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宋代秘书工作制度有哪些发展?
第1题:
简述宋代秘书的选拔方式。
宋代秘书的主要来源为从科举考试中录用,和由地方官员自行聘任或从下级官府中提升。
宋代,科举取士的名额比唐代大大增加,其中被任用为秘书的不少,有的被直接派往皇宫和中央政府任秘书。另外,宋代还强调从基层提拔秘书官吏。
略
第2题:
简述宋代秘书工作制度有哪些发展?
1.一文一事制度已在宋朝开始实施。强调“非一宗事者不得同为一状”,并为后世所沿用
2.形成了“引黄”
3.形成了“贴”
4.诏令副署制度
5.公文誊写制度
6.传递公文改为军邮制度
略
第3题:
宋代器乐合奏有哪些新发展?其特点是什么?
由于宋代音乐文化处于转型时期,即宫廷音乐逐步走向民间,使民间器乐合奏和宫廷器乐合奏一样兴盛起来,并涌现出了许多新的器乐组合形式。宫廷和民间的合奏既有相互融合、影响的一面,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宫廷合奏形式人数多,规模大,注重气势;而民间合奏是由民间艺人自发组成,在瓦子、勾栏等场所流行的器乐形式。为了便于流动演出,合奏以小型组合为主。
1)民间合奏形式有:
细乐——是用箫管、笙、□(即轧筝,读zheng)、稽琴、方响等乐器合奏。
清乐——是笙、笛、荜篥、方响、小提鼓、拍板、轧子等乐器合奏。民间还有专门的组织——清乐社,专门演奏清乐。
小乐器——是由一、二人合奏的器乐形式,如双韵合阮咸,稽琴合箫管,稽琴合葫芦琴等。
鼓板——是由拍板、鼓和笛等三种乐器组成,有时也加轧子、水盏、锣等打击乐器。
2)宫廷合奏形式有:教坊大乐——是宫廷燕乐中规模最大的合奏形式,所用乐器有荜篥、龙笛、笙、箫、埙、篪、琵琶、箜篌、方响、拍板、杖鼓、大鼓、羯鼓,共13种。整个乐队最多时达300人左右。
随军番部大乐——用于宫廷仪仗,人数达50余人。
马后乐——是随在皇帝驾后骑在马上演奏鼓吹乐,规模较小。
第4题:
唐宋时期是我国古代秘书工作的成熟时期,其理由有()
第5题:
简述封建领主庄园的秘书性工作有哪些特点?
1.具有私人秘书性工作的性质。
2.秘书性工作的主要内容,主要以辅助封建领主处理内部事务为主。
3.封建领主的文书档案世代相传,长期积累,数量颇丰,但缺乏有序的整理,保管上也带有随意性,而且具有分散性和不完整性的缺陷。
略
第6题:
简述与西周秘书性工作比较,春秋战国时期的秘书性工作出现的变化有哪些?
1.新兴地主阶级子弟“士”不少人充当了诸侯国君身边出谋划策,草拟文书的秘书性史官
2.采用了新的文书载体
3.政务记录已形成制度
4.文书种类有所发展
5.保密制度有所加强
6.文书档案拓宽了应用范围
略
第7题:
简述宋代的秘书工作制度的发展。
(1)一文一事制度。
(2)引黄贴黄制度。
(3)诏令副署制度。
(4)公文誉写制度
(5)军邮制度。
略
第8题:
简述宋代中枢秘书机构的组成。
(1)宋仿照唐朝,设有中书、门下两省,在宫外也设有中书、门下两省,称后省或外省,仅有虚名,并无实职,导致官制十分混乱。
(2)国家的政务归宫内的中书、门下两省处理,军务则由枢密院处理,财政归三司(亦称计省)处理,三者鼎立,彼此独立,而大权则集于皇帝一身。直至神宗元丰年间改革官制,才沿袭唐制,权归后省,并撤销三司,其职权移于尚书省的工部、户部。南宋建炎年间,又将中书、门下两省合并为政事堂。
(3)这样,中央秘书机构的职能就由政事堂、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和枢密院分别兼行。
略
第9题:
宋代官学的发展有哪些?
(1)建立了更加完备的官学体系
(2)设置了地方教育行政机构(提举学事司)
(3)创行“学田制”
(4)教师管理制度的加强
(5)学生管理制度的发展
(6)教学管理的发展。
略
第10题:
简述预防职务犯罪的工作制度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