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颢的名篇《()》,完整地表现了怀古与思乡两个方面的内容,严羽赞道,“唐人七律诗,当以此为第一”。

题目

崔颢的名篇《()》,完整地表现了怀古与思乡两个方面的内容,严羽赞道,“唐人七律诗,当以此为第一”。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严羽以禅论诗揭示了诗歌自身的特殊审美性质。

A

B



该说法正确。 主要理由是: 第一,严羽在中国诗学史上比较突出地借鉴禅宗的语言和思维方式来论述诗歌的特征,即所谓“以禅论诗”、“以禅喻诗”; 第二,严羽认为作诗者须“熟参”汉魏晋唐之诗,然后“妙悟”到诗歌所具有的特殊“兴趣”和“别材别趣”,都很深刻地揭示到了诗歌自身的审美特征。

第2题:

严羽以禅论诗揭示了诗歌自身的特殊审美性质。


正确答案:正确

第3题:

杜甫以律诗组诗最为成功,主要有()。

A.《永怀古迹五首》

B.《诸将五首》

C.《秋兴八首》

D.《七言律诗》


参考答案:A,B,C

第4题:

杜甫以律诗组诗最为成功,主要有()。

  • A、《永怀古迹五首》
  • B、《诸将五首》
  • C、《秋兴八首》
  • D、《七言律诗》

正确答案:A,B,C

第5题:

我国诗歌史第一首完整的写景名篇是()。

  • A、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并记》
  • B、曹操的《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 C、崔颢的《黄鹤楼》
  • D、王勃的《滕王阁序》

正确答案:B

第6题:

试述严羽“妙悟说”的主要内容
严羽的诗论观点最重要的是“以禅喻诗”,提出“妙悟”说。 他强调:学诗主要不是靠“学力”,而是靠“妙悟”。禅宗所说的“道由心悟”就是说对佛理的领悟要靠心领神会,不能靠逻辑推理、文字解说。就诗歌和宗教都要遵循形象思维的规律来说,二者是相通的。他说:“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并举孟浩然和韩愈为例,孟浩然学力不及韩愈,但论诗则韩不及孟,原因是孟“一味妙悟”。他强调“惟妙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即学诗的正路,可见把“悟”作为学诗作诗的基本思维方法。
他还把“悟”及其最高境界“入神”作为评价历代诗歌成就的标准,推崇盛唐为诗歌的最高境界。

第7题:

崔颢的诗作《黄鹤楼》有"唐人七律第一”之称。


正确答案:正确

第8题:

学习某版初中语文课文《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课时,教师指出这是韩愈的七言律诗,并为学生补充了七言律诗的相关知识。但是学生仍表示不知道什么是七言律诗,为了让学生形象理解.教师又为学生列举了以下例子,其中不符合要求的一项是(  )。

A.《黄鹤楼》(崔颢)
B.《蜀相》(杜甫)
C.《山居秋暝》(王维)
D.《锦瑟》(李商隐)

答案:C
解析:
七言律诗是律诗的一种。七言律诗分五言、七言两体。七字的称七言律诗,简称七律。A、B、D三项都为七言律诗的代表作,C项是一首五言律诗。

第9题:

我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是《()》,作者是唐人陆羽,被称为“()”。


正确答案:茶经、茶圣

第10题:

试述严羽倡导“以盛唐为法”的缘由


正确答案: (1)严羽认为:盛唐之诗到达了“透彻之悟”,是诗歌的最高境界。于是力倡“以盛唐为法”。他概括出盛唐诗时代风格:既笔力雄健(即雄浑悲壮),又气象浑厚,相当准确。
(2)他力倡盛唐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他认为盛唐符合诗歌的审美特点和思维规律,二是盛唐之诗寄托了他的审美理想。南宋统治者无能,朝政腐败,内忧外患,国难当头,严羽愤世忧时,自然向往和追慕盛唐气象,瞧不起孟郊、贾岛和“四灵”苦寒狭小的诗风。但“以盛唐为法”又过于绝对,成为明清时期复古拟古的先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