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猪乙型脑炎?如何防治?

题目

什么是猪乙型脑炎?如何防治?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猪日本乙型脑炎只感染繁殖公猪。


正确答案:错误

第2题:

什么是猪的伪狂犬病?如何防治?


正确答案: 伪狂犬病是急性传染病。病猪年龄不同,其临床症状也有差异,但是,都无明显的局部瘙痒现象。⑴哺乳仔猪及离乳幼猪体温升高、呼吸困难、流涎、呕吐、下痢、食欲不振;精神沉郁;肌肉震颤、步态不稳、四肢运动不协调;眼球震颤,间歇性痉挛,后躯麻痹,有前进、后退或转圈等强迫运动;常伴有癫痫样发作及昏睡等现象。神经症状出现后1—2天内死亡,死亡率可达100%。若发病6天后才出现神经症状,则有恢复希望。但可能有永久性后遗症,如瞎眼、偏瘫、发育障碍等。⑵青年猪常见便秘,一般症状和神经症状较幼猪轻,病死率也低,病程约4—8天。⑶成年猪常呈隐性感染,较常见的症状为微热、倦怠、精神沉郁、便秘、食欲不振。数日即恢复正常,很少见到神经症状。⑷怀孕母猪于受胎40天后感染时,常有流产、死胎及延迟分娩等现象。怀孕后期感染的则产出木乃伊胎,也有活产胎儿,但胎儿常产后不久出现典型的神经症状而死亡。母猪流产前后,大多无明显的临床症状。
本病的防制主要是注射疫苗、病猪可注射高免血清、用康复猪的血清进行治疗。治疗的同时必须给维生素B1。

第3题: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播媒介是()。


正确答案:蚊虫

第4题:

什么是猪球虫病?如何防治?


正确答案: 球虫病是一种由球虫病引起的肠道寄生虫病。发病初期,少食、腹泻、排出糊状粪便,呈棕褐色或棕黄色,有时下痢与便秘交替进行,排出土灰色、黄色胶冻状或水样稀便。粪内混有大量粘液和未消化的饲料。精神不振,但体温、呼吸正常。发病后期,食欲大减,喜饮污水,喜卧。因贫血而皮肤苍白,排出黄白或带污黑色血液的粘性糊状稀便,严重时大便失禁,不断排出带血液的稀粪,具恶臭味,污染后躯,肛门周边红肿,并出现努责现象。
防治:(1)经常保持猪舍、运动场所的清洁卫生,及时清除粪便,并进行消毒处理。常换垫草。(2)猪舍要保持通风、干燥,定期用碱水洗栏或撒熟石灰消毒。(3)注意防暑降温,适当降低饲养密度。(4)防止饲料和饮水遭受球虫卵囊的污染。(5)饲喂富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K的饲料。(6)对于病轻者,采用0.04%痢特灵溶液做为饮水,并用克球粉拌料,连用1周;对于病重者,还应加用青霉素40万单位进行交巢穴注射,每日2次,连用5日。

第5题:

什么是猪流行性腹泻?如何防治?


正确答案: 猪流行性腹泻是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其病原为流行性腹泻病毒,属于冠状病毒。临床症状:病猪开始体温稍有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继而排水样大便,呈灰黄色或灰色,吃食或吮乳后部分仔猪发生呕吐,断奶仔猪、肥育猪及母猪持续腹泻4-7天,逐渐恢复正常。成年母猪只发生呕吐和厌食。
病理变化:病变在小肠,肠管膨满、扩张,含有大量黄色液体,肠壁变薄,小肠绒毛变短,肠系膜、淋巴结水肿。
防治措施:无特效药,治疗可参考猪传染性胃肠炎用药,预防用猪流行性腹泻弱毒疫苗或灭活疫苗进行预防注射。

第6题:

简述猪乙型脑炎的病理变化特征。


正确答案: (1)脑脊髓液增多,软脑膜及实质充血、出血、水肿、坏死。组织学检查见非化脓性脑炎;
(2)睾丸肿大,实质充血,出血和坏死灶;
(3)子宫内膜显著充血,黏膜上出血点并覆有粘稠分泌物;
(4)流产、早产胎儿常见脑水肿,弃水后形成空洞。木乃伊胎;
(5)流产母猪胎盘炎性浸润,多见子宫内膜炎。

第7题:

什么叫僵猪?如何进行防治?


