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26岁,某学校教师。 案例介绍

题目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26岁,某学校教师。 案例介绍:求助者在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来到某中学任教。班里的学生经常不听自己的,因此对学生不满意,经常批评学生,要求学生必须听自己的。因师生关系苦恼,前来寻求帮助。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自尊心较强,争强好胜,容不得失败,追求完美。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 咨询师:你生气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呢? 求助者:我经常为学生的事苦恼,他们干什么总不合我的意,我特别看不惯他们做的事,我说他们,他们不听,说我太认真。这哪象我年轻的时候,我上学时成绩门门都是优秀。我对学生要求很严,学习必须好。但他们不听我的。 咨询师:噢,我明白了,你的学生不太听你的话,这使你很生气,是这样吗? 求助者:对,就是因为他们不听我的话,惹我生气。 咨询师:按你所说,你说话别人就应该听。 求助者:是的,我是老师,他们当然应该听我的。 咨询师:您信奉的是老师讲话,学生就应该听。 求助者:对呀,学生必须听老师的。 咨询师:因此,你老师说的话,你肯定听,他说学生不谈恋爱,你就不谈,他说应该考博士,你就考博士。 求助者:对……噢,不是这样的,(沉默)好象不是,我老师让我读博士,我也没读。 咨询师:你刚讲过学生必须听老师的,而你又讲了你老师让你考博士,但你没考,这似乎有些矛盾,请你解释解释好吗? 求助者:(沉默)…….可我说的是对的,他们就应该听我的呀。 咨询师:你老师让你考博士,是对还是错呢? 求助者:(沉默)难道他们真的可以不听? 咨询师:你认为你生气是由于学生不听你的话,不按你的意思去办事,其实学生不按你的要求做是一件事,你要求学生必须象您一样来要求自己是你的信念。你的信念有的是合理的,有的是不合理的,不同的信念会导致不同的情绪状态。如果你认识到自己现在的情绪状态是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所造成的,通过改变它,你就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求助者:我好象明白了。 咨询师:明白了吗?说不说由你,听不听由他们,以后可别多管闲事,自找没趣了。 在咨询中,求助者多次出现沉默的原因可能是()。

  • A、阻抗
  • B、生气
  • C、困惑
  • D、思考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案例一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48岁,某学校教师,班主任。
案例介绍:求助者是业务很优秀的老师,在某重点中学担任班主任。求助者今年暑假外出游玩时发生车祸,其母因伤重去世,求助者身体受轻伤,但额头上留下一道很长的疤痕。求助者为母亲去世的事非常痛苦,后悔带母亲出去玩,认为自己本命年倒霉,认为老师和学生都会议论自己破了相,丈夫也会嫌弃自己。开学后求助者以身体不适为由经常请病假,学校领导、老师及家人多次做工作,但无效。现在求助者看到镜子中的自己就苦恼不已,不想让别人看见自己,不与亲戚来往,也不参加学校的活动。有时想到自己刚刚48岁,今后人生的路还很长,内心很烦恼。为此茶不思饭不香,难以入睡,经常做噩梦。为这些事与丈夫、女儿经常产生矛盾。在丈夫、女儿的再三劝说下前来咨询。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衣着得体。从小对自己要求严格,人际关系良好。平常身体健康。

本案例中求助者心理问题的主要特点包括( )。多选

A. 身体症状较轻
B. 内心矛盾冲突强烈
C. 情绪症状明显
D. 社会功能明显受损

答案:B,C,D
解析:
知识点: 心理诊断技能 /心理评估
求助者看到镜中的自己就苦恼不已(情绪症状明显),觉得今后人生的路还很长,求助者内心很烦恼(内心矛盾冲突强烈);求助者茶不思饭不香,难以入睡,经常做噩梦(身体症状较重);她经常请假,不与亲戚来往,也不参加学校的活动(社会功能明显受损)

第2题:

案例七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56岁,某职业技术学校教师。
案例介绍:求助者是高级教师,教学骨干,收入也较高。妻子贤惠,身体健康,已退休。儿子大学毕业,是某机关公务员,已经娶妻生子,生活美满。在别人眼中,求助者有着稳定的工作、不菲的收入,一个充满亲情的家庭,应该过得很幸福快乐。但求助者自己一直觉得生活没有意义,心情不好,时常不由自主地哭泣,不愿意工作,不愿意和亲朋好友联系,近半年来总是和家人吵架,认为家人不理解自己。曾多次提出退休,但学校均未同意。现在不愿意上课,上课时不敢看学生,学生反映求助者明显变了。家人及亲朋好友纷纷劝慰,求助者也想着应该高兴起来,好好过日子,但就是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内心痛苦不已,曾经想轻生,但难以下决心。近几个月来总是感觉心悸,特别爱出汗,胃口差,难以入睡。曾在医院检查,被诊断为“神经衰弱”,服过药物,但无明显效果。在家人的劝说下勉强前来咨询。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性格内向,人际关系一般,没有经受过大的挫折,婚后夫妻感情较好,平素身体健康。

