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经济学理论解释总部经济现象?

题目

如何用经济学理论解释总部经济现象?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实际分析是一种避开价值判断,企图描述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发生和发展过程,以解释经济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解释有关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分析预测经济活动后果的研究。( )


答案:对
解析:
略。

第2题:

根据我们所学的相关知识,例举一种经济现象,并用我们所学过的相关经济社会学理论分析这一经济现象。


正确答案: 经济学最基本的原理告诉我们,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交替关系,为了得到一样东西通常不得不放弃另一样东西,而这放弃的东西就成为机会成本,人们在购买或选择某样东西的时候,一般都会先比较成本与收益的比例即考虑为得到这种东西所付出的机会成本是多少,然后才作出决策,因此,当成本或收益发生变动时,人们的行为也会改变,也就是说,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但由于物品弹性的存在,人们对激励的反应也就不同,而在市场的作用下,这些现象又呈现出有趣的局面。下面就以生活中的几个例子来加以说明。
第一个例子就是校园里的占座现象,一般而言,在自修室占座方面,女生勤快于男生,由事实可知,几乎每堂课坐在前几排的都是女生,而男生都在后面几排,据说因此男生颇不服气,于是一连几天早早起来占座,座是占到了,但带来的负效应也不少:晚上睡的晚,早上起的早,上课精神自然不好,一连几天的恶性循环,男生起早占座的现象就没了,前几排仍是女生占有绝大部分的座位,其实这是一个机会成本的问题,男生占座的显形机会成本是提前一个小时起床,而隐性机会成本则是一天的精神状态不佳,相较起来,女生的机会成本就要小得多。因此,占座风波的必然结果就是机会成本比较小的方取胜。
第二个例子是校园里的电话卡现象。现在的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长年在外必然就要和亲友联系,就算是本地同学,也会因各种交际而需要电话,而宿舍里安的电话现在又大都是201的(当然,也有人用手机打电话,但这毕竟是少数),因此,不管是打长途也好,市话也好,都得用201,故201卡需求量极大,却又缺乏相近的替代品,由此产生的必然结果就是201卡需求弹性小,即无论价格是高是低,需求量变动是微小的。与此同时,另一有趣现象是,打长途的IP卡尤其是联通IP价格急转直下,刚开学时一张IP几乎就其实际价格销售,即50的卖50,100的卖100。但由于市场竞争大加上联通本身的技术原因,近段时间内联通IP价格呈下降趋势,于是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原本201卡长途在晚上9点以后打是按50%即0.5元/分计算的,12点以后打则是按30%即0.3元/分计算的,IP+201是0.4元/分(不限时段),原先IP贵的时候,留到9点或12点以后再打的较多,而现在IP便宜了,IP销售量就急剧上升,经常可以见到白天也有不少同学抱着电话“煲粥”,但尽管如此,201卡价格仍然居高不下,究其原因,还是市场竞争在起作用,IP市场竞争大,中国电信,北京电信,吉通,联通都有IP销售,但201就只有中国电信在销售这在某种程度上就形成了中国电信的垄断。在201市场不具备外力竞争的条件下,201打折(降价)的几率就较小。

第3题:

试用微观经济学理论解释丰收年份农场主收入下降的原因。


参考答案:

丰收-农产品供给增加-价格下降-因为农产品属于生活必需品,价格弹性属于非弹性需求,根据价格弹性和销售收入的关系,价格下降,而销售量不会增加很多,因此销售收入会下降。


第4题:

经济学家从哪些角度去研究与解释经济周期现象?


正确答案:经济学家从多种角度去研究和解释经济周期现象,归纳起来可以分为内生因素和外生因素两个角度。

第5题:

总部经济


正确答案:区域经济研究的范畴,它是城市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突破和战略转移,也是国际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产物。

第6题:

总部经济实际上指的是作为经济区域中心的城市。()


正确答案:正确

第7题:

什么是经济电流密度?经济电流密度有何用途?


