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补体的主要生物学活性。

题目

简述补体的主要生物学活性。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CH5O主要检测的是

A:补体单个成分2的溶血活性

B:补体替代途径的溶血活性

C:补体经典途径的溶血活性

D:补体单个成分4的溶血活性

E:补体单个成分3的溶血活性


正确答案:C
解析:CH50反映补体经典激活途径活化的活化程度,与溶血程度成正相关。

第2题:

CH50法主要检测的是

A.补体经典途径的溶血活性
B.补体替代途径的溶血活性
C.补体单个成分3的溶血活性
D.补体单个成分4的溶血活性
E.补体单个成分2的溶血活性

答案:A
解析:
CH50试验是测定经典途径总补体溶血活性,反映补体9种成分的综合水平。

第3题:

补体系统的概念中,"补体系统各成分通常多以非活性状态存在于血浆之中,当其被激活物质活化之后,才表现出各种生物学活性"属于

A.补体系统

B.补体受体

C.调理作用

D.补体的激活

E.中和及溶解病毒作用


参考答案:D

第4题:

简述表面活性剂的生物学性质。


正确答案:1)表面活性剂对药物吸收的影响2)表面活性剂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3)表面活性剂毒性4)表面活性剂刺激性。

第5题:

简述补体的生物学活性。


正确答案: 补体的生物学活性主要有:
(1)溶菌和溶细胞。细菌等抗原物质和相应抗体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可激活补体,在靶细胞表面形成膜攻击复合物,导致细菌或靶细胞裂解。
(2)促进抗体中和及溶解病毒。补体可明显增强抗体对病毒的中和作用,可溶解灭活某些病毒。
(3)调理和免疫粘附。补体裂解产物与细菌等抗原及吞噬细胞结合,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即调理作用;若与表面具有的红细胞、血小板结合,可形成较大的聚合物利于吞噬细胞的吞噬,此即免疫粘附作用。
(4)炎症介质作用。补体裂解产物可使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等血管活性物质,引起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支气管痉挛等,称为过敏毒素作用。吸引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向炎症区域游走和聚集,增强炎症反应,为趋化作用。能使小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引起炎症性充血和水肿。

第6题:

补体最主要的生物学活性是

A、溶菌、溶细胞作用

B、调理吞噬作用

C、免疫黏附作用

D、炎症介质作用

E、溶解病毒作用


参考答案:A

第7题:

简述抗体的定义、条件及生物学活性。


正确答案: 1.抗体(Ab):机体免疫细胞被抗原激活后,由分化成熟的终末B细胞(浆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2.作为抗体必须具备的条件:
(1)只有脊椎动物的浆细胞才能产生;
(2)必须有抗原刺激;
(3)能与相应抗原产生特异性结合;
(4)其化学本质是一种具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3.抗体的生物学活性:
(1)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2)激活补体;
(3)参与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
(4)具有免疫原性。

第8题:

何谓补体?它有哪些主要生物学作用?


本题答案:补体是人或动物体液中正常存在的一组与免疫有关的并具有酶活性的球蛋白。其生物学作用有;(1)溶菌和细胞毒作用:当补体被激活后,可导致溶菌、杀菌及细胞溶解。(2)调理作用:吞噬细胞吞噬异物及病原微生物的作用,如有抗体和补体参与时,则吞噬功能大大增强。(3)免疫粘附作用:当抗原与相应抗体特异性结合形成复合物激活补体后,通过C3b而粘附于红细胞、血小板等细胞表面,使之形成大的聚合物,易被吞噬细胞吞噬清除。(4)中和及溶解病毒作用:抗体与相应病毒结合后,阻碍病毒对靶细胞的吸附与穿入。在补体作用下,可溶解病毒。(5)炎症介质作用:补体在激活过程中可产生一些中间产物,这些物质具有过敏毒素作用。

第9题:

简述肿瘤坏死因子生物学活性。


正确答案: (1)抗肿瘤活性;①TNF直接抗肿瘤细胞的作用;②TNF在体内的抗肿瘤作用;
(2)抗炎症活性;
(3)促凝血活性;
(4)对脂肪细胞合成脂蛋白脂酶(LPL)和LPL活性的抑制作用;
(5)促进细胞因子分泌;
(6)免疫调节作用;
(7)抗病毒、抗细菌、抗真菌作用;
(8)热原质作用;
(9)参与骨质重吸收。

第10题:

简述细胞因子的分类及生物学活性有哪些?


正确答案:细胞因子的种类分为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生长因子和趋化性细胞因子六类。
其生物学活性主要表现在抗细菌作用、抗病毒作用、调节特异性的免疫反应、刺激造血和促进血管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