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电参数的原则是什么?

题目

选择电参数的原则是什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述刀具几何参数的选择原则。


正确答案: 刀具几何参数的选择原则:
(1)前角——工件材料的强度、硬度愈低,塑性愈好;刀具材料的抗弯强度和冲击韧度较高;工艺系统刚性差或机床功率不足等,应取大前角。
(2)后角——应取较大后角的情况:精加工时切削厚度薄;多刃刀具切削厚度薄;加工工件材料较软、粘,加工硬化倾向大,弹性模量小等。应取较小后角的情况:工件材料的强度、硬度较高;粗加工强力切削、承受冲击载荷大的刀具;工艺系统刚性差;定尺寸刀具(如拉刀、铰刀等);铲齿刀具等。
(3)主偏角——应取较大主偏角的情况:采用硬质合金刀具进行粗加工和半精加工;在切削过程中刀具需做中间切入工件或阶梯轴等。应取较小主偏角的情况:工艺系统刚度允许的条件下;工件材料的强度、硬度高等。
(4)副偏角——应取较大副偏角的情况:工件或刀具的刚度较差;在切削过程中刀具需做中间切入工双向进给等。应取较小副偏角的情况:精加工刀具;切断、切槽也孔加工刀具;加工高硬度和高强度的材料或断续切削;加工细长轴等。
(5)刃倾角——应取正刃倾角情况:精加工;微量切削的精加工刀具可取特大正刃倾角;镗刀、铰刀等孔加工刀具加工盲孔;工艺系统刚度不足等。应取负刃倾角情况:冲击负荷较大的断续切削;加工高硬度材料;孔加工刀具加工通孔等。
(6)刀尖形状——圆弧形刀尖(圆弧过渡切削刃):多用于单刃刀具,钻头、铰刀也使用合理选用刀尖圆弧半径值,可提高刀具耐用度,并对工件表面有修光作用,但刃磨较困难。倒角形刀尖(直线过渡切削刃);适用于各类刀具。可提高刀具耐用度和改善工件表面质量,同时其刃磨方便。
(7)刃口形式——锋刃(锐刃):刃磨刀具的前面、后面时自然形成的,比较锐利,广泛应用于各类精切削刀具、成形刀具、齿轮刀具等。
1)倒棱刃:通常是刃口附近的前刀面上的很窄负倒棱,主要适用于粗加工或半精加工的硬质合金车刀、刨刀及端面铣刀。
2)消振棱刀:系在刃口附近的后刀面上一条很窄的负后角棱边。主要用于工艺系统刚度不足条件下进行切削的单刃刀具(如车刀、刨刀、螺纹车刀等)。
3)零度刃带(白刃):系在刀具的主后刀面或副后刀面上靠近刃处磨出的一条后角为零的窄棱边。主要用于多刃刀具。
4)钝圆刃(倒圆刃):系在切削刃上特意研磨出一定的刃口圆角。主要适用于各种粗加工或半精加工的硬质合金刀具及其可转位刀片。

第2题:

机组冷、热态起动冲转时,蒸汽参数选择的原则是什么?


正确答案: 冷态起动冲转后,进入汽缸的蒸汽流量能满足汽轮机顺利通过临界转速达到全速。为使金属各部件加热均匀,增大蒸汽的容积流量,进汽压力应适当选低一些。温度应有足够的过热度,并有金属温度相匹配,以防止热冲击。我厂规定冷态冲转参数为4.2MpA、320℃。
热态起动时,应根据高压缸调节级金属温度和中压叶片持环温度,选择适当的与之匹配的主蒸汽温度和再热蒸汽温度,即两者的温差符合汽轮机热应力、热变形和差胀的要求。一般要求蒸汽温度高于调节级金属温度和中压叶片持环温度56~110℃,但最高不得高于额定温度值。为了防止凝结放热,要求蒸汽过热度不低于50℃,保证新蒸汽经过调节汽门节流和喷嘴膨胀后,蒸汽温度仍不低于调节级的金属温度。

第3题:

机组各启动状态,轴封汽参数的选择原则是什么?低压轴封供汽温度过高有什么影响?