案例七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56岁,某职业技术学校教师。
案例介绍:求助者是高级教师,教学骨干,收入也较高。妻子贤惠,身体健康,已退休。儿子大学毕业,是某机关公务员,已经娶妻生子,生活美满。在别人眼中,求助者有着稳定的工作、不菲的收入,一个充满亲情的家庭,应该过得很幸福快乐。但求助者自己一直觉得生活没有意义,心情不好,时常不由自主地哭泣,不愿意工作,不愿意和亲朋好友联系,近半年来总是和家人吵架,认为家人不理解自己。曾多次提出退休,但学校均未同意。现在不愿意上课,上课时不敢看学生,学生反映求助者明显变了。家人及亲朋好友纷纷劝慰,求助者也想着应该高兴起来,好好过日子,但就是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内心痛苦不已,曾经想轻生,但难以下决心。近几个月来总是感觉心悸,特别爱出汗,胃口差,难以入睡。曾在医院检查,被诊断为“神经衰弱”,服过药物,但无明显效果。在家人的劝说下勉强前来咨询。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性格内向,人际关系一般,没有经受过大的挫折,婚后夫妻感情较好,平素身体健康。

该求助者“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表明其( )。单选

A. 人格偏执
B. 存在负性情绪
C. 出现阻抗
D. 存在内心冲突

答案:D
解析:
知识点: 心理诊断技能 /区分神经症
求助者也想着应该高兴起来,好好过日子,但就是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内心痛苦不已。——说明想控制但是控制不了,内心有冲突。

第3题:

案例七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56岁,某职业技术学校教师。
案例介绍:求助者是高级教师,教学骨干,收入也较高。妻子贤惠,身体健康,已退休。儿子大学毕业,是某机关公务员,已经娶妻生子,生活美满。在别人眼中,求助者有着稳定的工作、不菲的收入,一个充满亲情的家庭,应该过得很幸福快乐。但求助者自己一直觉得生活没有意义,心情不好,时常不由自主地哭泣,不愿意工作,不愿意和亲朋好友联系,近半年来总是和家人吵架,认为家人不理解自己。曾多次提出退休,但学校均未同意。现在不愿意上课,上课时不敢看学生,学生反映求助者明显变了。家人及亲朋好友纷纷劝慰,求助者也想着应该高兴起来,好好过日子,但就是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内心痛苦不已,曾经想轻生,但难以下决心。近几个月来总是感觉心悸,特别爱出汗,胃口差,难以入睡。曾在医院检查,被诊断为“神经衰弱”,服过药物,但无明显效果。在家人的劝说下勉强前来咨询。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性格内向,人际关系一般,没有经受过大的挫折,婚后夫妻感情较好,平素身体健康。

对该求助者,心理咨询师还需重点收集的资料包括( )。多选

A. 病程长短
B. 人格特征
C. 情绪反应
D. 行为特点

答案:A,D
解析:
知识点: 心理诊断技能 /搜集整理评估
案例中并未清晰说明病程,只提到几个月,还需要核实。求助者性格内向,这是人格特征;求助者内心痛苦,这是情绪反应;行为特点尚未提及,需要了解。

第4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35岁,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案例介绍:求助者在某企业工作数年,业绩优良。一次,由于工作失误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公司缩小了求助者负责的业务范围。求助者觉得老板已经不再那么信任自己了,倍感挫折。从此,工作中提心吊胆,生怕出错,感觉心身疲惫,主动前来咨询。求助者朋友反映:求助者平时严谨,认真,计划性强;与人交往讲信用,人际关系良好。

通过案例介绍可以获得的该求助者的资料包括()
A:家庭背景
B:工作情况
C:身体素质
D:人格特点

答案:B,D
解析:
事件:工作失误造成公司经济损失,公司缩小求助者负责范围认知:老板不信任自己了、不合理信念、老板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该信任自己,是一种绝对化的要求。情绪症状:提心吊胆躯体症状:身心疲惫人格特点:严谨、计划性强、讲信用人际交往:良好
工作情况是自己工作失误,老板缩小负责范围,自己工作提心吊胆。
提心吊胆实际上是求助者焦虑的外在表现。
求助者身心疲惫,要了解躯体疾病情况,本案例无病程叙述,应了解病程,求助者工作失误大家都可能会有,求助者感觉身心疲惫,应了解一下求助者的社会支持系统,有无社会原因,因此也可以了解一下求助者的成长经历与家庭背景。
CRT是测验智力的,求助者智力正常,无需选择。
工作挫折大家都会遇到,关键是求助者严谨、计划性强,说明求助者追求完美。
求助者有不合理的信念,应该纠正认知偏差,应该发挥求助者的社会支持系统,降低求助者的无助体验。

