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设计筒中筒结构时,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A、平面形状以圆形或正多边形时为有利,矩形时两边长比不宜大于2B、空腹筒(外筒)柱距不宜大于层高C、为了增加采光和立面的美观,空腹筒的开孔率不宜小于50%D、实腹筒(内筒)宜贯通建筑物全高

题目

在设计筒中筒结构时,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 A、平面形状以圆形或正多边形时为有利,矩形时两边长比不宜大于2
  • B、空腹筒(外筒)柱距不宜大于层高
  • C、为了增加采光和立面的美观,空腹筒的开孔率不宜小于50%
  • D、实腹筒(内筒)宜贯通建筑物全高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土CBR试验,大试筒击实后,试样不宜高出( )mm。

A.筒高的6mm
B.筒高的5mm
C.筒高的10mm
D.筒高的8mm

答案:C
解析:
将试筒放在坚硬的地面上,取备好的试样分3次倒入筒内(视最大料径而定),每层需试样1700g左右(其量应使击实后的试样高出1/3筒1~2mm)。整平表面,并稍加压紧,然后按规定的击数进行第一层试样的击实,击实时锤应自由垂直落下,锤迹必须均匀分布于试样面上。第一层击实完后,将试样层面“拉毛”,然后再装入套筒,重复上述方法进行其余每层试样的击实。大试筒击实后,试样不宜高出筒高10mm。

第2题:

关于柱轴压比限值的要求,下列各项不正确的是(  )。

A. 框支剪力墙结构,抗震等级属于一级的框支柱(包括框支角柱),其轴压比不宜大于0.60
B. 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等级属一级的框架柱,当剪力墙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小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较多时,其框架柱轴压比不宜大于0.65
C. 框架—核心筒结构,抗震等级属一级的框架柱,当核心筒结构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时,其框架柱轴压比不宜大于0.75
D. 筒中筒结构,抗震等级属一级的密集柱,沿柱全高采用井字复合箍,箍筋间距100mm、肢距150mm、箍径12mm;其内筒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小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较多时,其密集柱的轴压比不宜大于0.75

答案:D
解析:
筒中筒结构的受力情况,在侧向荷载作用下与框架—剪力墙结构相类似。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6.3.6条表6.3.6可知,抗震等级属于一级的外筒密集柱轴压比限值可取0.75,但又因此柱全高均以箍距不大于100mm、肢距不大于200mm、箍径又不小于12mm的井字复合箍,根据注3,轴压比限值可增大0.10。故密集柱的轴压比限值宜为0.85。

第3题:

下列关于筒中筒结构的截面设计与构造要求,说法正确的是( )。

A.筒体结构应采用现浇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 C30

B.核心筒墙厚应验算墙体稳定性

C.核心筒外墙厚度不应小于 200mm

D.核心筒内墙厚度不应小于 200mm


参考答案:ABC

第4题:

钢筋混凝土筒中筒结构的长宽比不宜大于( )。

A.2
B.3
C.4
D.5

答案:A
解析:

第5题:

在地震区采用钢框筒结构时,下列所述的( )内容是合理的。Ⅰ.当采用矩形平面时,其长宽比不宜大于2;Ⅱ.外筒承担全部地震作用,内部结构仅承担竖向荷载;Ⅲ.是由周边稀柱框架与核心筒组成的结构;Ⅳ.在地震区,根据规范,其适用的最大高度与钢筒中筒结构相同

A.Ⅰ、Ⅱ
B.Ⅲ、Ⅳ
C.Ⅱ、Ⅳ
D.Ⅰ、Ⅲ

答案:B
解析:

第6题:

对框架一核心筒结构进行结构布置时,下列概念不正确的是( )。

A. 核心筒是框架一核心筒结构抵抗侧向力的最主要构件,核心筒需占有一定的面积,以获得受力所需的侧向刚度
B. 为了尽可能地减少扭矩,宜布置核心筒位于整个结构的中央,筒外形对称,甚至筒内墙肢也宜均匀、对称设置,以适应框架一核心筒结构对扭矩较敏感的特点
C. 为保证框架一核心筒结构的侧向刚度沿竖向不发生突变,宜将核心筒贯通建筑物的全高
D. 为降低层高和方便铺设管线,同时也避免楼盖主梁搁置在核心筒的连梁上,可采用无梁楼盖将核心筒与周边柱、内柱连成整体,因此,周边柱之间的框架梁也可一并省去

答案:D
解析:
D项若仅以无边梁的无梁楼盖将周边柱、内柱与核心筒相连而周边柱之间不再有梁,则此时已不能在房屋的周边形成空间框架,也不能形成框架一核心筒结构,其侧向刚度及抗震性能等将均差于通常的框架一核心筒结构。为此,即使采用了无梁楼盖,也必须设置沿房屋周边并连接周边柱的框架梁。

第7题:

对框架—核心筒结构进行结构布置时,下列概念不正确的是(  )。

A. 核心筒是框架—核心筒结构抵抗侧向力的最主要构件,核心筒需占有一定的面积,以获得受力所需的侧向刚度
B. 为了尽可能地减少扭矩,宜布置核心筒位于整个结构的中央,筒外形对称,甚至筒内墙肢也宜均匀、对称设置,以适应框架—核心筒结构对扭矩较敏感的特点
C. 为保证框架—核心筒结构的侧向刚度沿竖向不发生突变,宜将核心筒贯通建筑物的全高
D. 为降低层高和方便铺设管线,同时也避免楼盖主梁搁置在核心筒的连梁上,可采用无梁楼盖将核心筒与周边柱、内柱连成整体,因此,周边柱之间的框架梁也可一并省去

答案:D
解析:
D项,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9.2.3条规定,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周边柱间必须设置框架梁。若仅以无边梁的无梁楼盖将周边柱、内柱与核心筒相连而周边柱之间不再有梁,则此时已不能在房屋的周边形成空间框架,也不能形成框架—核心筒结构,其侧向刚度及抗震性能等将均差于通常的框架—核心筒结构。为此,即使采用了无梁楼盖,也必须设置沿房屋周边并连接周边柱的框架梁。

第8题:

框架筒中筒、框架核心筒区别,错误的是()。

A.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外框筒为密柱深梁,影响对外视线,景观较差,建筑外形单调

B.筒中筒结构具有良好的空间性能;框架-核心筒结构按平面结构进行分析

C.框架-核心筒结构的抗侧刚度远小于筒中筒结构

D.筒中筒结构中抵抗剪力以实腹筒为主,抵抗倾覆力矩则以外框筒为主;框架-核心筒结构中实腹筒成为主要抗侧力部分


答案A

第9题:

下列是关于高层建筑筒中筒结构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Ⅰ.筒中筒结构宜采用对称平面;Ⅱ,当为矩形平面时,长宽比不宜大于2;Ⅲ.筒中筒结构的高宽比不宜大于3;Ⅳ.外筒的柱距应大于层高

A.Ⅰ、Ⅱ
B.Ⅱ、Ⅲ
C.Ⅲ、Ⅳ
D.Ⅱ、Ⅳ

答案:C
解析:

第10题:

【试题要求】
1.任务描述
图 1 为某 35 层建筑的标准层平面图,层高 3.9m,采用钢筋混凝土筒中筒结构。不考虑抗震要求,外筒壁厚 1000mm,内筒壁厚 600mm。设计应在满足规范要求(外筒柱距不大于 4000mm)的前提下,外筒的柱距应最大,四周柱距必须统一,柱宽为 1400mm。

2.任务要求
按图例在图 1 中:
(1)布置外筒的柱,并注明柱距;
(2)布置外筒的梁(裙梁);
(3)布置内筒及内部的剪力墙:
(4)布置内筒的连梁;
(5)布置内、外筒之间的梁;
(6)布置内、外筒的角柱。
3.图例(见下表)


答案:
解析:
详图 2。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