正确答案: 一、轴封汽压力、流量的确定原则:
1、保证轴封汽不外泄。轴封汽发生外泄的主要原因是轴封供汽压力太高、轴封回汽不畅(如轴加真空偏低、有轴封回汽阀的机组其回汽阀未调整好),轴封汽外泄的危害主要有:
1)轴承箱进汽、水,从而使润滑油受到污染;
2)污染空气(热污染和化学污染)。
2、保证空气不内吸。发生空气内吸的主要原因是轴封供汽压力太低或轴封母管卸荷阀误动,空气内吸的危害有如下几方面:
1)对负压(真空)系统来说,使真空不能正常建立或得以维持;
2)在热态、极热态开机的低负荷阶段,低温的空气经高温轴封段而吸入汽缸,使高温轴封段急剧冷却、高温汽缸也以较高温降速率进行冷却。这种冷却的后果有两方面。一是在转子高温轴封段产生巨大的热应力,严重时将导致大轴弯曲;二是有可能造成汽缸内外壁负温差及上下缸温差超限,使汽缸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形。总之,在热态、极热态开机的低负荷阶段空气内吸将使高温金属产生不同程度的热应力,使汽机寿命遭到额外消耗;
3)在停机的低负荷阶段,空气内吸同样将使高温金属产生不同程度的热应力,使汽机寿命遭到额外消耗。
4)无论在何种工况下,空气内吸均将导致高压、中压胀差的缩小。这在缸温较高的情况下尤应引起注意;
5)空气内吸还有可能将外部的杂物(如保温材料)吸入轴封腔室,严重时吸入的杂物会嵌在动静轴封梳齿片间引起机组的振动;
因此,轴封汽压力的选择或确定应保证轴封汽不发生外泄和内吸。
二、轴封汽温度的确定原则:
对高、中压缸轴封而言,国内的一般要求是:根据汽机调节级内缸内上壁金属温度选择轴封汽温度,轴封汽温度与调节级内缸内上壁金属温度基本相一致为宜。
但是,由于系统设计的原因,这在热态、极热态启动时难以做到。尽管本公司各机组设计有轴封电加热器,东芝机组的系统还设计有主蒸汽供轴封汽子系统,可用主蒸汽与辅汽混温供轴封汽。事实上,要在热态、极热态启动时达到轴封汽温度与调节级内缸内上壁金属温度相一致是难以做到或者说根本无法做到。
轴封汽温过高,对高、中压轴封而言(尤其是机组冷态启动),不仅仅是产生额外的热应力,而且可能使机组胀差控制发生困难。
轴封汽温过低对高、中压轴封而言是一个冷却过程,既有热应力的产生,也有使高、中压胀差缩小的作用,这在热态、极热态启动时尤应注意。
对低压缸轴封而言,一般认为对应轴封压力的蒸汽具有20℃~40℃的过热度即可。低压轴封汽温度过高,易引起该区域金属过度膨胀、与低压缸为一体的轴承座中心线发生变化,情况严重时将导致机组发生异常振动。东芝机组的轴封蒸汽降温措施是:从轴封母管来的较高温度的蒸汽经低压缸内部饱和蒸汽冷却,再送至各低压轴封段。阿尔斯通的设计是使用减温水直接降温,这种设计在许多国家是不被许可的。其理由是一旦减温器控制故障,极易发生低压轴封带水、进而使低压末级叶片的安全受到威胁。

第4题:

氧熔剂切割工艺参数的选择要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选择要点是:
1.预热火焰能率要比气割同样厚度的碳钢时高15~25%;
2.起割点的预热温度应达到或接近金属的熔点。切割铜及其合金时,应进行整体预热;
3.割嘴后倾角为5°~10°;
4.割嘴至割件表面的距离,随割件的材质不同而不同。当切割不锈钢时为15~20毫米;切割铸铁或铜合金时为30~50毫米。

第5题:

冲转参数选择原则有哪些?


