:“刚才你说了很多,包括你的家庭,你的工作,你与父母的关系,看起来这些问题都很重要,其中,你最想谈的问题是什么?”该社会工作者采用的会谈技术是()。

A:摘要
B:对焦
C:澄清
D:坦诚

答案:B
解析:
对焦指社会工作者将偏离的话题或者宽泛的讨论简要总结,集中讨论问题的焦点。本题中,社会工作者将讨论集中在最想谈的问题上,即运用了对焦的技巧。故答案选B。

第3题:

以下属于对抗性问题的是( )。

A、“能否建议你使用别的方法完成”?

B、“这些我们都能做到,你呢?”

C、“你说的问题我也遇到,你愿意听我的体会吗?”

D、“再延长三天能完成吗?”


正确答案:B

第4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8岁,公司职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是独生女,漂亮高雅。上大学时与同班同学恋爱,毕业后结婚,两人感情好,与公婆生活在一起。一天听到婆婆告诫丈夫:“千万别怕老婆,得管住她,活儿让她多于点儿。”求助者听了虽然很生气,但为了丈夫还是忍住了。还有一天晚上,求助者和丈夫为一个学术问题争论起来,气氛还算平和。后来婆婆进来“旁听”两人斗嘴,为顾全面子两人都突然绷紧面孔,提高嗓门。结婚一年多以来这种事情时常发生。近一个月以来,下班不想回家,失眠,食欲下降,胃不舒服,体重降了十多斤,做胃镜未查出问题。求助者不知如何为好,内心很矛盾,也很痛苦,主动前来咨询。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
咨询师:在婆媳问题上,你需要我帮你解决什么问题呢?
求助者:情况我都说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你能告诉我吗?
咨询师:对这件事你想怎么办呢?
求助者:我也不知道,所以就来咨询了。
咨询师:那你现在思考一下可以吗?
求助者:我早想过了,但我想不出来什么。
咨询师:那你能说说你都想了什么吗?
求助者:我想和婆婆搞好关系,婆婆别老是干预我们夫妻问的事情。我想和她分开过,那样我就要买房子,我们现在的经济条件又不允许。况且丈夫是独生子也很孝顺。我现在都烦死了,为这事吃不下、睡不着,工作也没精打采,什么事也不想干。我今天来就是想让你告诉我到底该怎么办?
咨询师:你先试想一下,如果你去商场买衣服,漂亮的衣服很贵;而便宜的衣服又不漂亮。你说你怎么办啊?
求助者:我既要漂亮的衣服,还不想多花钱。咨询师:想要漂亮的衣服还不想多花钱,那怎么办呢?
求助者:(沉默)没法办。
咨询师:没法办,但又必须买一件,怎么办?
求助者:(沉默)只能选一个。
咨询师:选哪个?
求助者:我可能会根据我的经济能力来选择。
咨询师:你想想,你不知道是和婆婆生活在一起还是分开单过,不就是像买衣服一样吗?因为两个各有利弊,你不是不知道怎么做,你是想选哪个都只要利,不要弊,是吗?
求助者:好像是这样的,我明白了,您的意思是说我太追求完美了吗?
咨询师:你觉得呢?
求助者:我懂了,我知道该怎么办了……
咨询师:你看,通过心理咨询,你获得了成长,解决了自身的问题,我为你高兴,你最后怎么选,告诉我一声好吗?
该求助者目前主要的心理问题是()。
A.认知错误
B.内心冲突
C.夫妻关系
D.婆媳问题


答案:B
解析:
该求助者主要的心理问题是内心冲突。求助者存在认知错误,是心理问题的原因。CD项夫妻关系、婆媳问题是引发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

