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国家相关财经法规和规定,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补偿学费和代偿国家

题目

按照国家相关财经法规和规定,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补偿学费和代偿国家助学贷款的资金务必要()。

  • A、截留
  • B、挤占
  • C、挪用
  • D、专款专用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的标准是多少?


正确答案: 国家对服义务兵役的高校毕业生每学年补偿学费或代偿国家助学贷款本息的金额,本专科生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6000元,硕士研究生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8000元,博士研究生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10000元。

第2题:

直招士官的高校毕业生如何申请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


正确答案: 具体申请程序如下:
(一)直招士官的高校学生可在入伍时登录“全国征兵网”(http://www.gfbzB.gov.cn),在首页点击“直招士官报名”,完成用户注册并登录报名页面(已经注册的学生直接登录),点击左侧栏“直接招收士官”或“定向培养士官”按钮进入并填报相关信息后,直接打印《直接招收为士官的高校学生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申请表》(一式两份,以下简称《申请表》)并邮寄给学校学生资助管理部门,向原就读高校的学生资助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在校期间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需同时提供《国家助学贷款借款合同》复印件和本人签字的一次性偿还贷款计划书。
(二)学校相关部门收到《申请表》后,对《申请表》中学生的资助资格、标准、金额(如有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学校应联系贷款经办银行或贷款经办地县级学生资助管理机构确认贷款金额)等相关信息审核无误后,对《申请表》加盖公章,一份留存,一份返还学生本人或其委托人。
(三)学生本人或其委托人将《申请表》交至入伍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以下简称“县级征兵办”)。县级征兵办核实入伍情况后,对《申请表》加盖公章并返还学生本人或委托人。
(四)学生本人或其委托人将《申请表》原件和入伍通知书(因故丢失的可向入伍地县级征兵办补办)复印件,寄送至原就读高校学生资助管理部门。
(五)原就读高校学生资助管理部门在收到学生或委托人寄送的加盖学生入伍地县级征兵办公章《申请表》和《入伍通知书》复印件后,对各项内容进行复核,符合条件的,按规定向学生进行学费补偿或国家助学贷款代偿。

第3题:

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和学费减免的年限,按照国家队本科、专科(高职)、研究生和第二学士学位规定的相应学制年限据实计算。以()为准,入伍前应达到的学制规定年限,即为学费补偿或国家助学贷款代偿的年限。


答案:以入伍时间
解析:

第4题:

每生每学年补偿学费和代偿国家助学贷款的金额最高不超过()。

  • A、6000元
  • B、4800元
  • C、5000元
  • D、10000元

正确答案:A

第5题:

高校往届毕业生入伍后可以享受国家补偿学费代偿和助学贷款政策。


正确答案:错误

第6题:

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国家给予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的内容是什么?


正确答案: 从2009年起,国家对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高校毕业生在校期间缴纳的学费实行补偿。在校期间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学费补偿款首先用于偿还国家助学贷款本金及其全部偿还之前产生的利息。

第7题:

高校在校生入伍可以享受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优待安置等优惠政策。


正确答案:正确

第8题:

对于办理了就业毕业生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的毕业生,在毕业离校前需要要向谁领取《广西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申请表》?()

  • A、学院辅导员
  • B、学生资助中心
  • C、学校招生就业中心

正确答案:B

第9题:

补偿、代偿的经费应当在学校收到补偿学费和代偿国家助学贷款本息资金的15个工作日内,向毕业生补偿学费。


正确答案:正确

第10题:

国家实施补偿学费和代偿助学贷款的就业地域范围包括哪些?


正确答案:国家对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并履行一定服务期限的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毕业生,按规定实施相应的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这里涉及的地域范围主要包括:
(1)西部地区:西藏、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2)中部地区:河北、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海南等10个省;
(3)艰苦边远地区:由国务院确定的经济水平、条件较差的一些州、县和少数民族地区。(详情可登录中国政府网查询:http://www.gov.cn)
(4)基层单位:
①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机关、企事业单位,包括乡镇政府机关、农村中小学、国有农牧、林场、农业技术推广站、畜牧兽医站、乡镇卫生院、计划生育服务站、乡镇文化站、乡镇劳动就业服务站等;
②工作现场地处以上地区县以下的气象、地震、地质、水电施工、煤炭、石油、航海、核工业等中央单位艰苦行业生产第一线。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