正确答案:主要参数的选择:为减少启动时蒸汽对金属的热冲击,避免金属产生较大的热应力,要求冲转参数要低一些;为保证机组以规定的升速速度越过转子的各个临界转速;以及达到没3000转的用汽量,冲转参数应选高一些;故应根据上述两个方面综合考虑。但主蒸汽温度和再热蒸汽温度都要有50度以上的过热度。
真空的选择:冲转时真空低,蒸汽对末几级长叶片会产生颤振,可在短时间内使叶片损坏,真空高,冲转蒸汽流量小,不利于机组暖机;故应根据不同的机组具体考虑。

第6题:

数控机床上加工零件的切削用量包括哪几个参数合理选择切削用量的原则是什么?


正确答案:数控机床加工零件的切削用量包括主轴转速、背吃刀量和进给量三个参数。
合理的选择切削用量的原则是
①粗加工时一般的提高生产率为主同时也考虑经济性和加工成本
②半精加工和精加工时应在保证加工质量的前提下兼顾切削效率、经济性和加工成本
③切削用量的具体数值应根据机床说明书切削用量手册并借经验而定。

第7题:

汽轮机启动冲动转子时蒸汽参数的选择原则是什么?


正确答案: 总的原则是选择蒸汽参数要防止热冲击,具体有三点:
(1)蒸汽温度与金属温度相匹配,要求放热系数α要小一些。
(2)蒸汽的过热度不小于50℃。
(3)再热蒸汽参数的选择为过热度不小于50℃,如高中压为合缸布置,再热蒸汽与主蒸汽温度相差不大于30℃。

第8题:

电涌器的选择配合原则是什么?


正确答案: 基本原则:Us.max
Up过高原则
如果进线端电涌器P1的Up比被保护负荷的冲击耐压高,或者进线保护电涌器的Imax为65KA或40KA,则需要在负荷处附加Imax为8 10KA的二级电涌保护器P2。
30米原则
当被保护的敏感电子设备与进线端的电涌保护器P1之间的距离大于30米时,应在离被保护设备尽可能近的地方安装二级电涌保护器P2。
10米原则
电涌器P2安装在P1的下游,通常P2的各项参数指标(Imax、In等)都比P1小。如果它与P1安装得过近,P2有可能比P1更早动作,从而要承受本应由P1承受的高能量。因为高频波在电缆中产生的感应电压与电缆长度成正比,P2两端的电压等于P1两端的电压减去电缆上的感应电压,所以为了降低P2两端的过电压,以使尽可能多的能量被P1释放,通过增加P1和P2之间的接线长度加大P1和P2间的高频阻抗来达到目的。上下级电涌器P1、P2间的线缆长度要求大于10米。
接线尽可能短原则
因为接线越长,高频感应干扰电压越大,为了使高频雷电流在电涌器两端引线上引起的感应干扰电压最小,电涌器并接在带电相线(L1、L2、L3、N)和PE地线间的长度要尽可能短。

第9题:

工艺装备选择的依据是什么?选择的原则是什么?选择的程序又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工艺装备选择的依据是:工艺方案;工艺规程;工序要求与设备;本企业的现有工艺装备条件;各类工艺装备的标准、订购手册、图册及使用说明书。
(2)其选择的原则是:高效低耗;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
生产周期短;满足投资回收期要求及经济指标;方便、省力;良好的结构工艺性,便于制造。
(3)其选择的程序是:认真分析工艺方案;确定工艺装备类型(标准、通用、专用、组合)与规格;填写各种工艺装备明细表或编制工艺装备设计任务书;主管批准。

第10题:

电潜泵井下机组选择原则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合理选择泵型,使泵在最高效率点附近工作;
2.泵的额定排量和油井产能相匹配,额定扬程等于油井的总动压实;
3.电机的输出功率能够满足举升液体所需功率要求,尽可能涵盖较宽的地层变化范围;
4.电缆选择,保证套管尺寸要求的前提下,电缆的耐用压和型号选择要尽量大一些,以减少功率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