第5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8岁,公司职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是独生女,漂亮高雅。上大学时与同班同学恋爱,毕业后结婚,两人感情好,与公婆生活在一起。一天听到婆婆告诫丈夫:“千万别怕老婆,得管住她,活儿让她多于点儿。”求助者听了虽然很生气,但为了丈夫还是忍住了。还有一天晚上,求助者和丈夫为一个学术问题争论起来,气氛还算平和。后来婆婆进来“旁听”两人斗嘴,为顾全面子两人都突然绷紧面孔,提高嗓门。结婚一年多以来这种事情时常发生。近一个月以来,下班不想回家,失眠,食欲下降,胃不舒服,体重降了十多斤,做胃镜未查出问题。求助者不知如何为好,内心很矛盾,也很痛苦,主动前来咨询。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
咨询师:在婆媳问题上,你需要我帮你解决什么问题呢?
求助者:情况我都说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你能告诉我吗?
咨询师:对这件事你想怎么办呢?
求助者:我也不知道,所以就来咨询了。
咨询师:那你现在思考一下可以吗?
求助者:我早想过了,但我想不出来什么。
咨询师:那你能说说你都想了什么吗?
求助者:我想和婆婆搞好关系,婆婆别老是干预我们夫妻问的事情。我想和她分开过,那样我就要买房子,我们现在的经济条件又不允许。况且丈夫是独生子也很孝顺。我现在都烦死了,为这事吃不下、睡不着,工作也没精打采,什么事也不想干。我今天来就是想让你告诉我到底该怎么办?
咨询师:你先试想一下,如果你去商场买衣服,漂亮的衣服很贵;而便宜的衣服又不漂亮。你说你怎么办啊?
求助者:我既要漂亮的衣服,还不想多花钱。咨询师:想要漂亮的衣服还不想多花钱,那怎么办呢?
求助者:(沉默)没法办。
咨询师:没法办,但又必须买一件,怎么办?
求助者:(沉默)只能选一个。
咨询师:选哪个?
求助者:我可能会根据我的经济能力来选择。
咨询师:你想想,你不知道是和婆婆生活在一起还是分开单过,不就是像买衣服一样吗?因为两个各有利弊,你不是不知道怎么做,你是想选哪个都只要利,不要弊,是吗?
求助者:好像是这样的,我明白了,您的意思是说我太追求完美了吗?
咨询师:你觉得呢?
求助者:我懂了,我知道该怎么办了……
咨询师:你看,通过心理咨询,你获得了成长,解决了自身的问题,我为你高兴,你最后怎么选,告诉我一声好吗?
“那你能说说你都想了些什么吗?”心理咨询师使用的技术是()。
A.参与
B.合理化
C.面质
D.具体化


答案:D
解析:
具体化指咨询师协助求助者清楚、准确地表述他们的观点、所用的概念、所体验到的情感以及所经历的事件。这样做可以使咨询师把握事实,亦使求助者弄清自己的所思所想。

第6题:

社会工作者主持小组讨论时需要灵活运用提问的技巧,下列属于反馈和阐述型提问的是( )。


A.刚才小李提到的这个问题,其他组员对这个问题是怎样想的

B.我们已经讨论一段时间了,谁能对此总结一下

C.你刚才说的是不是这个意思

D.你能说说具体是怎么回事吗

答案:B
解析:
社会工作者在小组讨论中通常有五种提问类型:一是封闭式提问,如“是不是”;二是深究回答型提问,社会工作者可以用“描述”“告诉”“解释”等词提问;三是重新定向型提问,如“刚才小李提到的这个问题,其他组员对这个问题是怎样想的”;四是反馈和阐述型的提问,如“我们已经讨论一段时间了,谁能对此总结一下”;五是开放式提问,如用“怎样”“为什么”等词提问。

第7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8岁,公司职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是独生女,漂亮高雅。上大学时与同班同学恋爱,毕业后结婚,两人感情好,与公婆生活在一起。一天听到婆婆告诫丈夫:“千万别怕老婆,得管住她,活儿让她多于点儿。”求助者听了虽然很生气,但为了丈夫还是忍住了。还有一天晚上,求助者和丈夫为一个学术问题争论起来,气氛还算平和。后来婆婆进来“旁听”两人斗嘴,为顾全面子两人都突然绷紧面孔,提高嗓门。结婚一年多以来这种事情时常发生。近一个月以来,下班不想回家,失眠,食欲下降,胃不舒服,体重降了十多斤,做胃镜未查出问题。求助者不知如何为好,内心很矛盾,也很痛苦,主动前来咨询。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
咨询师:在婆媳问题上,你需要我帮你解决什么问题呢?
求助者:情况我都说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你能告诉我吗?
咨询师:对这件事你想怎么办呢?
求助者:我也不知道,所以就来咨询了。
咨询师:那你现在思考一下可以吗?
求助者:我早想过了,但我想不出来什么。
咨询师:那你能说说你都想了什么吗?
求助者:我想和婆婆搞好关系,婆婆别老是干预我们夫妻问的事情。我想和她分开过,那样我就要买房子,我们现在的经济条件又不允许。况且丈夫是独生子也很孝顺。我现在都烦死了,为这事吃不下、睡不着,工作也没精打采,什么事也不想干。我今天来就是想让你告诉我到底该怎么办?
咨询师:你先试想一下,如果你去商场买衣服,漂亮的衣服很贵;而便宜的衣服又不漂亮。你说你怎么办啊?
求助者:我既要漂亮的衣服,还不想多花钱。咨询师:想要漂亮的衣服还不想多花钱,那怎么办呢?
求助者:(沉默)没法办。
咨询师:没法办,但又必须买一件,怎么办?
求助者:(沉默)只能选一个。
咨询师:选哪个?
求助者:我可能会根据我的经济能力来选择。
咨询师:你想想,你不知道是和婆婆生活在一起还是分开单过,不就是像买衣服一样吗?因为两个各有利弊,你不是不知道怎么做,你是想选哪个都只要利,不要弊,是吗?
求助者:好像是这样的,我明白了,您的意思是说我太追求完美了吗?
咨询师:你觉得呢?
求助者:我懂了,我知道该怎么办了……
咨询师:你看,通过心理咨询,你获得了成长,解决了自身的问题,我为你高兴,你最后怎么选,告诉我一声好吗?
心理咨询师对本案例的初步诊断是()。
A.一般心理问题
B.重度心身疾病
C.严重心理问题
D.神经症性问题


