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实甫《西厢记》对董解元《诸宫调西厢记》作了哪些发展?

题目

王实甫《西厢记》对董解元《诸宫调西厢记》作了哪些发展?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现金仅存完整的金元时期“诸宫调”的音乐作品是哪部()

  • A、王实甫西厢记
  • B、董解元西厢记
  • C、陆天池西厢记
  • D、南词西厢记

正确答案:B

第2题:

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


正确答案: 董解元是金章宗时代的下层文人,“解元”是金、元时代对读书人的一种敬称。他根据唐传奇小说《莺莺传》进行再创作,利用宋、金民间流行的诸宫调这种民间讲唱文学形式,成功地写出了结构宏伟、情节曲折和唱词优美的《西厢记诸宫调》(简称《董西厢》)。

第3题:

《西厢记诸宫调》的作者是()

A关汉卿

B王实甫

C董解元

D马致远


C

第4题: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对元稹《莺莺传》有何发展?


正确答案: 董解元保留了《莺莺传》的大致情节,但在四个方面作了较大的改动:在思想上,改变了原作对张生始乱终弃行为的偏袒和对女性的偏见,突出了歌颂婚姻自由的主题,使作品有了本质的提高;在人物塑造上,不仅增添了不少人物,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主人公的性格,使之成为正面形象,而且个性更为鲜明。例如张生,原来是一个玩弄女性的人物,董解元将他改编成一个有情有义、始终忠于爱情的正面人物。
又如崔莺莺,原来是委曲求全、逆来顺受的弱者,董解元将她写成了一个大胆追求爱情的坚强女性。在情节安排上,增加了佛殿相逢、月下联吟、兵围普救寺、长亭送别、村店惊梦等情节,使故事更为曲折生动。在艺术手法上,大量吸收古曲诗词的典雅词语和借景抒情的手法,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使作品更具诗意,同时,又吸收了大量的民间口语,使作品更生动活泼。

第5题:

王实甫的杂剧作品《西厢记》是在金代董解元的《()》基础上加工改造而成的。


正确答案:西厢记诸宫调

第6题:

王实甫的作品有()。

  • A、《西厢记弹词》
  • B、《西厢记诸宫调》
  • C、《西厢记》
  • D、《弦索西厢》

正确答案:C

第7题:

改变了《莺莺传》悲剧性结局的作品是()

  • A、元稹《会真记》
  • B、王实甫《西厢记》
  • C、高明《琵琶记》
  • D、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正确答案:D

第8题:

王实甫《()》的基本故事情节本于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但多有发展。体制长达五本二十一折。


正确答案:西厢记

第9题:

《西厢记诸宫调》的作者是()。

  • A、董解元
  • B、王庭筠
  • C、王若虚
  • D、元好问

正确答案:A

第10题: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对《莺莺传》(《会真记》)中崔、张爱情故事作了哪些根本的改变?


正确答案: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以唐代元稹的传奇《莺莺传》又名(《会真记》)为蓝本,进行了再创造。作品在主题思想、故事情节、人物性格方面都突破旧格,对崔、张爱情故事作了许多根本性的改变,使西厢故事展现出全新的面貌,为王实甫《西厢记》提供了新的坚实的基础。
首先,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完全改变了《莺莺传》中的主要矛盾冲突,从而改变了剧本的主题思想。《西厢记诸宫调》以张生、莺莺、红娘(包括法聪)与老夫人、郑恒之间的矛盾冲突作为主线来展开故事,这是一种本质的矛盾冲突,是追求爱情自由的青年与封建势力之间的矛盾冲突,因此,作品完全改变视崔莺莺为“尤物”,视张生始乱终弃为“善改过”的封建观点,而以莺莺和张生在封建礼法的压力下毅然出走,终于取得自主婚姻的胜利,代替了《莺莺传》中张生抛弃崔莺莺的悲惨结局,提出了“从古到今,自是佳人合配才子”的主张,揭露了封建礼教的罪恶,歌颂了男女青年为争取婚姻自由而进行的斗争,第一次在张生、崔莺莺的爱情故事中赋予了反封建的主题思想。也正是因为如此,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的积极社会意义,大大超过了一般的描写爱情与婚姻题材的许多说唱文学作品,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杰作。
其次,对《莺莺传》中的故事情节进行可大胆的改造,几个重要的关目的设置安排,使作品主题更加深刻,古时更加曲折跌宕。老夫人前后二次赖婚,是作者着力之处。《莺莺传》中,既无张生求婚,也无老夫人许婚。自然也不存在赖婚的问题,不涉及封建家长的干预。而《董西厢》改变了这一情节,通过赖婚,表现了封建势力的凶狠残酷,加深了莺莺和张生结合的积极的社会意义,赋予鲜明的反抗精神。另外,作品中“借厢”,也是董解元的再创造。作品强调了青年张生对爱情的执著以及自主婚姻的来之不易。“团圆”的结局,更是彻底改变了《莺莺传》的旧格,充分表现了莺莺和张生经过艰苦斗争,取得自主婚姻的胜利,洋溢着胜利的喜悦之情。
另外,根本改变了《莺莺传》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赋予崔、张爱情故事的新生命。《西记厢诸宫调》对人物进行了再塑造,作品中的崔莺莺虽然依然温柔美丽,但不再是一个屈从命运、寄哀怨于诗束的柔弱女子。作者通过她对自主婚姻的执著追求,表现了她的斗争性和叛逆性格。张生,更是从一个无行负心的文人变成了一个用情专一、忠于爱情的“志诚种”,他和莺莺一道,为了共同的幸福而斗争。红娘在《莺莺传》中并不重要,而在《董西厢》中成了一个热心促成崔、张生结合的活跃人物,在她的身上体现了社会大众的愿望和爱憎。老夫人是《莺莺传》中的一个正面形象,没有很多的活动也没有突出的个性,而董解元把她作为典型的封建势力的代表人物,作为崔、张的对立面,着力表现了她的世故圆滑。
总之,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大胆改造和发展了《莺莺传》,尽管还存在一些不足,但它体现了崔、张爱情故事长期在民间流传过程中广大人民的愿望,成为中国古典文学宝库的一件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