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禹治水、贾让“()”、王景“河汴分流”、潘季训“()”,到近代李仪祉的“上中游蓄水拦沙、下游固定中水河槽、整治河口”,人们围绕黄河展开了持续的治理,“河工千余年来历史,唯有防洪一事”。
第1题:
第2题:
从大禹治水、贾让“()”、王景“河汴分流”、潘季训“()”,到近代李仪祉的“上中游蓄水拦沙、下游固定中水河槽、整治河口”,人们围绕黄河展开了持续的治理,“河工千余年来历史,唯有防洪一事”。
第3题:
黄河入海河道整治与建设,应当服从黄河河口综合治理规划或者黄河入海流路规划,符合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等有关技术要求。( )
第4题:
近代水利学者李仪祉提出了()上中下游全面治理的方略,主张在上中游广修水利,植树造林,建拦洪水库;在下游整治河槽,淤滩冲槽和开辟减河排洪。
第5题:
(),陕西省蒲城县人,著名水利学家和教育家,我国现代水利建设的先驱。他主张治理黄河,要上中下游并重,防洪、航运、灌溉和水电兼顾,把我国治理黄河的理论和方略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第6题:
第7题:
嘉靖14年秋,黄河洪水泛滥,时任南京刑部尚书的万安人朱衡,专门负责()。
第8题:
黄河的下游地区,河床比河流的两边高出十米左右,以致其又称为“地上河”。其原因是( )。
A.黄河下游经过的地方原本地势就比较高
B.黄河泥沙含量大,到下游时由于水的流速变慢,泥沙不断沉积
C.黄河下游时常断流
D.黄河下游为防洪,以致把堤坝修得太高
第9题:
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主持了几十万人参加的治理黄河、汴河,使桀骜不驯的黄河安流800年。
第10题:
()在论证治理黄河规划方案时首次提出经济补偿的概念,主张筹划治河工费用于安置因改道所需的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