答案:C
解析:
求助者有自知力,并主动求医,排除精神病性障碍;求助者的问题是由现实刺激引起的,并具有道德色彩,属于心理问题的常形,故排除D项神经症性心理问题;求助者的情绪反应泛化,社会功能受损,病程较为持久,故初步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

第8题:

学校社会工作者小李接待了前来求助的王女士,王女士向小李抱怨,上小学的儿子上课总是开小差,学习成绩不好;作业不会做,教他也不愿意听,有时还和同学打架,玩过的东西从来不整理,行为习惯不好。小李拟运用聚焦的技巧,帮助王女士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其适宜的提问有()

A、“目前您最希望看到孩子改变的是什么?”

B、“您觉得孩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C、“您就孩子的这些问题向其他人咨询过吗?”

D、“您之前针对孩子这些问题做过改变的尝试吗?”

E、“您能根据重要程度排列一下希望孩子改变的行为吗?”


答案:AE

第9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8岁,公司职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是独生女,漂亮高雅。上大学时与同班同学恋爱,毕业后结婚,两人感情好,与公婆生活在一起。一天听到婆婆告诫丈夫:“千万别怕老婆,得管住她,活儿让她多于点儿。”求助者听了虽然很生气,但为了丈夫还是忍住了。还有一天晚上,求助者和丈夫为一个学术问题争论起来,气氛还算平和。后来婆婆进来“旁听”两人斗嘴,为顾全面子两人都突然绷紧面孔,提高嗓门。结婚一年多以来这种事情时常发生。近一个月以来,下班不想回家,失眠,食欲下降,胃不舒服,体重降了十多斤,做胃镜未查出问题。求助者不知如何为好,内心很矛盾,也很痛苦,主动前来咨询。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
咨询师:在婆媳问题上,你需要我帮你解决什么问题呢?
求助者:情况我都说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你能告诉我吗?
咨询师:对这件事你想怎么办呢?
求助者:我也不知道,所以就来咨询了。
咨询师:那你现在思考一下可以吗?
求助者:我早想过了,但我想不出来什么。
咨询师:那你能说说你都想了什么吗?
求助者:我想和婆婆搞好关系,婆婆别老是干预我们夫妻问的事情。我想和她分开过,那样我就要买房子,我们现在的经济条件又不允许。况且丈夫是独生子也很孝顺。我现在都烦死了,为这事吃不下、睡不着,工作也没精打采,什么事也不想干。我今天来就是想让你告诉我到底该怎么办?
咨询师:你先试想一下,如果你去商场买衣服,漂亮的衣服很贵;而便宜的衣服又不漂亮。你说你怎么办啊?
求助者:我既要漂亮的衣服,还不想多花钱。咨询师:想要漂亮的衣服还不想多花钱,那怎么办呢?
求助者:(沉默)没法办。
咨询师:没法办,但又必须买一件,怎么办?
求助者:(沉默)只能选一个。
咨询师:选哪个?
求助者:我可能会根据我的经济能力来选择。
咨询师:你想想,你不知道是和婆婆生活在一起还是分开单过,不就是像买衣服一样吗?因为两个各有利弊,你不是不知道怎么做,你是想选哪个都只要利,不要弊,是吗?
求助者:好像是这样的,我明白了,您的意思是说我太追求完美了吗?
咨询师:你觉得呢?
求助者:我懂了,我知道该怎么办了……
咨询师:你看,通过心理咨询,你获得了成长,解决了自身的问题,我为你高兴,你最后怎么选,告诉我一声好吗?
心理咨询师在求助者的回答中了解到的资料包括()。
A.家庭状况
B.工作情况
C.情绪症状
D.经济状况


答案:A,B,C,D
解析:
通过求助者的回答,咨询师了解到的咨询有家庭状况、经济情况、情绪症状和工作情况。

第10题:

(2016年)在几次会谈中,王女士向社会工作者抱怨丈夫不关心自己,下班回家只顾上网。就此,社会工作者最适宜的提问是(  )。

A.“觉得丈夫有问题,是吗?”
B.“你是否觉得自己也有过错?”
C.“你对自己的婚姻不满意,是吗?”
D.“你能说说丈夫不关心你的具体表现吗?”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会谈的技巧。社会工作者在与服务对象的会谈中,要引导服务对象将感受具体化,通过丈夫具体的行为表现帮助王女士寻找到丈夫对其冷淡的根源。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