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小儿粪便有何特点?

题目

健康小儿粪便有何特点?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1)胎粪: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即会排出胎粪,3~4日内排完,胎粪色黑绿或深绿,黏稠,无奥,是由脱落的上皮细胞、浓缩消化液及胎儿时期吞入的羊水所组成。若喂乳充分,2~3日后即转为正常婴儿粪便。(2)人乳喂养儿粪便:为黄色或金黄色,多为均匀糊状,或带少许粪便颗粒,或较稀薄,绿色、不臭,呈酸性反应(pH4.7~5.1)。每日排便2~4次,一般在增加辅食后次数即减少,1周岁后减至1~2次/d。(3)人工喂养儿粪便:牛、羊乳喂养的婴儿粪便为淡黄色或灰黄色,较干稠,呈中性或碱性反应(pH6~8)。因牛乳含蛋白质较多,粪便有明显的蛋白质分解产物的臭味,大便1~2次/d,易发生便秘。(4)混合喂养儿粪便:喂给人乳加牛乳者的粪便与喂牛乳者相似,但较软、黄。添加淀粉类食物可使大便增多,稠度稍减,稍呈暗褐色,臭味加重。添加各类蔬菜、水果等辅食时大便外观与成人相似,每日1~2次。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 1、专门为心理健康教育设置,其目的不同于一般的班级和团队活动。
一般的班级和团队活动也含有心理教育的成分,但并不提高心理素质为直接目的。
2、以学生活动为主,不同于以普及知识为主的心理学课程。
心理教育课程重点是让学生获得直接经验,而不是理论知识。我们不反对给学生讲授有关的心理学理论和知识,但反对把心理教育课程当作一门讲授课程来看待。
3、有教师指导,不同于学生自发性的游戏。
教师的指导作用表现在:确定目标、拟定主题、选择方法、设计方案、控制进程、评价结果。学生自发性的游戏即使有提高心理素质的作用,但无组织、无系统,没有教师的指导。

第2题:

简述小儿烧伤面积估计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小儿烧伤面积的估计:据小儿头面部占体表面积大,腿部占体表面积小的特点估计烧伤面积:头面部体表面积(%)=9+(12-年龄),双下肢及臀部表面积(%)=46-(12-年龄)。

第3题:

某患者,近期出现腹痛、腹泻、粪便有脓血,粪检出阿米巴滋养体,甲硝唑治疗后症状消失,为防止复发选下列何药

A、甲硝唑

B、替硝唑

C、氯喹

D、二氯尼特

E、依米丁


参考答案:D

第4题:

正常心脏包括哪几种类型?小儿心脏影像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正常心脏可分为横位心、斜位心和垂直心三种类型,受体形、年龄、呼吸和体位的影响。婴儿时期:心脏左右两侧的大小基本相仿。到青春发育期,整个心脏才基本上定型。婴儿的心脏与胸廓比较相对较大,呈球状,几乎居中,这是由于横膈位置较高、右心缘较圆隆、肺动脉段凸出,心底阴影由于胸腺等结构重叠而增宽,主动脉影几乎不能分辨所致。心胸比例:在新生儿和婴儿期约0.6~0.65;2~3岁约0.5;学年前期接近成人。

第5题:

小儿术后处理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①小儿手术基本上实施全身麻醉,术后要注意发生呕吐,防误吸和窒息。②婴幼儿活动能力有限,不需限制体位且病情稳定时,可抱起婴幼儿帮助活动。③婴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差,不合作常抓拉拔身上的导管,因此各种导管要妥善固定牢靠,必要时使用约束带。④婴幼儿大手术后可给予小剂量的中枢兴奋剂,以改善呼吸循环功能,避免发生肺炎。⑤婴儿以腹式呼吸为主,胸腹带不宜包扎过紧,以免影响呼吸。⑥小儿处于生长发育期,术后要严格控制水电平衡,及时补充热量与营养。

第6题:

