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儒家思想的三个发展阶段。

题目

简述儒家思想的三个发展阶段。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是仁,义,礼这三个方面可以视为其三基德或三母德。在此之旬。孔子还提出了孝,悌,忠,恕,恭,敬,诚,信,刚,直等德目,把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进一步具体化。
(2)孟子在孔子的基础上,对儒家的人参理道德思想进行了丰富和发展他的的四母德恻陷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习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义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3)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基义》他把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伦理关系王道之三纲,明确规定了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尊郫和隶属关系,这种不平等的伦理关系是家庭本位的道貌岸然德观念的必然产物。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儒家思想


答案:
解析:
儒家思想,是先秦诸子百家学说之一,几千年来,为历代儒客尊崇。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创立,后来以此为基础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它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 影响深远。儒家学派为历代儒客尊崇,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儒学"、"儒家"、"儒教"这些概念要分清。儒学作为一种学说,儒家作为一个阶层,儒教作为一种信仰,三者相同也不同,需要区分开来。

第2题:

简述儒家思想的三个发展阶段。
(1)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是仁,义,礼这三个方面可以视为其三基德或三母德。在此之旬。孔子还提出了孝,悌,忠,恕,恭,敬,诚,信,刚,直等德目,把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进一步具体化。
(2)孟子在孔子的基础上,对儒家的人参理道德思想进行了丰富和发展他的的四母德恻陷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习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义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3)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基义》他把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伦理关系王道之三纲,明确规定了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尊郫和隶属关系,这种不平等的伦理关系是家庭本位的道貌岸然德观念的必然产物。

第3题:

简述儒家思想方法对《九章算术》的影响


参考答案:《九章算术》是代表中国古代数学成就的经典著作,受儒家影响主要反映在下列两个方面:一是有关数学名词和数学概念采用了荀子约定俗成的主张,没有科学的定义,有关逻辑推理部分也避而不谈。儒家不重视对概念的精确定义,认为概念只要约定俗成,符合实际就可以了,即荀子所说:“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解蔽》)这样必然引起忽视纯数学理论的研究。二是形成以计算为中心,密切联系实际的风格。《九章算术》由246个问题组成,这些问题都和人民生活实践有关。内容由题、答、术三部分组成。题、答即问题和答案,术即解题的数学方法。

第4题:

现代意义的国际资本流动作为一种稳定的经济现象,迄今经历了()

  • A、一个发展阶段
  • B、二个发展阶段
  • C、三个发展阶段
  • D、四个发展阶段

正确答案:D

第5题:

信用的三个发展阶段。


正确答案: ①实物货币阶段的信用。它存在于人类历史发展早期,在实物交易制度下,交易者主要以实物货币作为借贷对象并形成债权债务关系。
②金属货币阶段的信用。主要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直接以金属货币作为借贷对象的信用关系,在金属货币信用阶段,出现过高利贷信用即以收取高额利息为特征的借贷活动,也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信用形式。
③信用货币阶段的信用主要是不同经济主体的商品交易,劳动支付或其他融资要求所引起的借贷活动。

第6题:

简述资本主义法的三个发展阶段及其特征。


答案:
解析:
资本主义法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和当代资本主义阶段。尽管维护资本主义私有财产权是资本主义法的共同任务,但不同阶段,他们表现出的特征又有显著不同。
(1)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自由竞争占有统治地位,法与国家权力一样为确保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自由发展,采取了“自由放任”的政策,扮演着“守夜人”的角色,尽可能减少对经济生活的干预。这一阶段的法,其主要作用是保证私有财产权的安全,并由此确立了财产所有权神圣不可侵犯、合同自由不受限制、过失责任等原则。
(2)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由于垄断带来了大量的社会问题,适应维护统治的需要,资本主义法律出现了“法律社会化”问题,即法律不仅保护个人权利,也着重保护“社会利益”。因而对经济生活采取积极干预的态度。这一阶段的法,由个人本位转向了国家本位,如对竞争的限制(以反垄断法为核心的现代经济法的出现),对财产所有权的限制,对合同自由的限制,以及强调无过错也负损害赔偿责任等等。
(3)当代资本主义阶段,由于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出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新形态,国家经济职能空前增强,法律更多地担当起增强“社会福利”的任务。其主要表现为:在继续对垄断利益进行限制的同时,以法律手段调节各经济部门之间、各社会集团之问的矛盾和利益;加强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保护;为各种社会福利、服务事业和教育文化事业提供保障等。

