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有何特征?各期的例子基础?

题目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有何特征?各期的例子基础?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快速复极末期( )。


正确答案:E

第2题:

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错误的是

A:心室肌细胞的去极化过程叫做动作电位的0期
B:心室肌细胞的复极化过程包括动作电位的1、2和3期
C:心室肌细胞去极化达到顶峰时,K+通道关闭,开始复极化
D:复极4期,也叫静息期
E:心室肌细胞的复极化过程缓慢,历时200~300ms

答案:C
解析:
本题要点是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包括5个期:0期指心室肌细胞的去极化过程;1、2和3期指心室肌细胞的复极化过程,开始复极时,Na+通道关闭,K+通道开放;以及静息期或叫做复极4期。

第3题: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是()

A、去极化快

B、静息电位较稳定

C、有2期平台

D、复极化复杂


参考答案:C

第4题:

试述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各期特点及形成机制。


正确答案: 心室肌细胞兴奋时产生的动作电位由除极化(或称去极化)和复极两个过程组成,通常分为0、1、2、3、4期共五个时期。
(一)除极过程(0期)心肌受刺激后,膜上Na+通道部分开放,少量Na+内流,膜部分去极化。当除极由静息电位-90mV达到-70mV阈电位水平时,膜上Na+通道大量开放,出现再生性Na+内流,Na+顺着浓度差和电位差快速大量内流,使膜迅速去极化,膜电位快速上升到+30mV。0期历史1-2ms,膜内电位从0mV上升到+30mV,称之超射。
(二)复极过程心室肌细胞的复极过程比神经和骨胳肌细胞复杂,且耗时久,可包括三个阶段:
1期(快速复极化初期)由于快钠通道很快失活,Na+内流停止,同时钾离子通道(Ito)激活,电位差和浓度差驱使K+快速暂短外流形成复极,膜电位迅速下降到0mV左右,历时10ms。0期和1期形成的尖锋,称为锋电位。
2期(平台期或缓慢复极化期)复极化电位达0mV左右之后,复极化过程变慢,主要由Ca2+和Na+缓慢内流和内入性整流造成的K+缓慢外流引起。在平台期早期,几种正离子跨膜流动所负载的正电荷相等,使膜电位稳定在0电位水平;在平台期后期,由于Ca2+通道逐渐失活,而K+通道逐渐激活,Ca2+内流渐少,K+外流渐多,使膜电位逐渐下降,移行到3期。此期历时100-150ms,是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
3期(快速复极化末期)平台期末钙通道失活,而K+继续外流,且随时间而逐渐递增,形成K+外流的再生性过程,使膜迅速复极化达到-90mV静息电位水平。此期历时也较长,占时约100-150ms。。
4期(静息期)3期之后膜电位稳定在-90mV,已恢复到静息电位水平,但离子分布状态尚未恢复。此期,由于膜内外离子浓度的变化激活了Na+-K+泵,通过耗能,将在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进入膜内的Na+泵出膜外,K+泵回膜内,恢复静息状态时Na+和K+的膜内外浓度。Ca2+逆浓度差外运与Na+顺浓度差内流相耦联,形成Na+-Ca2+交换的能量仍由Na+-K+泵提供。Na+-K+转运和Na+-Ca2+交换都是生电性的,几种离子跨膜转运的结果,最终使此期的膜电位保持在静息水平电位。

第5题: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与骨骼肌细胞动作电位的显著区别是存在()期。


正确答案:平台

第6题: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是

A.去极化速度快

B.复极化快

C.复极化2期缓慢

D.有锋电位

E.有不应期


正确答案:C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持续时间较长的主要原因是复极化过程2期变得非常缓慢。

第7题:

下列关于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离子基础的叙述,错误的是( )。



答案:B
解析:

第8题: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3期复极化 查看材料


正确答案:D
暂无解析,请参考用户分享笔记

第9题: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与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的主要区别是()。


正确答案:心室肌细胞有2期平台期

第10题:

简述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正确答案: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去极和复极过程分为5个时期:
1、0期:去极过程,其形成机制是由于钠离子快速内流所致。
2、复极1期:由钾离子为主要成分的一珲性外向离子流所致。
3、复极2期:由钙离子负载的内向和钾离子携带的外向离子流所致。
4、复极3期:钾离子外向离子流进一步增强所致。
5、4期:又称静息期,此期膜的离子主动转运作用增强,排出钠离子和钙离子,摄回钾离子,使膜内外离子分布恢复到静息时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