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心理辅导活动的设计原则及程序。
第1题:
第2题:
简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及心理治疗的关系。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及心理治疗各自以一个连续体的不同区段作为自己的工作重心,但它们的区别是相对的,事实上,这四种助人活动在连续体的分布上存在着部分重叠与交叉。此外,如果以服务范围广度而言,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及心理治疗依次存在包含关系:四者外延间关系是“真包含于”关系,即心理治疗是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是心理辅导,心理辅导是心理健康教育。
略
第3题:
简述心理辅导工作应该遵循的原则。
第4题:
简述学校心理咨询和辅导的基本原则。
第5题:
班级心理辅导活动的原则:重感受,不重认知;重引导,不重教导;重目标,不重手段;重应变,不重原定设计。()
第6题:
简述设计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前应考虑的因素。
(1)团体需求的考虑
领导者在方案设计前应该先了解此团体的方案是为了满足哪种人的需求,什么需求;哪些问题有待解决;究竟是成员的、组织的、领导者的还是有其他需求介入;运用何种方法来了解和确定需求。同时,也要考虑成员需求的个别差异性,如社会地位、人口、文化、教育、职业及婚姻状况等,参与同一团体的需求也有可能不同。
(2)团体目标的考虑
领导者在方案设计时打算呈现什么目标;团体的任务与功能是什么;团体目标是否清晰可测;团体目标、任务与功能的判断是否经由适当的程序;方案设计与实施前是否可预期辅导成效;成效是否可以测量评估。
(3)文献与方式的考虑
团体方案设计前是否已参考过同类型团体的方案;其实施效果如何;如何搜集相关文献;过去的同类方案实施效果如何,有无可以改进的地方;过去的同类方案是否适合运用在本次团体中;本次团体方案的设计者、主办者、赞助者及领导者对过去的惯例、方案及模式是否了解、熟悉。
(4)社会文化的考虑
任何团体方案设计者或团体领导者都必须考虑社会文化背景,否则团体形成后,接踵而来的问题若无法克服,必然影响团体发展。因此,团体辅导的领导者、设计者,必须从专业伦理的角度出发思考该方案是否符合组织期待;是否符合成员的文化特性。
(5)团体运作的考虑
方案设计后实施上是否有困难;对招募、筛选、宣传等工作是否有利;团体辅导实施时间、地点、器材等是否可以配合;方案的特色是什么;是否能结合领导者的专长、个性与领导风格;方案是否可以随时加以修正;有无替代的方案活动。
(6)成效评估的考虑
团体辅导结束后,如何进行评估;谁来执行评估;评估的标准是什么;评估资料如何搜集,可否量化;评估结果第相关人员及单位的影响是什么;评估结果是否公开,如何公开;评估和反馈是否可能出现预期外的结果。
略
第7题:
课堂心理辅导的内容不包括教学活动设计。
A对
B错
第8题:
第9题:
课堂心理辅导的内容不包括教学活动设计。
第10题:
简述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