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龙汤的治疗病证有()

题目

小青龙汤的治疗病证有()

  • A、哮证寒包热证
  • B、哮病冷哮证
  • C、喘证肺气虚耗证
  • D、喘证肾虚不纳证
  • E、喘证寒饮伏肺证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A,E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稀,舌苔白滑,脉浮为何方的证治要点()

  • A、苏子降气汤
  • B、定喘汤
  • C、小青龙汤

正确答案:C

第2题:

虚人外感风寒,内有痰饮证。治宜()

  • A、小青龙汤
  • B、参苏饮
  • C、败毒散
  • D、麻黄汤
  • E、桂枝汤

正确答案:B

第3题:

中医用药程序其次是考虑治疗病症的治则治法,其简称是( )


正确答案:B

第4题:

原文阐释:小青龙汤证(加标点,是什么方证?病机?每个证状的机理?治则?方药?)


正确答案:①原文标点:伤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②太阳伤寒兼水饮内停证。
③病机:风寒束表,卫闭营郁,水饮内停。
④症状机理:干呕--水饮犯胃,胃气上逆;发热--表邪未解,尚应有恶寒,无汗,脉浮紧;咳或喘--外寒引动内饮,内外合邪,水寒射肺,肺失宣降;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因水饮之邪变动不居,常随三焦气息升降出入而随处为患,或壅于上,或积于中,或滞于下。水饮为患,一般不渴,但饮停不化,津液上乏,或可有口渴,一般表现为可喜热饮,但饮量不多;水走肠间,浑浊不分,则下利;水寒滞气,气机不利,则噎。水饮内停,气化不利,故小便不利,甚则少腹胀满。
⑤治则:发汗解表,温化寒饮。
⑥方药:麻黄、桂枝、芍药、干姜、细辛、半夏、五味子、炙甘草。
⑦方义: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又兼能利水;桂枝--助麻黄增强解表通阳散寒之力;细辛、干姜--温化寒饮;半夏--降逆止呕;干姜--温化中焦水寒之邪;五味子--敛肺止咳,且使姜、辛、麻不致辛散太过;芍药--酸敛护阴,且与桂枝相伍,调和营卫;炙甘草--和中护正,调和诸药。

第5题:

风寒束表,水饮内停证,治宜选用()。

  • A、桂枝汤
  • B、麻黄汤
  • C、香薷散
  • D、小青龙汤
  • E、以上均不是

正确答案:D

第6题:

小青龙汤治外寒里饮之咳喘,何以配伍有收敛功效的五味子、白芍?


正确答案: 因素有痰饮纯用辛温发散,恐耗伤肺气,故佐五味子敛肺止咳,白芍和营养血,从而增强止咳平喘的功效的同时,又可制约其他药辛散太过,防止温燥药物伤津。

第7题:

针灸临床常用辨证论治方法有()证治、()证治、()证治和()证治。


正确答案:八纲;脏腑;经络;气血

第8题:

小青龙汤治证的病机包括()

  • A、营卫不和
  • B、风寒束表
  • C、肺气不宣
  • D、水饮内停
  • E、兼有里热

正确答案:B,C,D

第9题: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麻黄汤证、小青龙汤证、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皆见有喘,临床应如何区别?


正确答案: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麻黄汤证、小青龙汤证、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皆以喘为主症,然而四证的病因病机、临床脉证、治法用方各不相同。兹辨析如下:
(1)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见于《伤寒论》第18、43条。前者为太阳中风引发宿喘之证。患者素有伏饮喘疾,肺主气而外合皮毛,因外感风寒而诱发宿疾,肺寒气逆。后者为太阳病误下,表证不解,部分邪气入里犯肺,而肺寒气逆。两条成因虽有不同,但表里同病,肺寒气逆病机相同,并且都有恶风寒发热,鼻鸣干呕,汗出而喘促气急、胸满或伴咳嗽咯痰稀白,舌淡红苔白、脉浮缓等症;治以桂枝汤加厚朴杏子汤解肌疏风,调和营卫,降气平喘。
(2)麻黄汤证:见于35条。此属典型的太阳伤寒表实证,新病而无宿疾。其证以太阳伤寒表证为主,证见恶风寒发热,头痛、身痛、腰痛、骨节疼痛,无汗而喘,脉浮而阴阳紧;其喘因风寒束表,腠理闭塞,以至肺气郁闭不得宣降而致,临床以胸中满闷喘急、咳声不扬、无痰或少痰为特征。治用麻黄汤,发汗解表散寒为主,腠理开泄、汗出邪去,肺气自然宣降,则喘息随之而愈。
(3)小青龙汤证:见于40、41条。此属太阳伤寒兼寒饮犯肺之证。“伤寒表不解”,谓风寒束表,伤寒表证仍在,必见恶风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脉浮紧等。“心下有水气”,谓内有伏饮,因外邪引动,而见症多端,如气喘咳嗽、口渴或不渴、下利、小便不利等等。其喘因寒饮犯肺寒而肺气上逆所致,必见喘促胸满、气逆咳嗽,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并伴咯痰稀白量多、喉间痰鸣有声,舌淡红、苔白滑等。本证因外感引发伏饮,新病而引动宿疾,内外合邪,表里同病。外寒内饮,喘咳并重,故用小青龙汤,辛温发汗、散寒解表,温肺化饮、平喘止咳而表里双解。
(4)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见于《伤寒论》第63、162条。本证形成于太阳病发汗不当或误下之后,表邪化热入里所致;邪热壅肺,肺气闭郁,失于宣降是其病机。临床以“汗出而喘,无大热”为主症。本为肺热气逆所致之喘,故当呈呼吸困难,喘促气急,鼻翼煽动;必伴见咳嗽痰黄、胸满胸痛、口渴尿黄,舌红苔黄,脉浮数或滑数等。治以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清热宣肺,降气平喘。
综上所述,四证可概括为汗出而喘与无汗而喘两类: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皆汗出而喘。但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之喘属内外合邪,肺寒气逆;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之喘是邪热壅肺,肺热气逆。麻黄汤证、小青龙汤证皆无汗而喘,属太阳伤寒表实证。麻黄汤证之喘由风寒束表,腠理闭塞,营阴郁滞,肺气闭郁不宣所致;小青龙汤证之喘除上述病机外,尚兼寒饮犯肺,肺寒气逆。
若从表里证来分辨,麻黄汤证、小青龙汤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皆有风寒表证,但麻黄汤证、小青龙汤证是伤寒表实无汗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是中风表虚有汗证;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则纯为里热喘证。

第10题:

简述小青龙汤证的证候、病机、治法及方药?


正确答案:小青龙汤证的主证:发热恶寒,头项强痛,干呕,咳喘、痰涎清稀量多。
或然证见: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病机:风寒束表,内停寒饮。
治法:辛温解表、温化水饮。方用小青龙汤,药用麻黄、桂枝、芍药、甘草、干姜、细辛、半夏、五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