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陆机论述了文学的社会作用
第1题:
陆机《文赋》中提出了“(),()”的要求。可以看出作者对文学艺术的两个重要特征:感情与形象有了深刻的认识。
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略
第2题:
论述唐代文学发生发展的文学背景的社会背景。
第3题:
第4题:
陆机是如何论述灵感在艺术构思中的表现和作用的?
第5题:
教材认为:从陆机对诗、赋创作“()”和“()”的论述中,可以看出他对文学艺术的两个重要特征:感情和形象,有了深刻的认识。
第6题:
陆机是如何论述创作前的准备的?
第7题:
西晋陆机的()是一部对后世有很大影响的文学理论专著。其中对修辞的方法、技巧也有较多的论述。
第8题:
试述陆机的灵感心理。
陆机论灵感心理也是“动静”兼顾、“意辞”相联。一般来说,灵感与想象,均以“动”为主要特征,尤其是灵感,可谓动之极致。然而在灵感的“动”之中,依然有“静”的一面,陆机称灵感为“应感之会,通塞之纪”,“通”为动,“塞”为静,“识夫开塞之所由”也就是识动静之所由。“行犹响起”、“来不可遏,去不可止”,状灵感之动;“藏若景灭”、“六情底滞”、“兀若枯木,豁若涸流”,写灵感之静。心理学认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不仅能引起兴奋,而且能加强兴奋。因此,兴会之际、灵感袭来之时,主体心理状态的“静”会诱导并强化心之“动”,“塞”会促动“开”。而灵感的心理过程,就是由“藏若景灭”之静与“行犹响起”之动交替组成。当然,动静之交替,开塞之所由,说到底,还是创作主体的心理功能。陆机认为,作家在驱使这一功能时,应顺其自然,循其规律,不可力强而致,否则便会“竭情而多悔”。
略
第9题:
陆机的《()》,第一次全面系统地研究了文学创作的基本理论。
第10题:
陆机是如何论述文体与风格的关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