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M曲线可划分为几个区域?其经济含义是什么?
第1题:
论述IS-LM曲线的政策含义,该模型对我国当前宏观经济的运行有何启示?
(1)IS-LM曲线的政策含义IS-LM模型是一个二元方程组,它通过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来确定以收入y和利率r为变量的宏观经济空间中的均衡点。IS曲线代表产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的收和利率的所有组合;LM曲线代表货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的收入和利率的所有组合;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代表两市场同时处于均衡状态的y与r的唯一组合。IS曲线的斜率主要取决于投资对利率的敏感程度d(因为β,t都比较稳定)。d越小,IS曲线的斜率越大,也越陡峭,d越大,斜率越小,则IS越平坦,d=0,IS成一条垂线;LM曲线的斜率主要取决于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h,h越小,斜率越大,则LM越陡;h越大,斜率越小,则LM越平坦,当h→∞时,LM近乎一条平行线。(并说明IS,LM曲线在各种形状时,货币政策与财政效果的大小。)IS-LM模型为执行与选择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当均衡产出水平低于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时,政府便利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改变IS曲线与LM曲线的位置,从而提高产出水平。(相反情况的论述略)
(2)IS-LM模型与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从我国实践来看,自1996年底,国民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后,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蔓延,我国出口受到严重影响。加上国内深层次、结构性、体制性等原因的影响经济增长率持续走低,物价水平连续下降。为了遏制经济增长持续下滑的势头,扩大内需,抑制通缩,国家自1998年以来采取了积极的财政稳健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包括,增发巨额国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补充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准备金,加大出口退税力度,降低关税水平,取消29项收费项目以减轻企业负担等一系列措施与时同时,中央银行采取适度扩张的货币政策与之相配合,如连续七次下调利率降低再贴现、再贷款利率,改革存款准备金制度等一系列措施。在IS-LM模型中,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使IS曲线向右移动,同时,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又使LM曲线向右移动,以保持真实利率水平不变,防止可能出现的财政政策挤出效应。显然,在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的前提下,采用适度扩张性货币政策相配合是拉动内需的最好方式,我国实施这种政策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根据IS-LM模型中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效果的分析以及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2005年前后我国仍有必要性继续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适度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并使二者相互协调配合。
(3)对IS-LM模型的理论评价:第一、积极方面:①这个模型不仅实现了收入决定论和货币论的结合,完成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而且还可以把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结合起来。②这一模型不仅能说明r与Y的确定,而且还有明显的政策含义,具有很强的适用性,为凯恩斯国家干预经济的主张提供了理论说明。③可以用来解释衰退、高涨和充分就业状态,并选择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第二、缺陷:①能否消除失业和通胀,此模型并未提出彻底的解决办法。②IS曲线和LM曲线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的。一条曲线移动的同时另一条曲线也可能发生移动,这样,IS-LM模型就失去了它的理论和政策意义。因为,它不能决定国民收入的均衡值,从而也就不能预测经济前景和政策效果。③此模型把社会总资本再生产中的矛盾和冲突仅仅归结为社会资本流通中商品的供求和货币供求的一种暂时的不均衡,掩盖了社会总资本再生产过程中所包含的本质矛盾和冲突。④它不可能按照劳动二重性原理研究社会总资本的价值形式和物质形式的补偿问题。⑤此模型不能解释滞胀,不能说明价格的决定,所以其作为分析工具的影响在减弱。
第2题:
IS曲线与LM曲线在平面图上将空间分为上、下、左、右四个区域,左边区域中( )
A.I<S及L>M
B.I<S及L<M
C.I>S及L>M
D.I>S及L<M
第3题:
LM曲线的凯恩斯区域、中间区域和古典区域
LM曲线上斜率的三个区域分别指LM曲线从左到右所经历的水平线、向右上方倾斜线、垂直线的三个阶段.LM曲线这三个区域被分别称为凯恩斯区域、中间区域、古典区域。其经济含义指:
(1)在水平线阶段的LM曲线上,货币的需求曲线已处于水平状态,对货币的投机需求已达到利率下降的最低点“流动偏好陷阱”阶段,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性极大.凯恩斯认为:当利率很低,即债券价格很高时,人们觉得用货币购买债券风险极大,因为债券价格己这样高,从而只会跌,不会涨,因此买债券很可能亏损,人们有货币在手的话,就不肯去买债券,这时,货币投机需求成为无限大,从而使LM曲线呈水平状态,由于这种分析是凯恩斯提出的,所以水平的LM区域称为凯恩斯区域。这一阶段货币政策无效,财政政策有效。
(2)在垂直阶段,LM曲线斜率为无穷大,或货币的投机需求对利率已毫无敏感性,从而货币需求曲线的斜率(1/h)趋向于无穷大,呈垂直状态表示不论利率怎样的变动,货币的投机需求均为零,从而LM曲线也呈垂直状态(k/h趋向于无穷大)。由于“古典学派”认为货币需求只有交易需求而无投机需求,因此垂直的LM区域称古典区域。这一阶段财政政策无效,货币政策有效
(3)介于垂直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区域则称为“中间区域”。这一阶段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有效。
第4题:
简述区域经济一体化含义与形式。其特点分别是什么?
第5题:
第6题:
如果经济活动处于( ),表明存在过度的货币供应。
A.LM曲线的右边区域
B.LM曲线的左边区域
C.IS曲线的右边区域
D.IS曲线的左边区域
第7题:
第8题:
LM曲线的三个区域及其经济含义是什么?在这三个区域内,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有何不同?
LM曲线可分为凯恩斯区域、中间区域和古典区域三个区域。
(1)在利率较低时,LM曲线呈水平状,该区域被称为凯恩斯区域,又称“萧条区域”。在凯恩斯区域,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无限大。这是因为凯恩斯主义者认为,货币的交易需求函数一般比较稳定,LM曲线的斜率主要取决于货币的投机需求函数。当利率降得很低时,货币的投机需求将成为无限大,也就是进入“流动偏好陷阱”,货币的需求曲线水平,LM曲线自然也变得水平。在此区域,政府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如增加货币供给,不能降低利率,也不能增加收入,货币政策无效;相反,扩张性财政政策使IS曲线向右移动,收入水平会在利率不发生变化或极小变化的情况下提高,因而财政政策有很大效果。凯恩斯认为,20世纪30年代萧条时期西方国家的经济就是这种情况。
(2)当利率上升到很高水平时,LM曲线进入“古典区域”。在古典区域,利率已经相当高,人们除了为完成交易还必须持有一部分货币(即交易需求),再不会为投机而持有货币,因此,LM曲线变为一段垂直线,货币的投机需求量将等于零,货币需求曲线的利率弹性为零。此时,如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只会提高利率而不会使收入(产量)增加,但如果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则不但会降低利率,还会提高收入水平。因此,在这个区域内,财政政策无效而货币政策有效。
(3)古典区域和凯恩斯区域之间这段LM曲线是中间区域。LM曲线向右上倾斜。斜率为正,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介于凯恩斯区域和古典区域之间。在这个区域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有一定的效果。
第9题:
产品市场均衡、货币市场均衡的具体含义是什么?IS曲线、LM曲线是如何描述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均衡的?
产品市场均衡是指在产品市场上达到总需求等于总供给;货币市场均衡是指在货币市场上,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相等。
第10题:
在LM曲线的凯恩斯区域,LM曲线将变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