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定因果关系不等于认定刑事责任。

题目

认定因果关系不等于认定刑事责任。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正确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对未成年人跨年龄段犯罪的刑事责任认定


参考答案:

1、以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了某种犯罪,在行为人以满16岁以后又继续实施相同犯罪的,是否应一并追究刑事责任?我们认为,具体情况应当做具体分析。如果在以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期间所实施的是刑法第17条第二款规定的8种严重犯罪,则应一并追究刑事责任;否则,只能追究行为人以满16周岁以后犯罪的刑事责任。
2、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了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的8种严重犯罪,并在行为人以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期间又继续实施相同犯罪的,对此不能一并追究刑事责任,而只能追究行为人以满14周岁后实施的8种严重犯罪的刑事责任。例如张三在13岁时抢劫,获得赃物3万元;15岁时诈骗,获得赃物2万元;17岁时侵占他人财务,获得赃物2万元,由于对张三的抢劫行为、诈骗行为不能以犯罪进行追究,所以,其犯罪数额只能是2万元(侵占罪)。


第2题:

在认定违法者有无法律责任时,首先必须确认因果关系的有无()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答案:对

第3题:

认定近因的关键是确定()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

A、风险因素

B、出险原因

C、肇事方

D、保险责任


答案:A

第4题:

甲、乙因事发生争执,甲无意中打中乙的肚子,乙感到不适并晕倒在地,甲迅速将其送往医院急救,但抢救无效死亡,原因是乙脾肿大异常,受甲一拳的外力冲击,脾破裂,体内大出血,甲的行为如何认定?()

A.乙的死亡结果与甲没有因果关系
B.甲应当负刑事责任
C.甲不应当负刑事责任
D.乙的死亡结果与甲有因果关系

答案:B,D
解析:
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明显具有因果联系,且甲的行为符合犯罪构成要件,故应承担刑事责任。

第5题:

对“相当因果关系”应当如何认定?()

A.根据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认定

B.根据条件与结果的关系来认定

C.根据事件的客观性来认定

D.根据实质要素的补充检验来认定


正确答案:ABCD

第6题:

在我国,认定和追究刑事责任的主体只能是( );承担刑事责任的主体只能是刑事违法者个人。


正确答案:
国家审判机关,即各级人们法院

第7题:

《教师资格条例》明确,在教师资格认定工作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对教师资格认定工作造成损失的,必须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判断对错


参考答案:错

第8题:

党员依法受到刑事责任追究的,党组织应当根据司法机关的生效判决、裁定、决定及其____,依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给予党纪处分或者组织处理。

A、认定的事实

B、认定的性质

C、认定的情节

D、认定的证据

E、认定的依据


正确答案:ABC

第9题:

甲明知被害人乙当时身无分文,但使用严重暴力压制其反抗,迫使对方于次日交付财物3000元。关于刑法上因果关系的判断,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

A.甲的暴力行为和取得财物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所以甲的行为应认定为抢劫罪(未遂)与敲诈勒索罪(既遂),数罪并罚
B.甲的暴力行为和取得财物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所以甲的行为应认定为抢劫罪(未遂)
C.甲的暴力行为和取得财物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所以,甲的行为应认定为敲诈勒索罪(既遂)
D.甲的暴力行为和取得财物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所以,甲的行为应认定为抢劫罪(既遂)

答案:A,B,D
解析:
本题考查刑法上因果关系的判断。在行为人实施暴力威胁抢劫财物的情形,如果行为人当场使用暴力相威胁,使受害人不敢反抗,失去抵抗能力,而当场劫取财物应定抢劫罪。行为人扬言将要施加暴力相威胁,以后索取财物的应定敲诈勒索罪。因此正确区分两罪的关键是:如果是当场施加暴力相威胁强迫当事人将来给付财物的就是敲诈勒索罪:如果是当场施加暴力相胁迫并且当场劫取财物的,按照抢劫罪定罪处罚。因此,甲使用暴力手段非法取得了乙的财物,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构成了敲诈勒索罪的既遂。

第10题:

在税收基本认定窗口中,系统提供的认定方式有哪些()

  • A、条件认定
  • B、单户认定
  • C、复合认定
  • D、列表认定

正确答案:A,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