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1.确认建立隔离区状况 在发生群体窒息性气体急性中毒时,需要参考窒息性气体泄漏剂量、品种、风向、地理特点、在全面展开救治工作之前,需要尽可能多地掌握事故信息,参与抢救的医护人员在接近事发地点时应当确认隔离区范围,按照防护情况和约定职责在不同区域内开展工作。
2.协助群众避险应注意在事故发生地下风向区域有可能发生进一步的伤害,协助群众正确撤离、避险。
3.进入事故现场救治中毒患者 配备合格防护装备的医护人员和其他参与抢救的人员,从上风向小心进入事发现场救治中毒患者。在设备条件和患者条件(意识清楚、具备充分的自主呼吸能力)许可时,给患者佩戴防毒面具。重点观察患者意识和呼吸道通畅状况。应当及时清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自主呼吸停止者应当予以气管插管,施行辅助呼吸。
4.减少毒物吸收剂量 使被救助者尽快从上风向离开事发现场,停留于空气流通处,脱去被污染的衣物、鞋袜。
5.现场检伤 对中毒患者进行病情初步评估,优先抢救病情危重患者。重度中毒患者:主要表现为深昏迷、呼吸衰竭、肺泡性肺水肿、严重发绀等体征,在躯体明显部位固定红色标记,表示需要立即处理。
中度中毒患者:主要表现为浅昏迷、躁动不安、呼吸困难、明显发绀,在躯体明显部位固定黄色标记,表示需要及时处理。
轻度中毒患者:主要表现轻度至中度意识障碍、发绀、咳嗽、头痛、头晕、气短等症状,在躯体明显部位固定绿色标记,表示患者目前受到一定程度伤害,有待于接受医疗处理。
死亡患者:躯体明显部位固定黑色标记。
6.现场救治措施
(1)使患者尽快脱离中毒现场,停留于空气流通处;清除皮肤污染,终止毒物继续吸收;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呼吸功能衰竭的患者应当予以辅助呼吸,病情严重者应安排到医院诊治。
(2)吸氧治疗:有效地吸氧治疗可以提高患者血液氧分压,改善全身组织器官,尤其是脑组织的缺氧状态,阻断脑水肿发生发展的恶性循环。同时吸氧治疗可以加速一氧化碳等窒息性气体自患者体内的排除。通常采用鼻导管吸氧,其次为面罩吸氧;对于合并有肺水肿、呼吸衰竭的患者应当及早予以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进行机械辅助通气。早期应给予较高浓度(40%~60%)的氧气吸入。中度以上的中毒患者应当及早考虑进行高压氧治疗。
(3)严重呼吸衰竭患者给予机械辅助通气治疗。
(4)其他对症治疗:针对出现的脑水肿、肺水肿、心肌损害、多脏器损害、呼吸衰竭、上消化道出血、溶血等合并症进行针对性治疗。低温可降低脑代谢,减少脑耗氧量,减慢中毒缺氧时ATP的消耗率和乳酸血症的发展,采用选择性头部低温。减轻中毒缺氧所致的脑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