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回顾旧知,提问:简述呼吸运动的过程。
(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收缩使得胸腔容积扩大时,肺便扩张,肺内的气体压力相应降低,于是外界气体就被吸入。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舒张使得胸腔容积缩小时,肺便收缩,肺内的气体压力相应增大,于是气体就被呼出。)
提问:进入肺内的气体在肺内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呢?
(二)新课展开
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提问:人体呼出的气体和环境中的气体有什么差别?
(人体吸入的空气中,氧气含量较多,但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减少;而人体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较少,但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多。)
追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这种变化是怎样发生的呢?
(吸入肺内的气体与人体组织进行了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进行了气体交换。)
2.出示肺泡的结构示意图,提问:观察图片,描述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有哪些?
(肺泡的数量很多,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肺泡这样的特点很适合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3.展示“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动画,观看、思考:肺泡与血液之间是如何进行气体交换的?
(当吸气时,许许多多的肺泡都像小气球似的鼓了起来,肺泡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这些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
4.提问:结合刚才动画,及日常生活经验,举例说明气体这样扩散的原理是什么?
(厨房炒菜,客厅能闻到香味,气体分子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氧气和二氧化碳也是这样,总是由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
(三)小结作业
1.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作业:查阅相关资料,测量自己肺活量。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本节课你为什么采用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的方式?
【参考答案】
本节课我采用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的方式,老师引导、提问,学生回顾本节主要知识。这样的方式一方面老师可以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教师在课堂中的引导作用和组织作用,避免了传统的教授方式,更符合现代教学模式。
2.打篮球每小时耗氧量大约90升,慢跑每小时耗氧量约120升。为什么慢跑比打篮球耗氧量大?
【参考答案】
因为慢跑没有打篮球激烈,所耗的氧可由呼吸过程源源不断提供。打篮球较为激烈,供不上的氧,要靠肌肉细胞的无氧呼吸提供能量补偿,总耗氧量就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