第7题:

简述明清时期,票演变为公文的三个发展阶段,清代票文的地位变化。
由明到清,票由小块纸片的含义,发展演化为公文,经历了三阶段的意义延伸:
(1)作为一般意义的凭证。这一意义的运用,发展到后世,就衍生出各类票据。
(2)作为派遣官、差执行任务的凭证性公文。有兵票、火票、差票诸名目。
(3)清代前期,普遍用票作为上级官署对下级催办公务、命今指示的下行公文文种。
清代前期,因票文格式简单、使用方便,多用来代替正规下行公文牌文。中叶以后,更为简便的札文逐渐盛行,就很少运用票作为指示性下行公文。

第8题:

简述我国近代建筑的主体结构三个发展阶段的特点及实例。


参考答案:

1、砖(石)木混合结构
▲特点:砖石承重墙、木架楼板、人字木屋架,大量使用砖券。
▲实例:1916年的北京大学红楼(4层)1906年上海汇中饭店(6层)
2、石钢骨混凝土混合结构
▲特点:墙体用很厚的砖石承重墙,楼层用工字钢密肋,中间加砖小拱再填以混凝土,或用工字钢外包混凝土作梁,梁间搭工字钢密肋。这种结构费钢量较大,主要用于外国人建造的重要工程,这种结构很快就被砖混结构所取代。
▲实例:1901年上海华俄道胜银行(砖石钢骨结构)1905年青岛提督公署(砖石钢骨结构)
3、架结构(钢框架或钢筋混凝土框架)
▲特点:由梁和柱组成的框架承重,墙体仅起围护和分隔作用。1925年前,我国多层建筑多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1926年开始,钢框架结构成为高层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
▲实例:1908年的上海电话公司(6层,钢筋混凝土框架)1923年上海汇丰银行(8层,钢框架)


第9题:

简述中国古建筑的三个发展阶段。


正确答案: 第一阶段新石器时期至原始社会晚期:历史上称其为:“构木为巢”时代,这一阶段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萌芽阶段。
第二阶段奴隶社会至封建社会初期:这一时期,中华民族的祖先从以“减法式挖掘”为主要建筑技术的“穴式”消极建筑文化。
上升为以“加法式搭建”为主要建筑技术的积极建筑文化和居室文明,改进创造了三种住宅形制:
一种是沿着“庐”式发展演变,构成了更为坚固的窝棚,有了粗大木构架;
一种是沿着“庐”式发展演变,像《诗·大雅·绵》所载:“古公亶父,陶复陶穴”,构成了土窑,由穴居上升为半穴居;一种将“庐”衍化成可以拆卸、迁移的帐篷建筑形制,这一时期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基本形成阶段。
第三阶段封建社会时期:人们创造了有顶盖与四墙结合组成的建筑体,奠定了永久性“定居建筑”技术和“固守稳定”的文化思维,是中国古建筑文化进入古代高度文明阶段的标志。

第10题:

简述牙周手术的三个历史发展阶段。


正确答案: 牙周手术的三个历史发展阶段:(1)切除性手术,基本思想是将病变的牙跟组织和"坏死"的牙槽骨切除。(2)重建性手术:主要目标是使牙周袋变浅,重建牙龈和牙槽骨的生理外形。(3)再生性手术:最终目标是促使牙周附着的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