小儿心脏影在X线上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 小儿的心影与成人不同,在平片诊断上不考虑到这一点是不对的。其主要特点为:
(1)由于小儿主动脉和肺动脉几乎同高,又由于胸腺影重叠,使心影基底部比成人宽。若基底部狭窄,倒可能是异常现象。如大血管转位,肺动脉闭锁,三尖瓣狭窄及重症胸腺缩小等,均可表现为基底狭窄的球形心,此时肺野血管影不增强。
(2)新生儿,婴儿的心影横径大。心胸比率在新生儿可为60%,婴儿可为55%。判断心影横径增大时要注意与成人的不同之点。
(3)心尖位置高。一般认为心尖位置高是右室增大的征象,但未满六个月的婴儿心尖位置高是正常现象。
(4)到了学龄期,心影的右缘才可分辨出二弓左心缘才可分辨出三弓(或四弓)。
(5)气管偏左应疑为右位主动弓。但因小儿照相时颈部易动,不能轻易诊断气管偏位。有人报告法乐氏四联症的病人右位主动脉弓占20~30%。
(6)肺血量的多与少。在小儿,肺血管影纤细,肺血少不如肺血多容易确定。
既然小儿心影有这些特点,什么是诊断新生儿、婴儿、学龄前儿童心脏病的根据呢?我们认为仍然是心影的位置、大小、形状、搏动和肺血量,只是在判断时应充分注意小儿的心影与成人的不同之点。在心影的各种变化中除心影位置外,心影形状变化和肺血多是比较好掌握的两个征象。判断心影是否增大要取慎重态度,特别是新生儿和婴儿。

第7题:

溶血性黄疸患者血清、粪、尿中胆色素代谢有何变化特点?


正确答案: (1)溶血性黄疸时,由于胆红素的生成超过了肝脏处理的能力,故血清中非酯型胆红素浓度增高。
(2)由于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运载、酯化和排泄的功能代偿性加强,进入肠内的酯型胆红素增多,肠内粪胆原和粪胆素也增多,使粪色加深。
(3)由于溶血也可使肝功能受一定影响,肠内过多的尿胆原吸收后,肝脏不能充分处理,而随尿排出的尿胆原也显著增多,非酯型胆红素不能通过肾小球-故尿中无尿胆红素。

第8题:

小儿体温调节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小儿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调节产热和散热过程。新生儿缺乏有效的寒战反应,其产热主要靠棕色脂肪分解化学产热。由于小儿体表面积大,皮下脂肪薄,体温容易丧失。又由于其体温调节机制尚不健全,全麻下体温易受环境温度影响,机械通气和术野暴露对体温影响较明显。

第9题:

通腑泄热和导滞通便有何异同?


正确答案:通腑泄热和导滞通便法的相同点:通腑泄热和导滞通便均属通下逐邪法,都用苦寒之品,均主要作用于肠腑。
不同点:
①作用不同,通腑泄热作用为泻下阳明实热燥结;导滞通便作用在于通导肠腑湿热积滞。②适应证不同,通腑泄热适用于热入阳明,内结肠腑之证。证见潮热便秘,或热结旁流,时有谵语,腹部胀满或硬痛拒按,舌苔黄燥或焦黑起刺,脉沉实,代表方如调胃承气汤.大承气汤;导滞通便适用于湿热积滞胶结肠道的证候。证见身热,脘腹痞满,恶心呕逆,便溏不爽,色黄如酱,舌苔黄垢浊腻。代表方如枳实导滞汤。

第10题:

健康小儿粪便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1)胎粪: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即会排出胎粪,3~4日内排完,胎粪色黑绿或深绿,黏稠,无奥,是由脱落的上皮细胞、浓缩消化液及胎儿时期吞入的羊水所组成。若喂乳充分,2~3日后即转为正常婴儿粪便。(2)人乳喂养儿粪便:为黄色或金黄色,多为均匀糊状,或带少许粪便颗粒,或较稀薄,绿色、不臭,呈酸性反应(pH4.7~5.1)。每日排便2~4次,一般在增加辅食后次数即减少,1周岁后减至1~2次/d。(3)人工喂养儿粪便:牛、羊乳喂养的婴儿粪便为淡黄色或灰黄色,较干稠,呈中性或碱性反应(pH6~8)。因牛乳含蛋白质较多,粪便有明显的蛋白质分解产物的臭味,大便1~2次/d,易发生便秘。(4)混合喂养儿粪便:喂给人乳加牛乳者的粪便与喂牛乳者相似,但较软、黄。添加淀粉类食物可使大便增多,稠度稍减,稍呈暗褐色,臭味加重。添加各类蔬菜、水果等辅食时大便外观与成人相似,每日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