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
第1题:
简述“天人合一”观念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1)在中国哲学中“天人合一”观念占有主导的地位,给中国文化及其发展带来长远而广泛的影响,(1)造成了中国文化中整体系统的,辨证发展的思维方式,
(2)造成了追求和谐社会的理想主义倾向。内圣外王的思想,治国平天下的志向,大同的理想,遂成为历代士人追求的目标,即使并不能够实现出仍然认为不能没有对于理想的追赶求。
(3)造成诚明合能的人生修养哲学,推动人们在成已成物、人我交融中实现人格、品德的完善。
(4)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也给中国文化及其发展以负面的影响。
第2题:
天人合一
主要包含两层意义:
第一层意义是,人是天地生成的,人的生活服从自然界的普遍规律。
第二层意义是,自然界的普通规律和人类道德的最高原则;是一而二,二而一的。这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独特的观点,起源于西周时代。
略
第3题:
下面对“天人合一”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中国“天人合一”观念源远流长。
B、“天人合一”包含着人对自然规律的能动地适应、遵循。
C、“天人合一”意味着人对自然的主宰与统治。
D、“天人合一”意味着人对主宰、命定的被动地顺从与崇拜。
第4题:
什么是道教的天人合一观?
第5题:
儒家的天人合一是道德意义上的,佛教的天人合一是境界意义上的,而道家尤其是庄子的天人合一则是自然意义上的。
第6题:
如何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一个基本观念。无论是儒、道、墨、佛,还是法、兵、农、医,各家各派都以“天人合一”为出发点和归宿。
明确提出这一命题的是张载,他在《正蒙•乾称》中说:“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致学而可以成圣,得天而未始遗人。”而“天人合一”的基本和主要涵义,也来自儒家的阐说,且儒家对这一思想进行了充分、广泛、深入的运用。“天人合一”的思想,揭示了人与自然、精神与物质、社会秩序与自然秩序、道德理性与自然理性、思维规律与自然规律的统一性,有着极其深刻和合理的一面,能为人类生存发展提供基础性原则和智慧。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在充分认识把握上述统一性基础上,主张达到一种依据天地人普遍规律的高度自觉,从而将其应用贯彻到人与自然的协调、社会关系的调整、政治伦理秩序的建立、为人处事的原则和谋略、道德的认识和修养、人生价值的理想定位等方面。进而在个体身上体现出心胸的宽广大量、情感的丰富纯净、心态的平和健康、举止的优雅得体、才学的渊深灵动。由此延伸出整体统摄、辩证通变的思维模式,以及刚健有为、贵和尚中的文化精神。不过也应看到,中国古代某些对“天人合一”思想的解释,把社会规律完全等同于自然规律而不作区分,是不科学的;而用天和人作简单的比附,有肤浅、牵强以至荒诞的一面,董仲舒之说便是典型。由此也产生一些负效应,如迷信天命、消极宿命、以理杀人等。
第7题:
天人合一之进步性
第8题:
A.天谴说
B.君权至上
C.天人合一
D.纲常理论
E.阴阳合分论
第9题:
中医思想也是()层面的天人合一的思想。
第10题:
“天人合一”思想概念是由庄子阐述的,后被汉代思想家、阴阳学家王阳明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