正确答案: 所谓“经济电流密度”,是指当输电线路单位导线截面上通过这一电流时,使输电线路的建设投资、电能损耗和运行维护费用等综合起来将会花费最小、最经济。经济电流密度是经过各种经济技术比较得出最合理的导线单位截面的电流值。它常作为新建线路选择导线截面的依据,也可作为运行线路经济与否的判断标准。所以,经济电流密度即是一个很重要技术指标,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经济指标。

第8题:

请教市场营销战略的经济学理论

市场营销战略制定应用了哪些经济学理论


市场营销(Marketing)又称为市场学、市场行销或行销学。简称“营销”,台湾常称作“行销”;是指个人或集体通过交易其创造的产品或价值,以获得所需之物,实现双赢或多赢的过程。它包含两种含义,一种是动词理解,指企业的具体活动或行为,这时称之为市场营销或市场经营;另一种是名词理解,指研究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或行为的学科,称之为市场营销学、营销学或市场学等。

一、 市场分析

在经济学中,个人偏好系统代表着每个消费者,形成个体的“经济人”。“经济人”的思想是市场营销学中基本概念“交换”的理论基础。

消费者的这种选择行为受到“边际效用递减法则”的影响。

市场营销学中广泛借用了偏好、边际效用、机会成本、无差异曲线和理性等这些经济学概念,并以此为基础发展了一些新的研究与分析工具。

经济学中完全信息的假设,要求企业在市场营销中必须进行市场研究。

  二、市场营销战略制定

市场细分、确定目标市场和市场定位是现代营销战略的核心。

产业组织经济学中一些理论对营销战略的制定也有重要的影响,如不同的需求函数对市场细分的影响,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对产品定位的影响,非价格竞争对差异化的影响,可持续竞争优势对市场导向的影响。

  三、市场营销策略组合

一、二八法则
二、CIS理论系统(企业识别系统)
三、USP理论(独特销售主张)
四、SWOT分析法
五、5W2H法
六、马太效应
七、马斯洛需求理论
八、麦克尔·波特竞争理论
九、蓝海战略
十、长尾理论
十一、定位理论
十二、品牌形象
十三、木桶理论
十四、羊群效应
十五、4P理论
十六、4C理论
十七、果子效应
十八、魏斯曼营销战略学说及竞争四种手段
十九、CI系统

第9题:

怎样理解总部经济的经济效应?并分析它的特征。


正确答案: 总部经济不但对中心城市的经济结构、就业结构、城市发展产生深刻影响,而且对城市的空间规划、政策体系、配套服务体系建设、环境建设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总部经济至少可以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以下“经济效应”。
(1)税收贡献效应,包括企业税收贡献和总部高级白领个人所得税贡献,还有新增产业链企业的税收贡献。
(2)产业乘数效应,制造业总部的聚集带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3)消费带动效应,包括总部商务活动、研发活动消费和总部高级白领个人生活消费。
(4)就业乘数效应,这是产业乘数效应的必然结果,总部经济带动一般性服务业岗位增加。
(5)社会资本效应。
“总部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表现了若干知识经济和区域经济特征:
(1)知识密集性,总部经济集中了企业价值链中知识含量最高的区段,属于知识密集型劳动;
(2)经济集约性,按照总部经济发展区域经济,最大限度地利用了中心城市服务业发达、智力资源密集的优势以及生产基地的要素优势,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体现集约型经济特点;
(3)产业延展性,总部经济能够实现二产向三产延展,也实现由知识服务业向一般性服务业延展和扩散;
(4)发展辐射性,可以通过“总部-加工基地”链条实现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向欠发达地区的强力辐射;
(5)合作共羸性,总部经济实现具有不同资源优势的区域通过价值链不同功能的再分工进行合作,实现共同发展,达到共羸结果。

第10题:

什么是加速原理?如何用乘数-加速数模型解释经济周期产生的原因?


正确答案: 加速原理考察产量变动率与投资变动率的关系,认为产量变动导致投资的加速变动,投资变动率大于产量变动率。
由于乘数和加速数相互作用,使消费和投资的变动影响国民收入的变动(乘数的作用),而国民收入的变动反过来又会影响到消费和投资的变动(加速数的作用)。
这种相互作用使国民收入自发增长而形成繁荣,或自发减少而形成萧条,从而形成经济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