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血常规血小板计数(PLT)。

题目

简述血常规血小板计数(PLT)。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关于血小板计数和MPV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PLT低,MPV高:血小板破坏过多,骨髓再生好

B、PLT高,MPV正常:骨髓增生性疾病

C、PLT低,MPV低:发育不良性贫血

D、PLT高,MPV高:骨髓瘤

E、PLT正常,MPV高:骨髓纤维化


参考答案:D

第2题:

血常规血小板(PLT)


答案:
解析:
[参考值]
(100~300)×10/L
[临床意义]
增多:骨髓增生性疾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大出血和术后、脾切除术后(一时性)。减少:血小板生成障碍,如白血病和再障、血小板破坏过度,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脾功能亢进、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血小板消耗过多,如DIC。

第3题:

诊断伤寒血常规检查最有意义的是( )

A、血白细胞计数

B、红细胞计数

C、嗜酸粒细胞计数

D、嗜碱粒细胞计数

E、血小板计数


参考答案:C

第4题:

请简述血常规血小板(PLT)的参考值


正确答案: [参考值]
(100~300)×109/L
[临床意义]
增多:骨髓增生性疾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大出血和术后、脾切除术后(一时性)。减少:血小板生成障碍,如白血病和再障、血小板破坏过度,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脾功能亢进、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血小板消耗过多,如DIC。

第5题:

药品不良反应(ADR)的机制和影响因素错综复杂,遇到可疑ADR时,需要进行因果关系评价 患者,男,43岁,因社区获得性肺炎入院,入院时9月8日查血常规:血小板计数(PLT)88×109/L,9月9日开始给予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治疗,1周后肺炎治愈,9月11日查血常规:血小板计数(PLT)90×10^9/L,9月20日查血常规:血小板计数(PLT)92×10^9/L,患者既往血常规情况不详。该患者血小板减少与左氧氟沙星的因果关系评价结果是

A. 肯定
B. 很可能
C. 可能
D. 可能无关
E. 无法评价

答案:E
解析:
本题考查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因果关系评价。患者一抗细菌感染服用阿莫西林胶囊,出现全身瘙痒而立即停药,无特殊治疗而逐渐好转,提示与服药时间顺序合理,且与阿莫西林已知不良反应症状符合,可认为其为ADR可疑药物,只是患者未再服用,无重复性,因此评价为“很可能”(B)。患者二治疗乙肝应用干扰素1个月后出现脱发,停药后脱发症状逐渐好转,提示与干扰素有关;而且患者再次应用干扰素,又出现脱发,ADR的因果关系评价符合“肯定”(A)标准。另一位患者治疗肺炎应用左氧氟沙星,1周后痊愈;可是用药期间与用药后比较,血小板计数降低,但是患者既往血常规情况不详,且入院时血小板计数也低于用药期间,故无法评价(E)血小板计数变化与左氧氟沙星有关。

第6题:

一般因细菌感染而引起的发热,血常规检查通常可见()。

A.白细胞计数升高

B.白细胞计数降低

C.血小板计数升高

D.血小板计数降低

E.红细胞计数升高


答案:A

第7题:

血常规血小板计数(PLT)


答案:
解析:
正常参考值
(100~300)×10个/L(10万~30万/mm)。
临床意义
血小板计数增多:见于血小板增多症、脾切除后、急性感染、溶血等。
血小板计数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等。

第8题:

二维激光散射法测定血小板的主要优点是

A、有PLT直方图

B、得到PLT相关参数

C、对PLT分类

D、重复性好

E、克服了电阻抗法计数血小板易受多种因素影响


参考答案:B

第9题:

患者,男,45岁,因社区获得性肺炎入院,入院是9月8日查血常规提示:血小板(PLT)88×109/L,9月9日开始给予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治疗一周后肺炎治愈,9月11查血小板(PLT)90×109/L,9月20日查血常规提示:血小板(PLT)92×109/L,患者既往血常规情况不详。该患者血小板减少与氧氟沙星的因果关系评价结果是(??)。

A.肯定
B.很可能
C.可能
D.可能无关
E.无法评价

答案:E
解析:
无法评价:报表缺项太多,因果关系难以定论,资料又无法补充。

第10题:

简述血常规白细胞分类计数(DC)。


正确答案:正常参考值中性杆状核粒细胞:0.01~0.05(1%~5%)。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50~0.70(50%~70%)。嗜酸性粒细胞:0.005~0.05(0.5%~5%)。嗜碱性粒细胞:0.00~0.01(0~1%)。淋巴细胞:0.20~0.40(20%~40%)。单核细胞:0.03~0.08(3%~8%)。临床意义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及安眠药中毒等。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减少:多见于某些传染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支气管哮喘,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等。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等。淋巴细胞增多:见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某些急性传染病(如风疹、百日咳等)、结核病、疟疾、某些病毒感染等。淋巴细胞减少:见于淋巴细胞破坏过多,如长期化疗、X射线照射后及免疫缺陷病等。单核细胞增多:见于单核细胞白血病、结核病活动期、疟疾等。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