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手和皮肤黏膜消毒效果的监测方法是()。

题目

适合手和皮肤黏膜消毒效果的监测方法是()。

  • A、物理法
  • B、化学法
  • C、生物学法
  • D、机械法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在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中,消毒剂浓度监测的正确做法是

A、必须每日定时监测并做好记录,保证消毒效果

B、必须每周定时监测并做好记录,保证消毒效果

C、必须每月定时监测并做好记录,保证消毒效果

D、必须每季度定时监测并做好记录,保证消毒效果

E、必须每半年定时监测并做好记录,保证消毒效果


参考答案:A

第2题:

速干手消毒剂是:()。

A.用于手部皮肤消毒,以减少手部皮肤细菌的消毒剂

B.含有醇类和护肤成分的手消毒剂

C.主要用于外科手消毒,消毒后不需用水冲洗的手消毒剂

D.用于洗手与手消毒的设施


答案B

第3题:

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措施正确的是

A、无菌技术、消毒、灭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感染监测和效果评价

B、消毒、灭菌、隔离、合理使用抗生素、感染监测和效果评价

C、无菌技术、隔离、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相关院内感染的监测

D、消毒、灭菌、无菌技术、隔离、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E、隔离、消毒、灭菌、无菌技术、感染监测和效果评价


参考答案:D

第4题:

试述手卫生消毒效果监测的方法及结果判定?


正确答案: 1)被检者手消毒后五指并拢,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棉拭子在双手指屈面从指根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cm2),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剪去操作者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投入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立即送检。
2)将试管振打80次,取1.0ml待检样品接种于灭菌平皿,每一样本接种2个平皿,平皿内加入已溶化的45℃~48℃的营养琼脂15ml~18ml,边倾注边摇匀,待琼脂凝固,置36℃±1℃温箱培养48小时,计数菌落数。
3)结果判定:
Ⅰ、Ⅱ类区域工作人员:细菌总数≤5cfu/cm2,并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孢菌为合格。
Ⅲ类区域工作人员:细菌总数≤10cfu/cm2,并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为合格。
Ⅳ类区域工作人员:细菌总数≤15cfu/cm2,并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为合格。
母婴同室、婴儿室、新生儿室及儿科病房的工作人员手上,不得检出沙门菌、大肠杆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合格。

第5题:

手卫生包括( )。

A.外科手消毒
B.内科手消毒
C.隔离消毒
D.皮肤消毒
E.黏膜消毒

答案:A
解析:
手卫生是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手卫生主要是针对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存在的交叉感染的风险而采取的措施,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手段。

第6题:

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消毒效果监测不得检出哪些细菌?


正确答案:空气中不得检出金葡菌、溶血性链球菌。物体表面不得检出致病菌,其中母婴室、婴儿室、儿科病房的物体表面不得检出沙门菌。医务人员手和皮肤戮膜不得检出金葡菌、大肠埃希菌,其中母婴室、婴儿室、新生儿室、儿科工作人员手、皮肤、粘膜不得检出沙门菌、溶血性链球菌。

第7题:

消毒剂效果监测方法错误的是A.消毒剂生物监测每季度1次B.灭菌剂生物监测每个月1次SX

消毒剂效果监测方法错误的是

A.消毒剂生物监测每季度1次

B.灭菌剂生物监测每个月1次

C.含氯消毒剂化学监测每天1次

D.过氧乙酸化学监测每天1次

E.戊二醛化学监测每天1次


正确答案:E
①生物监测:消毒剂每季度1次,细菌含量必须<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剂每个月1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②化学监测: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每天监测;戊二醛每周不少于1次。

第8题:

平板暴露法用于

A.空气消毒效果的监测

B.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的监测

C.医务人员手消毒效果的监测

D.医疗器械消毒效果的监测

E.紫外线消毒效果的监测


参考答案:A

第9题:

在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中,消毒剂浓度监测的正确做法是

A.必须每日定时监测并做好记录,保证消毒效果
B.必须每周定时监测并做好记录,保证消毒效果
C.必须每月定时监测并做好记录,保证消毒效果
D.必须每季度定时监测并做好记录,保证消毒效果
E.必须每半年定时监测并做好记录,保证消毒效果

答案:A
解析:
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的规定。

第10题:

下列不同用途的消毒剂,必须进行现场试验的是()

  • A、手消毒
  • B、皮肤和黏膜消毒
  • C、一般物体表面消毒
  • D、空气消毒
  • E、医疗器械消毒

正确答案: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