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人民币汇率决定的综合模型的主要思想和表达式。

题目

简述人民币汇率决定的综合模型的主要思想和表达式。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利率平价模型的主要思想和表达式。


正确答案: 利率平价模型是关于远期汇率的决定和变化的理论,其基本理论是远期与即期的差价等于两国利率之差,利率较低国家货币的远期差价必将升水,利率较高的国家的远期汇率必将贴水。
利率平价模型的基本的表达式是:r-r*=•Ee,r代表以本币计价的资产收益率,r*代表以外币计价的相似资产的收益率,•Ee表示一段时间内本国货币贬值或外国货币升值的比率。它表明本国利率高于(或低于)外国利率的差额等于本国货币的预期贬值(或升值)的幅度。

第2题:

简述遗传决定论的主要思想。


正确答案:遗传决定论认为,从儿童发展的整个过程来看,遗传因素具有统帅性和决定性的作用;从发展的最终结果来看,环境的影响也是极为有限的,环境只是给发展提供适当的时机而已。这一理论夸大了遗传及生理成熟的作用,忽视了影响儿童发展的其他条件。其代表人物就是古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与“成熟势力学说”的创始人格塞尔。

第3题:

简述1994年人民币汇率改革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

1994年我国人民币汇率改革的主要内容:
(1)从1994年1月1日起,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2)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取消外汇留成和上缴;
(3)建立银行之间的外汇交易市场,改进汇率形成机制。


第4题:

简述人民币汇率定值管理的主要考虑因素


正确答案:1、货币购买力:人民币同外币的汇率不是用人民币与外币的黄金平价来确定的,而是以两国货币在本国市场上的实际购买力的比较来确定的,这种方法叫做购买力平价方法;
以这种方法确定人民币汇率是一个基础,具体汇率的确定还取决于其他因素。在行政确定汇率的年代,主要参考我国的外贸进出口情况及侨汇情况,兼顾出口企业的换汇成本以及侨汇利益。这两个方面因素都有压低人民币汇率的倾向。近年来,我国人民币汇率进行市场化改革,汇率更多地受到人民币供求关系的影响,并呈现不断升值的趋势。
2、换汇成本:换汇成本是出口企业考察出口业务盈亏的参数。国内企业将出口商品获得的外汇收入兑换成人民币,用该人民币收入与出口商品的生产经营成本进行比较,以确定出口业务是盈利还是亏损。如果汇率不合适,外汇收入兑换成的人民币太少,甚至无法弥补出口企业的生产成本,企业就没有出口的积极性。在汇率相对稳定的时候,企业获得出口订单后就可以知道出口商品的人民币预期收入,从而判断该笔出口业务的盈亏。为了鼓励出口,人民币汇率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一度刻意保持在较低的水平;
3、侨汇利益:侨汇是海外华侨汇给国内亲友的外币。由于我国境内禁止外汇流通计价,侨汇在国内须兑换成人民币才能使用,兑换比例参照侨汇与人民币的购买力而定。如果汇率不合适,外汇兑换的人民币太少,人们就会选择直接在国外购买相关的物品运进国内消费,而不是寄外汇。侨汇一度是我国的主要外汇收入来源,对于国家进口必要的物资设备意义重大,因此在确定人民币汇率定值时应考虑保障侨汇利益。随着侨汇比重的下降,该因素的影响正逐渐减弱;
4、市场供求关系:货币作为一种商品,其价格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也就是说,如果市场对人民币的需求大,人民币汇率就上升;如果对外汇的需求大,人民币汇率就下跌。贸易逆差或境外投资增加都会导致对外汇需求上升,人民币就会贬值;相反,外贸顺差或者外商来华投资增加都导致对人民币需求上升(因为多余的或者流入的外汇须兑换成人民币在我国境内使用),人民币就面临升值。
我国目前就处于贸易收支与投资双顺差的状态,所以人民币受到很大的升值压力。

第5题:

我国人民币汇率的主要特点有()。

  • A、汇率决定基础是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
  • B、单一汇率
  • C、有管理的浮动汇率
  • D、复汇率

正确答案:A,B,C

第6题:

写出营养定量需要的折线模型和二次曲线模型的数学表达式。决定使用何种数学模型的依据是什么?


