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某,男,8岁,发热4天,体温39.6℃,伴意识障碍、抽搐、脑膜刺激征,考虑乙型脑炎,对该患者应施行()A、呼吸道隔离B、接触隔离C、昆虫隔离D、保护性隔离E、消化道隔离

题目

李某,男,8岁,发热4天,体温39.6℃,伴意识障碍、抽搐、脑膜刺激征,考虑乙型脑炎,对该患者应施行()

  • A、呼吸道隔离
  • B、接触隔离
  • C、昆虫隔离
  • D、保护性隔离
  • E、消化道隔离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患儿男,7岁。发热4天,体温39.6℃,伴意识障碍、抽搐、脑膜刺激征,考虑乙型脑炎。对该患者应施行

A、呼吸道隔离

B、接触隔离

C、昆虫隔离

D、保护性隔离

E、消化道隔离


参考答案:C

第2题:

患儿女,2.5岁。主诉发热半天伴抽搐急诊入院。患儿半天来有稀便,量不多,外观有脓,高热,体温>39.6℃,伴抽搐,入院诊断为中毒型细菌性痢疾。该患儿应进行

A、呼吸道隔离

B、消化道隔离

C、保护性隔离

D、接触隔离

E、严密隔离


参考答案:B

第3题:

患者,男,36岁。因高热急诊入院。主诉头痛、恶心、呕吐和嗜睡,颈项强直。诊断为流行性乙型脑炎。应采取的隔离方式是

A.消化道隔离

B.昆虫隔离

C.接触性隔离

D.呼吸性隔离

E.保护性隔离


正确答案:B
乙脑是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人和动物感染乙脑病毒后,可发生病毒血症,成为传染源。其中猪是乙脑主要传染源及中间宿主。蚊虫是乙脑主要传播媒介。流行区的小儿为易感人群,以隐性感染最为常见,感染后可获持久免疫力。患者多为l0岁以下小儿。夏秋季流行,呈高度散发性,与气温、雨量和蚊虫繁多有关。

第4题:

患者女,发热4天,体温40℃,伴神志不清,反复抽搐,瞳孔对光反射迟钝。考虑乙型脑炎,应施行的隔离类型是

A、接触性隔离
B、呼吸道隔离
C、昆虫隔离
D、保护性隔离
E、消化道隔离

答案:C
解析:
昆虫隔离适用于流行性乙型脑炎、丝虫病、斑疹伤寒、回归热、肾综合征出血热、黑热病、疟疾。
方法及内容:1.病室应有防蚊、灭蚊措施。2.患者入院后卫生整顿,灭虱、灭蚤。

第5题:

刘女士,发热4天,体温40℃,伴意识不清,反复抽搐,瞳孔对光反射迟钝,考虑乙型脑炎,应施行

A:接触性隔离
B:呼吸道隔离
C:昆虫隔离
D:保护性隔离
E:消化道隔离

答案:C
解析:
乙脑是通过蚊虫作媒介传播的,因此要实行昆虫隔离。

第6题:

刘女士,发热4天,体温40℃,伴神志不清,反复抽搐,瞳孔对光反射迟钝,考虑乙型脑炎,应施行

A.接触性隔离

B.保护性隔离

C.消化道隔离

D.呼吸道隔离

E.昆虫隔离


正确答案:E
乙型脑炎可以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因此对于乙型脑炎的病人应采取昆虫隔离。

第7题:

李某,男,8岁,发热4天,体温39.6℃,伴意识障碍、抽搐、脑膜刺激征,考虑乙型脑炎,对该患者应施行

A.呼吸道隔离

B.接触隔离

C.昆虫隔离

D.保护性隔离

E.消化道隔离


正确答案:C
乙脑是由昆虫传播的,应该实行昆虫隔离。

第8题:

张女士,发热5天,体温40℃,伴意识不清,反复抽搐,瞳孔对光反射迟钝,考虑乙型脑炎,应实行( )

A.接触性隔离

B.呼吸道隔离

C.昆虫隔离

D.保护性隔离

E.消化道隔离


正确答案:C

第9题:

A.昆虫隔离
B.保护性隔离
C.呼吸道隔离
D.接触隔离
E.严密隔离

早产婴儿应施行

答案:B
解析:

第10题:

患者,男,35岁,因高热急诊入院,体温39.5℃,主诉头痛、恶心、呕吐、嗜睡并颈项强直,诊断为流行性乙型脑炎。应采取的隔离方式是

A:肠道隔离
B:昆虫隔离
C:接触性隔离
D:呼吸道隔离
E:保护性隔离

答案:B
解析: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蚊虫叮咬。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