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疫情处置

题目

流行性感冒疫情处置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血吸虫病个案疫情的调查和处置


参考答案:1.传染源的发现(1)病原学检查:检查血吸虫卵或毛蚴,是确诊血吸虫病的依据。常用的方法有改良加藤厚涂片法、尼龙绢袋集卵孵化法、直肠活组织检查等方法。(2)血清学检查:血清学检查指检测患者血液中的血吸虫抗体和抗原,是血吸虫病的辅助诊断方法。常用的方法有环卵沉淀试验、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胶体染料试纸条试验、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等。(3)询检:采取病史询问方式确定居民血吸虫病化疗对象的方法称询检。适用于居民感染率10%的一类流行村(行政村或自然村)中6~65岁居民。询检结果阳性者作为传染源加以管理,给予病原治疗。2.传染源的治疗 治疗药物为吡喹酮,口服病原治疗药,每片200mg,对各期血吸虫患者均有很好的病原治疗作用。服用后不良反应较轻,且持续时间短,一般不须处理即可自行消失。少数反应较重者可给予对症治疗,如适量给予维生素B、B及谷维素等,1~3天内可消失。家畜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由农业部门主管,主要工作是开展家畜血吸虫病普查、病畜的治疗或处理,家畜的安全放牧和圈养等。1.易感环境的查螺灭螺 钉螺外壳呈圆锥形,长度一般小于10mm,宽度小于4mm,水网和湖沼地区的钉螺为肋壳钉螺,山区的钉螺为光壳钉螺。(1)钉螺调查:根据应查螺环境及其面积的多少和适宜开展查螺的时间,测算每天的查螺面积及其查螺工日。调查范围应包括历史有螺环境及其毗邻环境,以及水系相通有钉螺扩散可能的环境。查螺方法有系统抽样调查法、环境抽样调查法、全面细查法等。感染性钉螺调查有压碎法和逸蚴法。(2)灭螺:常用的灭螺方法可分为药物灭螺与环境改造灭螺两类,两者相比,药物灭螺具有见效快、适用范围广、单次灭螺费用低的特点,是灭螺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措施。1)灭螺药物:WHO推荐使用氯硝柳胺。该药对人、畜毒性低,不损害农作物,对钉螺、螺卵以及血吸虫尾蚴均有较好的杀灭作用,但对鱼类毒性较大。2)药物灭螺的基本原则:①全面规划原则;②先近后远原则;③先上游后下游原则;④区域灭螺原则;⑤安全用药原则。3)施药方法:①浸杀法;②铲草皮沿边药浸;③喷洒法;④喷粉法。(3)环境改造灭螺:用改变钉螺孳生环境达到控制或消灭钉螺的方法,我们称之为环改灭螺。2.易感人群管理及时发现和管理流行区内的血吸虫病易感人群,采取有针对性的主动防控措施,是预防和控制血吸虫病感染、防止急性血吸虫病暴发流行的重要措施之一。(1)调查登记:对本地高危人员、外来易感人员、防汛人员以及暑期中接触疫水的中小学生要开展登记。(2)防控措施1)有计划地对易感人群进行监测查病,及时发现治疗感染者。有感染性钉螺分布的乡镇卫生院,在流行季节要常规开展血防门诊查病,发现患者立即进行个案调查,排查感染地点,调查40天内在同一地点活动的其他人员,并开展查灭螺查治病工作,杜绝暴发疫情的发生。2)健康教育:提高易感人群的血防知识知晓率、正确行为形成率和自觉接受查治病的依从率,降低易感人群接触疫水的频次。3)个人防护:常用方法如下:①涂擦防护药物:在接触疫水作业前,将防护剂涂擦于身体的暴露部位,防护作用一般持续4~8小时左右,如工作时间超过药物有效期,则应再次涂药。②使用防护用具:使用防护用具保护身体,以阻止尾蚴侵入人体,常用的方法如缠布绑腿、穿桐油布袜、长筒胶靴、尼龙防护裤、戴手套等。若以氯硝柳胺浸渍衣物等防护用具,可起到杀灭尾蚴的作用,效果更佳。药物浸渍衣物的效果可维持半年以上。经常下水、身体接触疫水面积较大的人最宜穿戴。4)易感地带应急用水措施有:①深处汲水:使用水泵从水体深层抽取生活用水;②加热:将水加热至60℃杀灭尾蚴后再使用;③漂白粉杀蚴:50kg水加入漂白粉1g或漂白粉精片1片,15分钟后即可应用。5)预防服药:当大批人员有明确的接触疫水史时,应及时果断采取预防服药措施,以减少发病保护健康。预防药物主要有吡喹酮、蒿甲醚和青蒿琥酯等。在疟疾流行地区慎用蒿甲醚和青蒿琥酯进行预防服药。3.粪便管理与安全用水(1)粪便管理:包括建造粪便无害化处理设施、对粪渣中尚未死亡的血吸虫卵杀灭处理和防止粪便污染水源。粪便管理的目的是杀灭粪便中的血吸虫卵,使粪便作农肥使用时不对人体和外环境产生危害。(2)加强用水安全管理:①迁移污染源;②水上粪便管理;③健康教育;④提供安全水源。

