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轨直线度误差的测量方法有()法、()法和()法三种。

题目

导轨直线度误差的测量方法有()法、()法和()法三种。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直线度误差的直接测量方法有()

  • A、光隙法
  • B、平尺打表法
  • C、内径表
  • D、干涉法

正确答案:A,B,D

第2题:

对于长导轨的直线度误差测量时利用()比较合适。

  • A、光线基准法
  • B、实物基准法
  • C、间接测量法
  • D、直接测量法

正确答案:A

第3题:

导轨直线度误差曲线图检测法只能检测出导轨的直线度。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第4题:

用拉钢丝检测法测导轨的直线度误差有何特点?操作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正确答案: 利用拉紧后的钢丝作为理想的直线,直接测量导轨上各段组成面的直线度误差线值。象用平尺拉表比较法一样,是一种线值测量法。
这种方法只可检测导轨在水平面内的直线度误差。在床身导轨上放一个长度为500mm的垫铁,垫铁上安装一个带有刻度的读数显微镜,显微镜的镜头应对准钢丝并必须垂直放置。在导轨两端,各固定一个小滑轮,用一根直径小于0.3mm的钢丝,一端固定在小滑轮上,另一端用重锤吊着。重锤的重量应为钢丝拉断力的30%~80%。然后调整钢丝两端,使显微镜在导轨两端时,钢丝与镜头上的刻线相重合。记下显微镜上可动分划板手轮上的读数。 移动垫铁,每隔500mm观察一次显微镜,检查钢丝是否与刻线重合,不重合时,调整读数显微镜上手轮使其重合,并记下读数。在导轨全长上测量,依顺序记录读数。把读数排列在坐标纸上,画出垫铁的运动曲线图。在每1000mm长度上的运动曲线和两端点连线间的最大坐标差值,就是1000mm长度上的直线度误差。如果形成的曲线是中凸或中凹线,最凸或最凹点至两端占连接的坐标差值即为导轨全长上的直线度误差。如果形成的是波折线(即在横坐标轴两侧分别有点),则采用包容线法,取距离最小的两根平行线间的坐标差值,为导轨全长上的直线度误差。

第5题:

在直线度的测量方法中,间歇比较法是在被测导轨上放置两个等高块,再放一标准平尺,用小于两等高块0.1~0.2mm的平行块,放在标准平尺与导轨之间,用()测出其间隙误差,即为导轨相对于标准平尺的直线度。

  • A、卡尺
  • B、千分尺
  • C、百分表
  • D、塞尺

正确答案:D

第6题:

垫塞法适用于哪些导轨的直线度误差检测?


正确答案: 垫塞法适用于检查经过研磨的和表面粗糙度较低的平面导轨,在被检平面导轨上,安放一标准平尺,在离平尺两端各为2/9距离处,用两个等高垫块支承在平尺下面,用量块和塞尺检查平尺工作面和被测导轨面间的间隙。如卧式车床导轨直线度的公差为(1000∶0.02)mm,即用等于等高垫块厚度加0.02mm的量块或塞尺,在导轨上距离为1000mm长度内的任何地方均不能塞进去为合格。测量精密机床导轨时,宜采用精度较高的量块,以便能较正确地测量出导轨直线度误差值。
此法也可以用千分表代替塞尺,但要增加等高垫块的厚度,使千分表能进入测量。

第7题:

在直线度的测量方法中,平尺指示器比较法主要测量较短的导轨,不超过1.5m。以被测导轨找正平尺最远处两点为零,以被测导轨上的指示器为标准检具,其()即为直线度误差。

  • A、最小读数差
  • B、最小读数和
  • C、最大读数差
  • D、最大读数和

正确答案:C

第8题:

导轨直线度误差曲线图检测法可以检测出导轨的平面度。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第9题:

平尺拉表比较法适用于测量导轨哪些平面的直线度误差?


正确答案: 平尺拉表比较法通常用来检测短导轨在垂直面内和水平面内的直线度误差。为了提高测量读数的稳定性,在被检导轨上移动的垫铁长度一般不超过200mm,且垫铁与导轨的接触面应与被检导轨进行配刮,使其接触良好,否则就会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垂直平面内直线度误差的检测方法 将平尺工作面放成水平,置于被检导轨的旁边,距离愈近愈好,以减小导轨扭曲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在导轨上放一个与导轨配刮好的垫铁,将千分表座固定于垫铁上,使千分表测头先后顶在乎尺两端表面,调整平尺,使千分表在乎尺两端表面的读数相等,然后移动垫铁,每隔200mm读千分表数值一次,千分表各读数的最大差值即为导轨全长内直线度的误差。在测量时,为了避免刮点的影响,使读数准确,最好在千分表测头下面垫一块量块。

第10题:

直线度误差测量方法中的测微法常用于测量精度要求不高的场合。


正确答案: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