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当消费增加时,工S曲线()。A、向左平行移动B、向右平行移动C、转动D、不动
查看答案
问题:国际收支失衡的含义是什么?
问题:指出工会的社会影响力。
问题:一国政府对经济进行调控和管理应达到的目标应当是()。A、物价平稳上升、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收支平衡B、物价稳定、自然就业、经济平稳增长和收支平衡C、物价平稳上升、自然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D、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问题:我国商品市场供过于求有所缓解 国家经贸委贸易市场局2003年2月19日发布的一份报告分析,2003年上半年,我国供求平衡的商品数量将比2002年下半年提高1.5%,改变了连续几年供过于求持续上升的局面,供大于求突出的矛盾有所缓解。 2003年上半年主要商品供求情况排队分析报告,对600种主要商品进行了排队分析。结果显示,尽管大部分商品从全国范围内,从总体上仍供过于求,但程度开始明显下降.供过于求的商品中有70%,其中,在30%以上的市场上供求平衡,分别比去年初提高20%和15.6%。在一些区域市场特殊时期,求略大于供的商品也有所增加。 报告分析,600种主要商品中供过于求的商品513种,占85.5%,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粮食、使用植物油、棉花、燃料、钢材、轿车等类商品供求基本平衡,糖酒副食、农副产品、穿着、文化用品、加电等类商品供过于求的程度有所缓解。什么是供给?它必须包括的两个条件是什么?
问题:什么是公共决策体制,它有哪些类型。
问题:在凯恩斯理论中,货币的投资需求决定于()。A、利率B、收入C、国民收入D、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问题:指出市场经济的局限性。
问题:指出证券公司三个方面的作用。
问题:欧盟的经济一体化 1951年4月18日,比利时、联邦德国(西德)、法国、意大利、卢森堡和荷兰等六国签订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六个煤钢共同体的成员国在1957年3月又签订了《罗马条约》,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联合组成“欧洲共同体”。英国、爱尔兰和丹麦三国于1973年1月1aiE式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1981年,希腊加入了欧洲共同体。1986年1月1口,西班牙和葡萄牙加入欧洲共同体。1995年,瑞典、挪威与芬兰一起成为欧洲统一大市场的成员国,从而使该组织的成员国增加到15个。自1998年开始,欧盟又先后与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塞浦路斯、马耳他等12国谈判,此外,瑞士和土耳其等国也希望加入。欧盟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机制化的经济一体化组织。 在过去40年的时间里,欧洲逐步由最初的关税同盟发展为现在的经济和货币联盟,并正着手进行政治联盟的工作。成员国从1968年7月1日开始建立了共同体统一的对外关税。从1975年,共同体的关税收入全部归共同体支配,标志着关税同盟的完成o1992年底,欧洲统一大市场初步由理想变成了现实,在成员国内部基本实现了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流动。 随着共市场的建成,成员国的短期经济政策对其他成员国经济的影响加强,需要协调它们之间的经济与货币政策。因此建立实行经济政策的共同基础,有助于成员国经济的发展。1991年12月,第46届欧共体首脑会议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举行,签订了《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条约》(简称《马约》)。《马约》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单一货币、欧洲中央银行和共同的经济政策。 欧洲一体化的长远目标是建立经济和政治联盟。欧洲政治联盟有三个支柱: 一是欧洲共同体, 二是共同对外和安全政策, 三是司法和国内事务方面的合作。 1991年12月9日至10日,第46届欧共体首脑会议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举行,还草签了《政治联盟条约》。欧洲政治联盟是欧共体长期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世界局势、特别是欧洲局势重大变化的产物。简述欧洲投资银行与欧洲中央银行体系。
问题:按地方财政自主权大小,财政体制大致分为()。A、统收统支型、统一领导和分级管理型、分税分级型B、中央调拨型、统一管理型、分税分级型C、中央调拨型、统一领导和分级管理型、转移支付型D、统收统支型、统一管理型、转移支付型
问题: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A、1991年B、1993年C、1994年D、1995年
问题:简述计划经济的特征。
问题:积极的财政政策 我国从1998年开始,改变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从本质上考察,我国的积极财政政策属于扩张型财政政策,但不是一般的扩张,丽是在特定的环境下特殊的扩张型财政政策.所说特定环境是指我国1996年国民经济实现“软着陆”之后,1998年,社会供求态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一一形成有效需求不足.并且,在1996年到1998年7月,六次降低利率效果不明显的条件下,采取的以财政政策为主的扩大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 我国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具有下列特点: 一是中央政府为调节经济总量和结构,而采取的特定范围的扩张型财政政策,其范围是以国家财政投资为主体的经济拉动,地方财政应确保收支平衡,不得层层扩张。 二是主要扩张手段为发行国债、扩大财政赤字,增加基础设施投资以刺激经济增长,不同于发达国家的增加财政支出和减少税收的双重手段的扩张型财政政策。三是具有明显生产性特征的扩张型财政政策,以增加基础设施投资,直接促进经济增长,不同于发达国家增加公共物品支出,间接促进经济增长。 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有条件的,综合考察有四条: (1)社会总供求失衡,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增长较慢。这是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必要条件。因为只有在有效需求不足,消费又难以启动经济时,才需要实行扩张的财政政策。 (2)财政收入基础好和财政赤字不过大.这是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客观基础和前提条件。因为国家财政收入没有一定基础,财政赤字已很大时,没有资金可投,无法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 (3)国债规模合理.这也是制约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基本因素。因为增发国债是有客观限制的,如国债规模已过大,就无法靠发行国债实行积极财政政策。 (4)增加投资的物质资源约束.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必须耗费一定的物力、人力资源,如果没有这些条件,积极财政政策不会发挥作用。总之,具备上述条件实行积极财政政策,上述条件变化了,就要改变或淡出积极财政政策。因此我国积极财政政策应该是一项中期政策,从1998年开始,到“十五”计划的中后期逐步淡出为止。 简述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机制。
问题:解释说明两部门经济的流量循环。
问题:在市场容量和资源供给既定的条件下,一个个人或组织采取市场交易方式还是企业内交易方式,取决于()。A、企业决策者的决定B、社会主流的交易方式C、企业决策者偏好于哪种交易方式D、两种交易方式的单位交易费用哪个更低
问题:下列不属于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的是()A、负债业务B、资产业务C、流动业务D、中间业务
问题:改善贸易条件的观点是什么。
问题:指出世界贸易组织的三个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