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脑血栓形成的治疗原则

题目

简述脑血栓形成的治疗原则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急性期治疗:①调整血压;②溶栓治疗;③抗凝治疗;④脑保护治疗;⑤抗血小板聚集剂;⑥防治脑水肿;⑦降纤治疗;⑧外科治疗。
(2)恢复期治疗康复治疗。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脑血栓形成治疗原则


答案:
解析:
1.急性期治疗
(1)调整血压。
(2)溶栓治疗。
(3)抗凝治疗。
(4)血液稀释疗法。
(5)血管扩张剂。
(6)防治脑水肿。
(7)抗血小板聚集剂。
(8)钙离子通道阻断剂。
(9)脑代谢活化剂。
(10)中医药治疗。
2.恢复期治疗康复治疗。

第2题:

试述脑血栓形成的治疗有哪些?


正确答案: 脑血栓形成的治疗原则是增加局部血流量和减轻脑水肿,尽早进行神经功能锻炼以促进康复,防止再发。在治疗过程中,应该加强个体化治疗。
(1)抗凝治疗可用普通肝素抗凝治疗或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但患者必须在70岁以下,无出血倾向,凝血功能正常,CT扫描提示没有颅内出血及新发梗死灶。
(2)溶栓治疗:用于脑血栓形成的早期,即发病后6小时以内,个别可延长至发病后2小时。
(3)降纤治疗:只要没有颅内出血、大片新发脑梗死灶及全身出血倾向者均可应用降纤治疗。
(4)扩容治疗常用10%低分子右旋糖酐。
(5)扩血管治疗。
(6)钙离子拮抗剂治疗:常用的药物有尼莫地平、尼卡地平等。
(7)抗血小板治疗。
(8)脱水治疗,主要是减轻梗死灶水肿,降低颅内压。
(9)手术治疗:对于大面积梗死引发的严重高颅压,尤其可能出现脑疝时,可考虑进行开颅切除坏死脑组织或去骨瓣颞下减压术,以挽救生命。
(10) 神经细胞保护性治疗:如神经肽调节剂、钙离子拮抗剂、自由基清除剂等。
(11)中药治疗:可应用活血化淤药物。
(12)一般性处理:除了以上治疗外,应用以下处理有利于治疗结局:卧床休息、加强护理、保证营养和防治水及电解质紊乱、稳定血压、控制血糖,维持正常心、肾功能,保证呼吸道通畅。
(13)康复治疗。
(14)预防性治疗:包括积极控制危险因素,改掉不良生活习惯,以及长期应用一些抗血小板剂、钙离子拮抗剂及活血化淤药物

第3题:

急性脑血栓形成的药物治疗原则是什么?


参考答案:①早期溶栓治疗,恢复血氧供应;②改善脑循环,降低脑代谢,减轻脑水肿;③及时干预卒中危险因素,降低血粘度,维持水电解质平衡;④预防复发,稳定病情,阻止脑梗死进一步发展;⑤尽可能减轻神经功能缺失,预防并发症

第4题:

简述脑血栓形成的常见病因


正确答案: 动脉硬化、狭窄和血栓形成,高血压、动脉炎、高凝状态等。好发部位为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虹吸部和椎动脉、基底动脉中下段等。

第5题:

简述脑血栓形成的进一步检查


正确答案: (1)血压、血糖、血脂检查,明确是否存在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的危险因素,以便对相关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2)头颅CT或MRI是确诊脑梗死的最重要方法。多数脑梗死病例在发病24~48小时后,脑CT逐渐显示与闭塞血管供血区一致的低密度影。而在脑梗死数小时内病灶区即有MR信号改变。
(3)TCD可发现颅内外动脉的狭窄、动脉粥样硬化斑或血栓形成。
(4)脑血管造影可发现血管狭窄和闭塞的部位,可显示动脉炎、烟雾病、动脉瘤和血管畸形等。

第6题:

脑血栓形成的治疗原则


答案:
解析:
(1)急性期治疗:①调整血压;②溶栓治疗;③抗凝治疗;④脑保护治疗;⑤抗血小板聚集剂;⑥防治脑水肿;⑦降纤治疗;⑧外科治疗。
(2)恢复期治疗康复治疗。

第7题:

简述脑血栓形成超早期溶栓治疗的并发症。


正确答案: 脑血栓形成超早期溶栓治疗的并发症是:①脑梗死病灶继发性出血:尿激酶是非选择性的纤维蛋白溶解剂,使血栓和血浆中的纤溶酶均被激活,故有诱发出血的潜在危险性;②致命的再灌注损伤及脑组织水肿也是溶栓治疗的潜在危险;③再闭塞,机制不甚明确。

第8题:

脑血栓形成急性期治疗原则

A、超早期溶栓治疗

B、卒中单元

C、个体化治疗

D、防治并发症

E、早期应用血管扩张剂


参考答案:ABCD

第9题:

试述脑血栓形成急性期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正确答案: 脑血栓形成的急性期治疗原则是:①超早期治疗:挽救缺血半暗带;②针对脑梗死后的缺血瀑布和再灌注损伤进行综合保护治疗;③要采取个体化治疗的原则;④整体化观念:脑部病变是整体的一部分,要考虑脑和心脏及其他器官功能的相互影响,重症患者要积极防治并发症,采取对症支持疗法,并进行早期康复治疗;⑤对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时给予预防性干预措施。最终达到挽救生命、降低病残和预防复发的目的。

第10题:

简述脑血栓形成的诊断要点


正确答案: (1)中老年人。
(2)常有前驱的TIA发作。
(3)静止时发病,缓慢且逐渐进展或呈阶段性进行。
(4)意识清醒或轻度意识障碍。
(5)多有动脉硬化及高血压。
(6)有颈内动脉系统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症状和体征,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脑神经损害等神经系统局灶体征明显。
(7)脑脊液正常。
(8)脑CT在24~48小时后出现低密度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