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我们应该尽量避免过度学习,因为过度学习易造成学习者的疲劳和

题目

学习时我们应该尽量避免过度学习,因为过度学习易造成学习者的疲劳和厌倦。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根据过度学习的规则,学习时复习的次数越多越好。


正确答案: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知识的保持”,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掌握。
【参考答案】错误。过度学习是指在学习达到刚好成熟以后的附加学习。过度学习并不意味着复习次数越多越好。研究表明,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越好;超过150%时,效果并不递增,而且很可能引起厌倦、疲劳等而成为无效劳动。

第2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过度学习为____时学习效果最佳.


正确答案:
150%

第3题:

我们认为,__________是学习者在探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的、一贯的、独具个人特色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


正确答案:
学习风格

第4题:

来自学习结果的种种反馈信息。对学习效果有明显影响。这是因为:一方面学习者可以根据反馈信息调整学习活动,改进( );另一方面学习者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或避免再犯错误而增强了( ),从而保持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答案:
解析:
学习策略,学习动机

第5题:

举例说明什么是过度学习?为什么要进行过度学习?


答案:
解析:
所谓过度学习,指在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如读一首短诗,某人学习10分钟就刚好能背诵,在能够背诵之后增加的学习(如再读5分钟或再读5遍)便是过度学习。之所以要进行过度学习,是因为在日常教学中,一般教师都知道,对于本门学科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学习,仅仅达到刚能回忆的程度是不够的,必须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达到牢固熟记的程度。例如,加减九九表中的162个数量关系是加减运算的基础,对于这些数量关系的记忆必须达到“滚瓜烂熟”、可以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程度;对于乘法大九九表中的81个数量关系也应作如此要求。这些都是实际教学中过度学习的例证。当然,过度学习并不意味着复习次数越多越好。研究表明,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超过l50%时,效果并不递增,很可能引起厌倦、疲劳等而成为无效劳动。

第6题:

教育心理学理论认为,学习者在原有学习基础上再过度学习80%,则效果最好()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答案:错
正确解答:教育心理学理论认为,学习者在原有学习基础上再过度学习50%,则效果最好

第7题:

为了促进操作技能的形成,过度学习是非常必要的。过度学习的量越大越好,过分的过度学习能极大促进操作技能的形成。(  )


答案:错
解析:
为了促进操作技能的形成,过度学习是非常必要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并非过度学习的量越大越好,过分的过度学习甚至导致相反的结果,使个体疲劳、没有兴趣、使错误动作定型化等。

第8题:

在学习方面,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大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A、学习过度焦虑、考试焦虑及怯场

B、学习适应不良

C、学习缺乏动力

D、学习心理疲劳


参考答案:ABCD

第9题:

桑代克的“效果律”给我们的启示是()。

A.如果学习者有准备,就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B.如果学习者多加练习,就能取得满意的学习效果
C.如果学习者取得满意的学习结果,那么其继续学习的可能性会增大
D.如果学习者未做好准备但又被强制学习时,会产生烦恼情绪,妨碍学习

答案:C
解析:
桑代克提出的学习定律包括:①准备律是指联结的加强或削弱取决于学习者的心理准备和心理调节状态。②练习律是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会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加强;反之,不重复不练习,联结力量会减弱。③效果律是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可因满意的结果而加强,也可因烦恼的结果而减弱。因此,A、D两项是准备律的启示,B项是练习律的启示,C项是效果律的启示。

第10题:

教师在参加小组学习时应尽量避免

A.对学生评判
B.承担主要责任者
C.给予不同程度干预
D.反馈学习者的感觉

答案:A
解析: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