正确答案: 折线模型的数学表达式:Y=L+U(R-XRL)
二次曲线模型的数学表达式:Y=a+bX+cX2
决定使用何种数学模型的依据一方面是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是考察用不同模型拟合后的误差大小。

第7题:

汇率是如何决定的?如何看待人民币汇率制度?


正确答案: (1)金本位制下汇率的一般决定因素:不同货币制度下汇率的决定因素不同。在金本位制下,各国政府均规定了各自金币的含量,两种货币之间的比价即汇率,由它们各自含金量之比来决定。
(2)信用货币制度下汇率的一般决定因素:按照马克思的货币理论,纸币是价值的一种代表,两国纸币之间的汇率则应由两国纸币各自所代表的价值量来确定。而西方其他经济学家则分别从购买力评价、心里因素以及利率评价等多种角度来说明汇率的决定。
(3)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因素: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因素是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同时受中央银行的管理与调控。
人民币汇率制度随经济发展不断在演变、完善,但仍存在一系列的问题,现行售汇并未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为稳定汇率,应指定银行持有外汇头寸限额,中央银行设立外汇制度,人民币汇率制度仍需不断修缮。

第8题:

简述我国人民币基准汇率和统一的人民币汇率的生成。


正确答案:(1)汇率的形成以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为基础。在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上,外汇指定银行根据每个营业日企业在银行结售汇情况和中国人民银行对其核定的结售汇周转外汇头寸限额,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买卖外汇、平补头寸、形成外汇供求,通过市场交易形成人民币对外币(美元、日元、港币、欧元)的市场价格。
(2)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前一营业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形成的美元对人民币的加权平均价,公布当日主要交易货币(美元、日元、港币、欧元)对人民币交易的基准汇率。
(3)外汇指定银行根据中央银行公布的基准汇率,参照国际外汇市场行情,套算人民币对其他主要货币的汇价,所有对外支付和结算都使用此汇率进行。

第9题:

简述人民币汇率的标价方法


正确答案:我国人民币的汇价采用直接标价法,这种方法是以100或1万或10万外币单位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量的人民币,外币的100、1万或10万单位数字不变,人民币的数额每日调整报出新的汇价。

第10题:

简述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


正确答案: 1、1949—1978年: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需要,我国的汇率体制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单一浮动汇率制(1949—1952年)、五六十年代的单一固定汇率制(1953—1972年)和布雷顿森林体系以“一篮子货币”计算的单一浮动汇率制(1973—1980年);
①1953年以前,我国汇率主要以美元为参照系;
②从1953年至1972年的19年里,人民币主要同英镑联系,采用固定汇率,人民币对其他国家的汇率,再用英镑同其他货币的汇率折算而成;
③1971年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体系崩溃后,世界各国改为浮动汇率,我国人民币也改为以国际上较坚挺的几种货币组成的“一篮子货币”作为参照系,来调整人民币与各国货币的汇率;
2、1978—1994年:改革开放之初,为鼓励外贸企业出口的积极性,我国的汇率体制从单一汇率制转为双重汇率制,实行官方汇率与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并存的汇率双轨制(1981—1984年),后为便利企业之间在协商基础上的外汇调剂,又实行了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并存的双轨制(1985—1993年);
3、1993年—2005年:1993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改革外汇体制,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和统一规范的外汇市场,逐步使人民币成为可兑换货币。”1994年1月1日,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正式并轨,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企业和个人按规定向银行买卖外汇,银行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进行交易,形成市场汇率。中央银行设定一定的汇率浮动范围,并通过调控市场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实践中,人民币汇率逐渐变成一种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保持在8.3:1的水平;
4、2005年以后: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正式宣布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