正确答案: 僵猪:指因饲养管理不当或光线不足、疾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生长发育受阻的仔猪,表现为皮毛粗乱、精神吊滞、曲背拱腰、极度消瘦,形成两头尖,中间大的“剌猬猪”,僵住不长。防止措施:
(1)淘汰产生僵猪较多的母猪并防止近亲交配,加强妊娠期饲养管理,保证胎儿正常发育,以免“胎僵”;
(2)及时淘汰泌乳性能差的母猪,加强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提高母猪的泌乳量,做好仔猪吃足初乳、固定乳头、及时补铁、及时将毛乳、缺乳仔猪寄养和并窝等工作,以防“奶僵”;
(3)建立良好环境条件及卫生制度,及时做好防病、治病、驱虫、特殊护理体小瘦弱的仔猪等工作,防“病僵”;
(4)对仔猪提早诱食、补料,保证营养全面,消化率高,适口性好,采取合理的饲喂方法防“食僵”。

第8题:

乙型脑炎的主要传染源是

A、典型乙型脑炎患者

B、感染乙脑病毒的猪

C、携带乙脑病毒的蚊虫

D、轻型乙型脑炎患者

E、乙脑病毒携带者


参考答案:B

第9题:

什么是猪气喘病?如何防治?


正确答案: 猪气喘病又称地方流行性肺炎。病原为猪肺炎霉形体。
流行特点:大小猪均有易感受性,其中哺乳仔猪及幻猪最易发病,其次是妊娠母猪后期及哺乳母猪,成年猪多呈隐性感染。本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但以冬、春季较多。
临床症状:主要症状为咳嗽和气喘,病初短声连咳,在早晨出圈后,受到冷空气的刺激,或经驱赶运动或喂料的前后最易听到,同时流少量清鼻液,病重时,为灰白色粘性或脓性鼻液。在病的中期出现气喘症状,呼吸次数60-80次,呈明显的腹式呼吸,此时咳嗽少而深沉。体温一般正常,食欲无明显变化,病的后期,则气喘加重,甚至张口喘气,同时精神不振,猪体消瘦,不愿走动,病程长,但病死率低。
病理变化:病变局限于肺和胸腔内的淋巴结,病变从肺的心叶开始,逐渐扩展到尖叶,中间叶及叶的前下部,呈灰红色、灰白色,硬度增加,外观似肉样或胰样。
防治措施:土霉素碱油剂、盐酸土霉素、硫酸卡那霉素、泰乐菌,磺胺嘧啶、四环素、金霉素、VB6等都有显著疗效。预防一般用猪气喘病兔化弱毒菌苗。

第10题:

什么是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如何防治?


正确答案: 特征:鼻炎、鼻甲骨发生萎缩,尤其是鼻甲下卷曲最为常见。严重的可蔓延至鼻骨、上颌骨和门齿骨,导致进食困难,生长发育迟缓。发病初期打喷嚏,流鼻涕,由血样逐渐变为粘液性脓性鼻汁,尤其是进食时流出较多。时间长流眼泪,使眼眶下面形成一半月形黑区,伴发结膜炎,由于鼻粘膜受到刺激,病猪常常表现不安,拱地,摇头,摩擦鼻子,严重时呼吸困难,发出鼾声。逐渐发生鼻甲骨萎缩,病重时,鼻及面部发生变形,鼻甲骨萎缩后,鼻腔侧歪扭,下唇顶点与鼻中隔不在一条线上。猪龄越小,萎缩越多,越严重,鼻常见出血,有时波及脑或肺,伴发脑膜炎或肺炎,出现这类症状的病猪死亡率较高。
预防:(1)最好自繁自养,若购入新猪,即使从健康猪场购入,也应先隔离饲养一段时差是后再入群。(2)良种母猪感染后,应在临产前后注意全面消毒,所产仔猪最好送给健康母猪代乳。(3)母猪应单独饲养,同时注意猪舍的通风,保持清洁、干燥。(4)定期预防性用药,母猪产后15日内给予金霉素和土霉素,哺乳仔猪从15日龄吃食起,每公斤体重30毫克,每日2次,连用20日。(5)每公斤饲料中添加100毫克土霉素、100毫克磺胺苯吡唑、8千单位普鲁卡因青霉素、200万单位维生素A,在仔猪出生后3~7周内饲喂可以减少此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