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中,有时会让求助者确定生活中哪些事件超越了自己的应对能力,这

题目

咨询中,有时会让求助者确定生活中哪些事件超越了自己的应对能力,这种工作叫做()。

  • A、知觉压力测评
  • B、重大生活事件评估
  • C、情绪体验测评
  • D、生活小困扰评估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A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咨询中,有时会让求助者确定生活中哪些事件超越了自己的应对能力,这种工作叫做( )。

(A)知觉压力测评

(B)重大生活事件评估

(c)情绪体验测评

(D)生活小困扰的评估


正确答案:A

《基础》P312

第2题:

在一次咨询过程中,求助者表示由于下岗,心情很低落,焦躁不安。心理咨询师表示自己有个开公司的朋友,可以帮助求助者找份工作。这个咨询师( )。

A.帮助了求助者解决了现实问题

B.有利于建立正常的咨询关系

C.超越了职责度

D.有利于咨询双方的深入的情感沟通


正确答案:C

第3题:

若求助者能够对生活中的事件应对自如,在遇到需要做出计划和处理事件时,有良好的应对能力和组织能力,其可能在MMIP—2测验中的附加量表—( )上得高分。

A.过分自控量表

B.自我低估量表

C.支配性量表

D.应对能力量表


正确答案:C

第4题:

自我开放的含义包括咨询师( )多选

A. 公开自己的困扰让求助者分担
B. 将自己的经验与求助者分享
C. 把自己对求助者的体验感受告诉求助者
D. 在咨询过程中的自我调节

答案:B,C
解析:
知识点: 心理咨询技能 /影响性技术
自我开放技术也称“自我暴露”、“自我表露”,是指咨询师提出自己的情感、思想、经验与求助者共同分享,或开放对求助者的态度、评价等,或开放与自己有关的经历、体验、情感等。

第5题:

在合理情绪疗法中,咨询师需要帮助求助者达到的领悟是(  )。多选

A.诱发事件是产生不良情绪的根源

B.信念引起了情绪及行为后果,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

C.求助者应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负有责任

D.只有消除诱发事件,才能减轻或消除他们目前存在的症状

答案:B,C
解析:
在合理情绪疗法中,咨询师需要帮助求助者达到的领悟包括三个方面:①引起其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他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是信念引起了情绪及行为后果,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②要改变情绪困扰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该改变认知,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他们目前存在的各种症状;③引起情绪困扰的认知是求助者自己的认知,因此情绪困扰的原因与求助者自己有关,他们应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负有责任。

第6题:

在这一咨询片段中,咨询师向求助者介绍了( )。

A.求助者的权利与义务

B.向求助者说明了心理咨询的性质

C.向求助者说明了保密原则

D.与求助者进行协商,确定使用哪中咨询方式


正确答案:C

第7题:

自我开放的含义包括咨询师( )。
(A)公开自己的困扰让求助者分担
(B)将自己的经验与求助者分享
(C)把自己对求助者的体验感受告诉求助者
(D)在咨询过程中的自我调节


答案:B,C
解析:
自我开放亦称自我暴露、自我表露,指咨询师提出自己的感情、思想、经验与求助者共同分享,或开放对求助者的态度、评价等,或开放与自己有关的经历、体验、情感等。

第8题:

心理咨询中使用面质的目的包括( )

A.给求助者树立学习的榜样

B.应对求助者表现出的阻抗

C.促进求助者深入了解自己的感受

D.使求助者发现自己被掩盖的能力


正确答案:ABCD
解析:咨询中使用面质的目的在于协助求助者促进对自己的感受、信念、行为及所处情况的深入了解;在于激励求助者放下自己有意无意的防卫心理、掩饰心理来面对自己。面对现实,并由此产生富有建设性的活动;在于促进求助者实现言语与行动的统一,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一致;在于使求助者明确自己所具有而又被自己掩盖的能力、优势,即自己的资源,并加以利用;在于通过咨询师的面质给求助者树立学习、模仿面质的榜样,以便将来自己有能力去对他人或者自己做面质。

第9题:

心理咨询中使用面质的目的包括()。

A:给求助者树立学习的榜样
B:应对求助者表现出的阻抗
C:促进求助者深入了解自己的感受
D:使求助者发现自己被掩盖的能力

答案:A,C,D
解析:
面质,又称质疑、对质、对峙、对抗、正式现实,是指咨询师指出求助者身上存在的矛盾。咨询师使用面质技术的目的;1)协助求助者促进自己的感受、信念、行为即所处境况的深入了解;2)激励求助者放下自己有意无意的防卫心理,掩饰心理来面对自己、面对现实,并由此产生富有建设性的活动;3)促进求助者实现语言与行动的统一,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一致;4)使求助者明了自己所具备的又被自己掩盖的能力、优势,即自己的资源,并加以利用;5)通过咨询师的面质给求助者树立学习、模仿面质的榜样,以便将来自己有能力去对他人或自己作面质。

第10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42岁,外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
案例介绍:多年前,求助者的妻子出国留学,定居国外后向求助者提出离婚。离婚时,女儿判给求助者抚养。由于担心自己再婚会让女儿受委屈,求助者一直没有考虑个人问题,独自带着女儿生活多年。几个月前,求助者得知读高中的女儿谈了恋爱,非常生气,并严肃地批评了女儿。让求助者没想到的是,女儿不仅丝毫没觉得自己有什么不对,还说求助者是“老古董”,并说,如果求助者再干涉她的恋爱自由,她就要去国外和她妈妈一起生活。
女儿的话让求助者又生气又伤心,觉得为女儿付出这么多,但在女儿心中自己居然不如前妻,这让他实在受不了。最近三个多月,求助者经常生闷气,还出现了头痛、失眠等情况,工作效率也大大下降。尤其看到谈恋爱的高中生,就会联想起女儿恋爱的事情,进而出现情绪波动。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好强,有责任心,工作认真负责,人际关系良好,身体健康,历年体检结果正常。
请根据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一、请对该求助者做出初步诊断,并说明诊断依据。(30分)
二、请对该求助者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20分)
三、良好的咨询关系对心理咨询有哪些重要意义?(20分)
四、在本案例中,心理咨询师对求助者积极关注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30分)


答案:
解析:
一、请对该求助者做出初步诊断,并说明诊断依据。(30分)
答:初步诊断:严重心理问题。(5分)
诊断依据:1、该求助者身体健康(1分),可以排除器质性病变(1分);
2、根据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原则(1分),求助者主客观世界统一(1分),精神活动内在协调一致(1分),人格相对稳定(1分),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1分),自知力完整(1分),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问题(2分);
3、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由现实刺激引发(1分),内心冲突为常形(2分),可以排除神经症性问题(2分):
4、求助者看到谈恋爱的高中生就会出现情绪波动(1分),说明其情绪反应出现了泛化(3分),可以排除一般心理问题。
5、求助者的主导症状是气愤和伤心(1分),情绪反应尚在正常范围内(1分);心理问题超过三个月,但未满半年(2分);工作效率下降(1分),表明社会功能受损(1分)。
二、请对该求助者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20分)
答:生理原因(3分);未见明显的生理原因(1分)。
心理原因(3分):个性好强(2分),
存在不合理信念(2分):绝对化要求(1分);糟糕至极(1分)。
社会原因(3分):离婚(1分),女儿不听劝阻谈恋爱(1分)女儿声称要和妈妈一起生活(1分)等负性生活事件。
缺乏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1分)。
三、良好的咨询关系对心理咨询有哪些重要意义?(20分)
答:1、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心理咨询的核心内容之一(4分)。
2、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开展心理咨询的前提条件(8分)。
3、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咨询达到理想效果的先决条件(8分)。
四、在本案例中,心理咨询师对求助者积极关注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30分)
答:心理咨询师应该注意:1、辩证、客观地看待求助者。(6分)
2、帮助求助者辩证、客观地看待自己。(6分)
3、避免盲目乐观。(6分)
4、反对过分消极。(6分)
5、立足实事求是。(6分)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