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关于唐朝的自首制度,说法错误的是()

题目

下面关于唐朝的自首制度,说法错误的是()

  • A、犯罪被揭发或被官府查知逃亡后,再投案者称作自首
  • B、谋反等重罪或造成严重后果无法挽回的犯罪不适用自首
  • C、自首者可以免罪
  • D、对于自首如实交待的部分,不再追究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关于唐朝刑法适用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是( )。A.十恶大罪。罪犯本人一律适用死刑B.共同犯罪以造意为首,随从者减一等C.出罪者举轻以明重D.自首减免刑罚,但自首不尽、不实者,不适用自首


正确答案:B

十恶大罪,罪犯本人一律适用重刑,但未必适用死刑。故A项错误。入罪者举轻以明重,出罪者举重以明轻,C项表述正好反了,故错误。自首减免刑罚,但自首不尽、不实者,也适用自首,只不过以不实、不尽之罪处罚。故D项错误。

第2题:

下面关于集客故障推断说法错误的是()


答案:出现传输网设备

第3题:

关于行政公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政府文件公开

B、办事制度公开

C、办事结果公开

D、内部制度公开


参考答案:D

第4题:

关于唐朝刑罚适用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共犯不分首从

B.斩等减刑为绞

C.自首者原其罪

D.化外人处罚实行属地主义


正确答案:C
解析:考查要点是唐朝的刑罚适用原则。唐律规定,共同犯罪以造意为首,即对于共同犯罪,采取区分首从的处断原则,可见,A项表述错误。按照唐律规定,斩等减刑一等,应当减为流刑三千里,而不是绞刑,可见,B项表述错误。唐律规定,自首者原其罪,即对于自首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可见,C项是正确答案。唐朝对于化外人处罚实行属人主义为原则,属地主义为补充,可见,D项表述错误。

第5题:

下面关于this指针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C

第6题:

关于唐朝刑罚适用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是( )。A.共犯不分首从B.斩等减刑为绞C.自首者原其罪D.公罪从重,私罪从轻


正确答案:C

唐律规定,共同犯罪以造意为首,即对于共同犯罪,采取区分首从的处断原则。故A项错误。按照唐律规定,斩等减刑一等,应当减为流刑三千里,而不是绞刑。故B项错误。唐律规定,自首者原其罪,即对于自首的,不追究刑事责任。故C项正确。唐律规定,公罪从轻,私罪从重。故D项错误。

第7题:

下面关于字符常量的说法错误韵是( )


正确答案:D
C语言中,一个字符常量代表ASCIl字符集中的一个字符,在程序中用单引号把一个字符括起来作为字符常量,不能用双引号。

第8题:

下面关于唐朝的自首制度,说法错误的是:

A.犯罪被揭发或被官府查知逃亡后,再投案者称作自首

B.谋反等重罪或造成严重后果无法挽回的犯罪不适用自首

C.自首者可以免罪

D.对于自首如实交待的部分,不再追究


正确答案:A
    唐代以犯罪未被举发而能到官府交待罪行的,叫做自首,但犯罪被揭发或被官府查知逃亡后,再投案者称作自新,自新是被迫的,故A错误;谋反等重罪或造成严重后果无法挽回的犯罪不适用自首,B正确;自首者可以免罪,但赃物必须按法律如数偿还,以防止自首者非法获财,C正确;自首不彻底的叫“自首不实”,对犯罪情节交待不彻底的叫“自首不尽”,“自首不实不尽者”,各依“不实不尽之罪罪之”,如实交待的部分,不再追究,故D正确。

第9题:

下列关于唐朝法律中的自首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犯罪被揭发后或被官府查知逃亡后,再投案者,唐代称作自首B.唐律中.规定谋反等重罪或造成严重危害后果的犯罪并非都可自首C.自首者可以免罪,但赃物必须按法律规定如数偿还D.自首不彻底的叫“自首不实”,但犯罪情节交代不彻底的叫“自首不尽”


正确答案:A

唐代以犯罪未被举发而能到官府交代罪行的,称之为自首。但是犯罪被揭发或者被官府追查逃亡后再投案者,称之为自新。所以A选项说法错误,当选。BCD选项均正确,不选。

第10题:

关于陈某向公安机关投案的行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陈某是由于走投无路才向公安机关投案的,所以不构成自首
B: 陈某对拿走李某手机、现金等物的行为不成立自首
C: 陈某没有交代自己的全部罪行,所以不构成自首
D: 陈某对骗取赵某交“安全费”的行为不成立自首

答案:A,C,D
解析:
自首是指犯罪分子在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行为。
投案的动机不影响自首的成立。因此A项说法错误。
陈某如实交代了自己杀人和诈骗的罪行,对这两罪成立自首,CD说法有误.不选。
但由于陈某未交代拿走李某手机、现金等物的行为,因此对这一罪行不成立自首,B
项正确。故本题答案选AC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