第5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61岁,教师。案例介绍:求助者因冠心病住院治疗,目前病情已经稳定。周前,同病房一患者因心脏病救治无效去世。求助者当晚自感病情加重,胸闷、心慌,开始出现入睡困难、经常惊醒的现象。经一周的持续心脏监护,并未发现明显加重迹象。求助者还是觉得自己病情加重了,只是未查出来。因而情绪低落,愁眉不展,茶饭不香,睡眠越来越差。反复和家属交待身后事宜,但又不甘心就这样死去。求助者家属要求医院心理科协助治疗。

该案例最可能的初步诊断是()
A:一般心理问题
B:抑郁神经症
C:严重心理问题
D:疑病神经症

答案:A
解析:
(1)求助者因冠心病住院,目前已经稳定。说明求助者目前的躯体状况。
(2)一周前······去世,说明这件事可能是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
(3)求助者当晚的躯体症状:胸闷、心慌、入睡困难、自认为病情加重、心电监护无异常,说明求助者的躯体症状可能是由于病友的死亡而担心自己病情恶化的心理原因引起的。
(4)求助者的情绪症状:情绪低落、愁眉不展(发愁)、不甘心。
(5)求助者目前的躯体症状:茶饭不香(胃口差)。睡眠差。
(6)求助者家属要求医院心理科协助治疗。说明求助者被动求医。
求助者睡眠差或入睡困难,但不等同于长期失眠。
求助者情绪低落、发愁均是由于担心自己也会因为冠心病而死亡引起的,主导情绪是焦虑,而不是抑郁。
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是由病友突然死亡诱发的,是有具体原因的,而且疾病对自己来说是一件很大的事情,具有道德性,属于常形冲突。
心理咨询师在初诊接待中应该重点询问冠心病的检查结果,是否确有实质性疾病,以及求助者对冠心病的体验,是否经常会有胸闷、心慌。还要了解一下求助者的成长史,在成长的过程中有无对死亡形成的阴影。
初步诊断的依据应该是时间一周,形成心理问题有具体的原因,刺激事件的强度比较大,排除神经症性问题,冠心病病情稳定,排除躯体疾病。无幻觉妄想,排除精神病性问题。
求助者害怕死亡,但又无法说出,因此即便咨询师从各方面分析出求助者的心理原因,也应该对求助者进行保密。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原则上只要求助者冠心病的病情稳定,遵医嘱服药就可以了,服药剂量调整不属于心理咨询师的关注内容。

第6题:

案例七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56岁,某职业技术学校教师。
案例介绍:求助者是高级教师,教学骨干,收入也较高。妻子贤惠,身体健康,已退休。儿子大学毕业,是某机关公务员,已经娶妻生子,生活美满。在别人眼中,求助者有着稳定的工作、不菲的收入,一个充满亲情的家庭,应该过得很幸福快乐。但求助者自己一直觉得生活没有意义,心情不好,时常不由自主地哭泣,不愿意工作,不愿意和亲朋好友联系,近半年来总是和家人吵架,认为家人不理解自己。曾多次提出退休,但学校均未同意。现在不愿意上课,上课时不敢看学生,学生反映求助者明显变了。家人及亲朋好友纷纷劝慰,求助者也想着应该高兴起来,好好过日子,但就是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内心痛苦不已,曾经想轻生,但难以下决心。近几个月来总是感觉心悸,特别爱出汗,胃口差,难以入睡。曾在医院检查,被诊断为“神经衰弱”,服过药物,但无明显效果。在家人的劝说下勉强前来咨询。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性格内向,人际关系一般,没有经受过大的挫折,婚后夫妻感情较好,平素身体健康。

按照贝克的观点,检验该求助者表层错误观念的技术包括( )。多选

A. 引导
B. 模仿
C. 建议
D. 演示

答案:B,C,D
解析:
知识点: 心理咨询技能 /认知行为疗法
检验表层错误观念:建议、演示和模仿。

第7题:

案例七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56岁,某职业技术学校教师。
案例介绍:求助者是高级教师,教学骨干,收入也较高。妻子贤惠,身体健康,已退休。儿子大学毕业,是某机关公务员,已经娶妻生子,生活美满。在别人眼中,求助者有着稳定的工作、不菲的收入,一个充满亲情的家庭,应该过得很幸福快乐。但求助者自己一直觉得生活没有意义,心情不好,时常不由自主地哭泣,不愿意工作,不愿意和亲朋好友联系,近半年来总是和家人吵架,认为家人不理解自己。曾多次提出退休,但学校均未同意。现在不愿意上课,上课时不敢看学生,学生反映求助者明显变了。家人及亲朋好友纷纷劝慰,求助者也想着应该高兴起来,好好过日子,但就是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内心痛苦不已,曾经想轻生,但难以下决心。近几个月来总是感觉心悸,特别爱出汗,胃口差,难以入睡。曾在医院检查,被诊断为“神经衰弱”,服过药物,但无明显效果。在家人的劝说下勉强前来咨询。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性格内向,人际关系一般,没有经受过大的挫折,婚后夫妻感情较好,平素身体健康。

在本案例中,最应该做的鉴别诊断是( )。单选

A. 心境障碍
B. 抑郁症
C. 人格障碍
D. 严重心理问题

答案:B
解析:
知识点: 心理诊断技能 /区分神经症
抑郁症是生物因素致病,需要药物治疗,没有心理冲突,而抑郁神经症是心理社会因素致病,需要心理治疗,有尖锐而持久的心理冲突。

第8题:

案例一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48岁,某学校教师,班主任。
案例介绍:求助者是业务很优秀的老师,在某重点中学担任班主任。求助者今年暑假外出游玩时发生车祸,其母因伤重去世,求助者身体受轻伤,但额头上留下一道很长的疤痕。求助者为母亲去世的事非常痛苦,后悔带母亲出去玩,认为自己本命年倒霉,认为老师和学生都会议论自己破了相,丈夫也会嫌弃自己。开学后求助者以身体不适为由经常请病假,学校领导、老师及家人多次做工作,但无效。现在求助者看到镜子中的自己就苦恼不已,不想让别人看见自己,不与亲戚来往,也不参加学校的活动。有时想到自己刚刚48岁,今后人生的路还很长,内心很烦恼。为此茶不思饭不香,难以入睡,经常做噩梦。为这些事与丈夫、女儿经常产生矛盾。在丈夫、女儿的再三劝说下前来咨询。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衣着得体。从小对自己要求严格,人际关系良好。平常身体健康。

为明确对该求助者的诊断,还需重点收集了解的资料是( )。单选

A. 躯体损伤情况
B. 行为反应情况
C. 情绪反应情况
D. 病程持续时间

答案:D
解析:
知识点: 心理诊断技能 /搜集整理评估
求助者身体受轻伤,但额头上留下一道很长的疤痕(躯体损伤情况)。她看到镜中的自己就苦恼不已(情绪反应情况),以身体不适为由经常病假(行为反应情况),只有病中持续时间没有明确提到,需要进一步了解。

第9题:

案例一: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61岁,退休教师。
案例介绍:求助者的一位老朋友半月前因心脏病救治无效去世,求助者得知消息后当晚即感胸闷、心慌,出现入睡困难并容易惊醒的现象。经一周的住院检查,并未发现患心脏病的迹象。但求助者还是怀疑自己得了冠心病,只是医院查不出来。因而情绪较低落,茶饭不香,睡眠越来越差,反复和家属交待后事。求助者家属要求医院心理科协助治疗。

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没有耐心倾听,并且责备求助者怕死,说明咨询师没有做到()。多选

A. 尊重
B. 温暖热情
C. 共情
D. 积极关注

答案:A,B,C,D
解析:
知识点: 心理咨询技能 /建立关系
尊重是良好咨询关系的基础,咨询师没有耐心,就没有尊重求助者。热情是心理咨询师有耐心,使求助者感到温暖,共情是把握求助者内心世界。积极关注是要关注求助者积极、光明、正性的一面。

第10题:

请依据以下案例,回答93-100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34岁,企业管理人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在某企业工作数年,业绩优良。一次,由于工作失误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公司缩小了求助者负责的业务范围。求助者觉得老板已经不再那么信任自己了,倍感挫折。从此工作中提心吊胆,生怕出错,感觉心身疲惫,主动前来咨询。
求助者朋友反映:求助者平时严谨,认真,计划性强;与人交往讲信用,人际关系良好。
通过案例介绍可以获得的该求助者的资料包括(  )。

A.家庭背景
B.工作情况
C.身体素质
D.人格特点

答案:B,D
解析:
案例中提到,求助者在企业工作数年,业绩优良,最近工作出现失误,这是工作情况。求助者平时严谨,认真,计划性强,与人交往讲信用,人际关系良好,这是人格特点。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