第2题:

按照()、()、()、()的工作要求,坚决防范境外疫情输入和境内疫情反弹,全力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

A.及时发现

B.快速处置

C.精准管控

D.有效救治


正确答案:ABCD

第3题:

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对虚假疫情信息案件,要()处置。

A.精准

B.迅速

C.依法

D.恰当


参考答案:ACD

第4题:

传染病疫情的现场处置概述


答案:
解析:
传染病疫情发生时,应积极进行疫情的调查与处理,基本步骤详见第一章。本节主要对几种传染病的疫情控制进行讲解,重点说明针对传染病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对传染病进行控制的措施。

第5题:

烟台要求严防境外疫情输入,做好入境人员信息通报、身份登记、健康检测、应急处置等。


答案:
解析:
参考题目学习,不是题目,没有答案~

第6题:

流行性感冒疫情处置


参考答案:1.针对传染源的控制措施 对流感患者做好隔离工作,患者较多时可以就地隔离,减少传播的机会,对于密切接触者进行3天医学观察。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发现本地区在某一相对集中的区域内(如村庄、学校、幼托机构、工厂、公司等集体单位),短时间内出现较多聚集性的流感或流感样病例,要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主动和当地教育主管部门联系,建立学校、幼托机构流感或流感样病例聚集性发病的报告渠道。各级医疗机构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发现疑似、临床诊断或实验室确诊的病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的规定,于24h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系统进行网络直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疫情报告后,应组织人员在24h内到达现场开展调查。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的同时,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和开展疫情追踪,控制疫情的进一步蔓延。2.针对传播途径的控制措施 在流行期间减少或暂停大型集会和集体文体活动。必要时学校停课,停止使用共用教室,并做好消毒处理等工作。(1)通风换气:发生疫情的单位在自然通风不良的地方增加机械通风设备,或停用空调设备。学校等公共场所应在课间等时间开窗通风换气,保证室内空气流通。(2)空间消毒:重点场所、公用物品积极进行消毒处理,可进行物体表面消毒和空气消毒。(3)停课、停业:根据疫情规模,必要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报经上一级人民政府决定,可以采取停工、停业、停课等紧急措施,控制疫情的进一步扩散蔓延。(4)加强个人防护、避免到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到达公共场所时应戴口罩,少去医院或卫生所等患者集中的地方诊病。3.对易感人群的控制措施(1)加强宣传教育,重点为保持个人卫生:教育公众用纸巾掩着口鼻打喷嚏、咳嗽,用过的纸巾妥善处理勿乱扔;在打喷嚏、咳嗽和擦鼻子后要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患者;接触患者及处理呼吸道分泌物后应立即洗手,看护患者时戴口罩;通过良好的饮食、规则的锻炼和充足的休息,减少压力和戒烟建立良好的机体免疫;尽量不去公共场所等。(2)药物预防:在流感暴发初期,高危人群(48h内)可服用抗流感病毒药物,如金刚烷胺、甲基金刚烷胺、奥司他韦等,可有效预防流感。此外,中药(方剂或合剂)也可用于预防。(3)接种流感疫苗:目前在我国使用的流感疫苗有3种:全病毒灭活疫苗、裂解疫苗和亚单位疫苗。每种疫苗均含有甲1亚型、甲3亚型和乙型3种流感灭活病毒或抗原组分。对于老年人和体弱多病者接种流感疫苗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流感暴发流行时,如确有必要,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主管部门可采取应急接种措施,保护老年人、幼儿、慢性病患者、体弱多病者等易感人群感染流感病毒。对于部分人群禁止接种流感疫苗,如急性发热性疾病患者、对鸡蛋或疫苗中其他成分过敏者、妊娠3个月以内的孕妇、慢性病发作期、严重过敏体质者、12岁以下儿童禁用全病毒灭活疫苗。

第7题:

对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门诊护士应

A.立即安排就诊并做卫生处置

B.立即安排就诊并做疫情报告

C.分诊到隔离门诊并做卫生处置

D.立即卫生处置并做疫情报告

E.分诊到隔离门诊并做疫情报告


正确答案:E
对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门诊护士应分诊到隔离门诊并作好疫情报告。

第8题:

散发麻疹疫情处置


参考答案:1.传染源控制措施(1)病例诊断:各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根据麻疹诊断标准作出诊断。(2)疫情报告:各级医疗机构对诊断为疑似、临床诊断、流行病学诊断、实验室确诊的麻疹病例,应按照传染病网络报告要求,做好网络直报,无条件进行网络直报的医院,应及时将填写的传染病报告单用传真方式传至医院所在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由其代做网络直报,对疑似、死亡病例应及时做好更正报告。(3)患者隔离治疗:对诊断为疑似、临床诊断、流行病学诊断、实验室确诊的麻疹患者可采取住院或在家隔离治疗,在家隔离治疗时应尽量减少与他人接触。病人隔离至出疹后5天,伴有呼吸道并发症者隔离延长至出疹后10天。(4)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麻疹疫情报告后,应组织人员按照麻疹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要求,对麻疹患者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掌握病例的基本情况、发病经过、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以帮助核实诊断,查找传染来源和传播途径,追踪和掌握密切接触者。(5)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密切接触者指曾护理过麻疹病例,或与麻疹病例共同生活、学习、工作的人员。流行病学调查时,及时掌握密切接触者与患者接触时间、地点、接触方式及与患者关系等情况,并做好记录与登记,对确认为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时间至少为21天(自最后接触之日算起),观察期间可不限制其活动;观察内容告知密切接触者尽量减少与他人接触,掌握密切接触者发热、咽痛、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畏光、流泪、结膜红肿等急性结膜炎症状,全身皮肤出现红斑丘疹等症状,如出现疑似麻疹症状,应及时就诊。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由所在地乡村医生、校医、社区卫生服务站医务人员等负责。解除医学观察期标准为医学观察期满且密切接触者中未出现麻疹患者。2.传播途径控制措施(1)消毒:麻疹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弱,因而对病家及患者接触过的物品一般不需要药物消毒和开展终末消毒。可采用通风、洗晒或太阳下暴晒方法杀灭病原体。(2)其他措施:室内保持开窗通风、透光、清洁。幼托机构、学校、电影院、会场等应加强定期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3.保护易感人群措施(1)预防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的应用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根本办法。现行的免疫程序是麻疹疫苗8月龄初免1针,18月龄到24月龄时复种1针。接种剂量为0.5ml。发生疫情后,可进行麻疹疫苗应急接种。麻疹疫苗应急接种对象为6个月至30岁的易感人群,或根据当地发病情况扩大接种年龄范围。(2)开展健康教育:开展麻疹防治知识宣传;加强体育锻炼,增强疾病抵抗力;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等。

第9题:

疫情处置


答案:
解析:
1.针对传染源的控制措施 对流感患者做好隔离工作,患者较多时可以就地隔离,减少传播的机会,对于密切接触者进行3天医学观察。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发现本地区在某一相对集中的区域内(如村庄、学校、幼托机构、工厂、公司等集体单位),短时间内出现较多聚集性的流感或流感样病例,要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主动和当地教育主管部门联系,建立学校、幼托机构流感或流感样病例聚集性发病的报告渠道。各级医疗机构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发现疑似、临床诊断或实验室确诊的病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的规定,于24h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系统进行网络直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疫情报告后,应组织人员在
24h内到达现场开展调查。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的同时,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和开展疫情追踪,控制疫情的进一步蔓延。
2.针对传播途径的控制措施 在流行期间减少或暂停大型集会和集体文体活动。必要时学校停课,停止使用共用教室,并做好消毒处理等工作。
(1)通风换气:发生疫情的单位在自然通风不良的地方增加机械通风设备,或停用空调设备。学校等公共场所应在课间等时间开窗通风换气,保证室内空气流通。
(2)空间消毒:重点场所、公用物品积极进行消毒处理,可进行物体表面消毒和空气消毒。
(3)停课、停业:根据疫情规模,必要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报经上一级人民政府决定,可以采取停工、停业、停课等紧急措施,控制疫情的进一步扩散蔓延。
(4)加强个人防护、避免到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到达公共场所时应戴口罩,少去医院或卫生所等患者集中的地方诊病。
3.对易感人群的控制措施
(1)加强宣传教育,重点为保持个人卫生:教育公众用纸巾掩着口鼻打喷嚏、咳嗽,用过的纸巾妥善处理勿乱扔;在打喷嚏、咳嗽和擦鼻子后要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患者;接触患者及处理呼吸道分泌物后应立即洗手,看护患者时戴口罩;通过良好的饮食、规则的锻炼和充足的休息,减少压力和戒烟建立良好的机体免疫;尽量不去公共场所等。
(2)药物预防:在流感暴发初期,高危人群(48h内)可服用抗流感病毒药物,如金刚烷胺、甲基金刚烷胺、奥司他韦等,可有效预防流感。此外,中药(方剂或合剂)也可用于预防。
(3)接种流感疫苗:目前在我国使用的流感疫苗有3种:全病毒灭活疫苗、裂解疫苗和亚单位疫苗。每种疫苗均含有甲1亚型、甲3亚型和乙型3种流感灭活病毒或抗原组分。对于老年人和体弱多病者接种流感疫苗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流感暴发流行时,如确有必要,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主管部门可采取应急接种措施,保护老年人、幼儿、慢性病患者、体弱多病者等易感人群感染流感病毒。对于部分人群禁止接种流感疫苗,如急性发热性疾病患者、对鸡蛋或疫苗中其他成分过敏者、妊娠3个月以内的孕妇、慢性病发作期、严重过敏体质者、12岁以下儿童禁用全病毒灭活疫苗。

第10题:

对口蹄疫疑似疫情应该如何处置?


正确答案: (1)对疫点实施隔离、监控,禁止家畜、畜产品及有关物品移动,并对其内、外环境实施严格的消毒措施。
(2)必要时采取封锁、扑杀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