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埋场基本达到稳定化的一个特征是垃圾中可生物降解含量(BDM)下降到()以下。A、2%B、3%C、4%D、5%

题目

填埋场基本达到稳定化的一个特征是垃圾中可生物降解含量(BDM)下降到()以下。

  • A、2%
  • B、3%
  • C、4%
  • D、5%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B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一般立克次体发病1周,血清中即有补体结合抗体出现,以后逐渐上升,达到高峰后逐渐下降到一个较低的滴度,并可保持这一滴度几年不变。其达到高峰的时间是

A、1~2周

B、3~4周

C、5~6周

D、2~3周

E、4~5周


参考答案:D

第2题:

如果尽可能多的包装都用垃圾场里可生物降解的材料来制造的话,这将对环境更加有益。因此,用在垃圾场不可生物降解的塑料制造的包装来取代用纸或纸板制造的包装,总是一个更糟的变化。以下哪一个,如果正确,将构成对上面论述的最强烈的反对?

A.通常用于包装的纸和纸板在垃圾场里是不能生物降解的。

B.在包装中所使用的一些塑料在垃圾场是可生物降解的。

C.在许多垃圾场,相当大一部分空间都被可丢弃材料之外的材料占据。

D.完全避免使用垃圾场中不可生物降解的包装材料是不可能的。


正确答案:A
解析:段落推理为:用可生物降解的材料来制造包装对环境有益,所以用不可生物降解的塑料制造的包装代替纸包装将是一个更糟的变化。上面推理成立依赖的假设是:纸包装是可生物降解的。如果纸包装在垃圾场不能生物降解,正如A项所说,那么就反对了上面的假设。所以上面推理必不成立,因此A项正确。

第3题:

垃圾填埋场产生的废气中,最主要的成分是

A.CH4

B.CO2

C.N2

D.NH3

E.H2S


正确答案:D

第4题: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通常可根据填埋场“年龄”分为两类,“年轻”填埋场的填埋时间在()年以下。

A:2
B:3
C:4
D:5

答案:D
解析:

第5题: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通常可根据填埋场"年龄"分为两类"年轻"填埋场的填埋时间在( )年以下。
A. 2
B. 3
C. 4
D. 5


答案:D
解析:

第6题:

蒙古族传统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实践中,保持了以下几个基本特征:1、多元文化特征;2、大众化特征;3、顽强特征;4、()特征。


参考答案:生态

第7题:

某城市垃圾填埋场封场前地下水污染调查,垃圾渗滤液向地下水渗漏的过程中,“三氮”沿地下水 流向出现峰值的先后序列,正确的是()

A.NH4+→NO2-→NO3-
B.NO3-→NO2-→NH4+
C.NH4+→NO3-→NO2-
D.NO3-→NH4+→NO2-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硝化的过程,属于常识题目,一般是

第8题:

对于城市垃圾的处理,若垃圾中可生物降解有机物含量高,则宜采用填埋法。()


答案:错误

解析:对于城市垃圾的处理,若垃圾中无机物含量高,则宜采用填埋法;若垃圾中可生物降解有机物含量高,则宜采用堆肥法;若垃圾中难生物降解有机物含量高,则宜采用焚烧法。

第9题:

下列活动中,适用《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的有()。

A:新建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过程中的污染控制
B:新建生活垃圾填埋场运行过程中的污染控制
C:现有生活垃圾填埋场运行过程中的污染控制
D:与生活垃圾填埋场配套建设的生活垃圾转运站的建设、运行

答案:A,B,C,D
解析: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适用于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运行和封场后的维护与管理过程中的污染控制和监督管理。其部分规定也适用于与生活垃圾填埋场配套建设的生活垃圾转运站的建设、运行。

第10题:

生活垃圾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含量大于( )时,可采用堆肥处理方式。

A.20%
B.30%
C.40%
D.50%

答案:C
解析:
生活垃圾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含量大于40%时,可采用堆肥处理方式。生活垃圾堆肥厂应布置在城市规划建成区以外,综合用地指标采用85~300㎡/t.d,厂区周边绿化隔离带宽度不小于10m并沿周边设置。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