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甲不是某事业单位负责人,而是该事业单位的财务部出纳,甲利用职

题目

假设甲不是某事业单位负责人,而是该事业单位的财务部出纳,甲利用职务之便巧立名目,私自填写转账支票,先后多次将本单位公款90万元,打入某证券营业部其个人股票账户内,进行股票交易,两个月获利100万元,立即将90万元悄悄归还给单位。后甲听说审计部门发现该单位有财务问题,感到害怕于是主动向单位承认了用单位90万元炒股的事,并将炒股所得100万元也都交给了单位。则甲的行为构成

  • A、挪用资金罪
  • B、挪用公款罪
  • C、挪用数额180万元
  • D、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B,D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2016年4月1日,甲事业单位采用融资租赁方式租入一台管理用设备并投入使用。租赁合同规定,该设备租赁期为6年,年租金为50万元,每年4月1日支付租金,租赁期满后甲事业单位可按1万元的优惠价格购买该设备,且甲事业单位拟于租赁期满后购买该设备。当日,甲事业单位支付了首期租金。不考虑其他因素,甲事业单位融资租入该设备的入账价值为( )万元。

A.50

B.61

C.301

D.300


正确答案:C
甲事业单位融资租入该设备的入账价值=50×6+1=301(万元)。

第2题:

假设,当交付定金的时候,甲交付的不是10万元,而是3万元,乙公司接受。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交付的数额不对,定金合同无效,该3万元为支付的价款

B.甲交付的数额不对,定金合同效力待定,甲支付完7万元,定金合同有效

C.甲交付的数额不对,定金合同无效,甲在支付完7万元后,定金合同有效

D.甲交付的数额不对,定金合同有效,乙接受该3万元后,定金合同的数额变更为3万元


正确答案:D
D。解析:《担保法解释》第1 19条规定:“实际交付的定金数额多于或者少于约定数额,变变更定金合同;收受定金一方提出异议并拒绝接受定金的,定金合同不生效。”所以,D项正确c

第3题:

某事业单位负责人甲决定以单位名义将本单位资金150余万元贷给另一公司,所得高利息归本单位所有。甲虽未牟取个人利益,但最终使本金无法收回。关于该行为的定性,下列哪几种是可以排除的?( )

A.挪用公款罪

B.挪用资金罪

C.违法发放贷款罪

D.高利转贷罪


正确答案:ABCD
【考点】挪用公款罪、挪用资金罪、违法发放贷款罪、高利转贷罪的犯罪构成
【解析】挪用公款罪中的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是指将公款供本人、亲友或者其他自然人使用的以个人名义将公款供其它单位使用的;个人决定以单位名义将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谋取个人利益的。甲决定以单位名义将本单位资金贷给另一公司,所得高利息归本单位所有,甲没有谋取个人利益,因此,不能成立为挪用公款罪。挪用资金罪中是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借贷给他人的行为。甲的行为也不构成挪用资金罪。违法发放贷款罪中的犯罪主体是银行或者其他金融祝构的工作人员,甲不符合。高利转贷罪中的转贷的资金是套取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甲贷给其他单位的资金是本单位的资金,不是套取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因此,不成立高利转贷罪。

第4题:

某事业单位负责人甲决定以单位名义将本单位资金150余万元贷给另一公司,所得高利息归本单位所有。甲未谋取个人利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构成挪用公款罪
B.甲构成挪用资金罪
C.甲构成挪用特定款物罪
D.甲不构成挪用公款罪


答案:D
解析:
【精解】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的解释》的规定,归个人使用的情况有以下几种:(1)将公款供本人、亲友或者其他自然人使用的;(2)以个人名义将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的;(3)个人决定以单位名义将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谋取个人利益的。这样,要认定以单位名义将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是否构成挪用公款罪的条件是:个人决定,而且还要谋取个人利益。所以,甲不可能构成挪用公款罪。故选D项。

第5题:

根据会计人员回避制度,下列做法错误的有( )。

A.甲公司是一家国有控股公司,甲公司董事长的女儿担任该公司的财务总监

B.乙市文化局的财务处长李某,其外甥在该局下一直属事业单位担任出纳工作

C.丙县教育局财务处处长的儿媳在该局担任出纳工作

D.丁市某事业单位财务主管张某的妻子在该单位担任出纳工作


正确答案:ABCD
【考点】会计人员回避制度
【解析】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任用会计人员应当实行回避制度;单位负责人的直系亲属不得担任本单位的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直系亲属不得在本单位会计机构中担任出纳工作。

第6题:

假设丙在背书受让该汇票后并未提示付款,而是将其背书转让给戊,戊又背书转让给乙,乙在提示付款时遭到付款人丁的拒绝,则乙可以对下列哪些票据关系人行使追索权?( )

A.甲

B.甲、丙

C.甲、丙、戊

D.甲、戊


正确答案:A
本题涉及持票人追索权问题。依照《票据法》第69条的规定,持票人为出票人的,对其前手无追索权,持票人为背书人的,对其后手无追索权。故本题选项为A。

第7题:

某事业单位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购入甲材料100千克,每千克100元,增值税1700,该材料确定的成本是()元。

A.10000

B.11700

C.15000


参考答案:B

第8题:

7 . 根据会计人员回避制度,下列做法错误的有( ) 。

A .甲公司是一家国有控股公司,甲公司董事长的女儿担任该公司的财务总监

B .乙市文化局的财务处长李某,其外甥在该局下一直属事业单位担任出纳工作

C .丙县教育局财务处处长的儿媳在该局担任出纳工作

D .丁市某事业单位财务主管张某的妻子在该单位担任出纳工作


正确答案:ABCD
        7 .    【答案l   A B C D
        【考点】会计人员回避制度
        【解析】    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任用会计人员应当实行回避制度;单位负责人的直系亲属不得担任本单位的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直系亲属不得在本单位会计机构中担任出纳工作。

第9题:

假设“如果甲是经理且乙不是经理。那么丙是经理”为真.由以下哪个前提可推出“乙是经理”的结论?()
A.甲和丙都不是经理
B.甲和丙都是经理
C.甲不是经理,丙是经理
D.甲是经理.丙不是经理


答案:D
解析:
题干假设是一个充分条件的假言命题,要推出“乙是经理”,即要否定前件,由否定后件则否定前件可知,需否定后件,即要求“丙不是经理”作为前提.而由否定的后件可以得到否定的前件,即甲不是经理或者乙是经理。进而要推出“乙是经理”的结论。需要否定另一个选言肢“甲不是经理”,即要求“甲是经理”作为前提。故正确答案是D。

第10题:

下列直接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主体中,不属于环境保护税纳税人的是( )。

A.某事业单位
B.甲煤矿开采企业
C.王某个人
D.某市从事餐饮服务业的饭店

答案:C
解析:
环境保护税的纳税人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直接向环境排放应税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不包括政府机关、个人和家庭。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