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属于《产品质量法》禁止的产品,而为其提供运输服务

题目

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属于《产品质量法》禁止的产品,而为其提供运输服务的,没收全部收入,并处违法收入()罚款。

  • A、50%以上三倍以下
  • B、20%以上三倍以下
  • C、50%以上两倍以下
  • D、一倍以上三倍以下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A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按《产品质量法》规定,销售者的下列行为可以减轻或从轻处罚的是( )

A.不知道该产品是《产品质量法》禁止销售的产品

B.提供出产品的进货渠道

C.举报出该产品的生产窝点

D.有证据证明其不知道该产品为禁止销售的产品,并如实说明其进货渠道


参考答案:D

第2题:

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属于《产品质量法》禁止的产品,而为其提供运输服务的,没收全部收入,并处违法收入( )罚款。

A.50%以上三倍以下

B.20%以上三倍以下

C.50%以上两倍以下

D.一倍以上三倍以下


参考答案:A

第3题:

下列情形中,应以共犯论处的有( )。

A.与走私罪犯通谋,为其提供运输方便的

B.直接向走私人非法收购国家禁止进口物品的

C.非国家工作人员与国家工作人员勾结,伙同贪污的

D.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他人实施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而为其提供生产、经营场所的


正确答案:ACD
解析:根据刑法第156条的规定,与走私罪犯通谋,为其提供运输方便的,以走私罪的共犯论处,因此选项A是正确的。根据刑法第155条规定,直接向走私人非法收购国家禁止进口物品的,以走私罪论处;本条未提及以共犯论处,因此选项 B是错误的。根据刑法第382条第3款规定,非国家工作人员与国家工作人员勾结、伙同贪污的,以共犯论处。因此选项C是正确的。根据《关于办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9条规定,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他人实施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而为其提供贷款、资金、账号、发票、证明、许可证件,或者提供生产、经营场所或者运输、仓储、保管、邮寄等便利条件,或者提供制假生产技术的,以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共犯论处。因此选项D是正确的。

第4题:

根据《产品质量法》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产品质量法》对生产者、销售者的产品缺陷责任均实行严格责任
B.《产品质量法》对生产者产品缺陷实行严格责任,对销售者实行过错责任
C.产品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益受到损害时起计算
D.产品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请求权自造成损害的缺陷产品交付最初消费者满5年丧失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产品质量法》。《产品质量法》对生产者产品缺陷实行严格责任,对销售者实行过错责任,选项A错误。产品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选项C错误。产品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请求权自造成损害的缺陷产品交付最初消费者满10年丧失,选项D错误。

第5题:

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属于《产品质量法》禁止的产品,而为其提供运输服务的,没收全部运输、保管、仓储的收入,并处违法收入()罚款。

A.50%以上三倍以下

B.20%以上三倍以下

C.50%以上两倍以下

D.一倍以上三倍以下


参考答案:A

第6题:

根据《产品质量法》,服务业的经营者将该法第四十九条至第五十二条规定禁止销售的产品用于经营性服务的,应当如何处理()

A.按照违法使用产品的货值金额,依照该法对销售者的处罚规定处罚

B.责令停止使用

C.责令停止使用;对知道或应当知道该产品是该法禁止销售的产品的,按照违法使用产品的货值金额,依照该法对销售者的处罚规定处罚

D.责令停止使用;对知道或应当知道该产品是该法禁止销售的产品的,按照违法使用产品的货值金额,依照该法对生产者的处罚规定处罚


参考答案:C

第7题:

《产品质量法》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益受到损害时起计算。()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

第8题:

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属于假劣药品而为其提供运输、保管、仓储等便利条件的,没收全部运输、保管、仓储的收入,并处违法收入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处违法收入五倍以上十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参考答案:对

第9题:

根据《产品质量法》的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益受到损害时起计算。

A.一年

B.二年

C.三年

D.五年


正确答案:B

参见教材P349

第10题:

(2009年真题)下列情形中,应以共犯论处的有(  ).
A.与走私罪犯通谋,为其提供运输方便的
B.直接向走私人非法收购国家禁止进口物品的
C.非国家工作人员与国家工作人员勾结,伙同贪污的
D.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他人实施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而为其提供生产、经营场所的


答案:A,C,D
解析:
解析:非国家工作人员与国家工作人员勾结,伙同贪污的,构成贪污罪的共犯.直接向走私人非法收购国家禁止进口物品的,直接以走私罪论.与走私罪犯通谋,为其提供运输方便的,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他人实施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而为其提供生产、经营场所的,都应以共犯论处.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