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也者合阳气阴精蒸化而出者也内经云人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盖汗之为物

题目

汗也者合阳气阴精蒸化而出者也内经云人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盖汗之为物以阳气为运用以阴精为材料阴精有余阳气不足则汗不能自出不出则死阳气有余阴精不足多能自出再发则痉痉亦死或熏灼而不出不出亦死也其有阴精有余阳气不足又为寒邪肃杀之气所搏不能自出者必用辛温味薄急走之药以运用其阳气仲景之治伤寒是也伤寒一书始终以救阳气为主其有阳气有余阴精不足又为温热升发之气所铄而汗自出或不出者必用辛凉以止其自出之汗用甘凉甘润培养其阴精为材料以为正汗之地本论之治温热是也本论始终以救阴精为主此伤寒所以不可不发汗温热病断不可发汗之大较也唐宋以来多昧于此是以人各著一伤寒书而病温热者之祸亟矣呜呼天道欤抑人事欤(吴鞠通《温病条辨·汗论》) 对于汗不出,作者认为应如何治疗?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金匮》治百合病诸方,皆为下列哪种治法而设?()

  • A、见于阴者,以阳法救之
  • B、见于阳者,以阴法救之
  • C、见阳攻阴
  • D、见阴攻阳
  • E、汗、吐、下

正确答案:B

第2题:

亡阴之汗为汗出如油,();亡阳之汗则见(),汗稀而凉。


正确答案:热而黏手;大汗淋漓

第3题:

汗也者合阳气阴精蒸化而出者也内经云人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盖汗之为物以阳气为运用以阴精为材料阴精有余阳气不足则汗不能自出不出则死阳气有余阴精不足多能自出再发则痉痉亦死或熏灼而不出不出亦死也其有阴精有余阳气不足又为寒邪肃杀之气所搏不能自出者必用辛温味薄急走之药以运用其阳气仲景之治伤寒是也伤寒一书始终以救阳气为主其有阳气有余阴精不足又为温热升发之气所铄而汗自出或不出者必用辛凉以止其自出之汗用甘凉甘润培养其阴精为材料以为正汗之地本论之治温热是也本论始终以救阴精为主此伤寒所以不可不发汗温热病断不可发汗之大较也唐宋以来多昧于此是以人各著一伤寒书而病温热者之祸亟矣呜呼天道欤抑人事欤(吴鞠通《温病条辨·汗论》) 【练习】 一、简答:1.作者认为汗的形成机理是什么?2.作者认为汗不出的原因是什么?3.对于汗不出,作者认为应如何治疗?


参考答案:一、 1、 作者认为汗的形成机理是: 以阳气为运用, 以阴精为材料。 2、 作者认为汗不出的原因是: 阴精有余, 阳气不足; 或阴精有余, 阳气不足, 又为寒邪肃杀之气所搏; 或阳气有余, 阴精不足, 又为温热升发之气所铄。 3、 作者认为汗不出的治疗方法有: 伤寒者, 应“始终以救阳气” 为主, 必用“辛温味薄急走” 之药以“运用其阳气”; 温病者, 应“始终以救阴精” 为主, 须用“甘凉甘润” 之药以“培养其阴精”, 绝对不可发汗。

第4题:

《金匮要略》治疗百合病诸方,皆为下列哪种治则而设()

  • A、见于阳者,以阴法救之
  • B、见于阴者,以阳法救之
  • C、汗、吐,下
  • D、见阴攻阳

正确答案:A

第5题:

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身必发黄,()主之。


正确答案:热越;瘀热在里;茵陈蒿汤

第6题:

下列哪项提法不是由《黄帝内经》提出的()

  • A、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 B、其高者,因而越之
  • C、其下者,引而竭之
  • D、中满者,泻之于内
  • E、在卫汗之可也

正确答案:E

第7题:

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也。故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正确答案:阴阳之道路;万物之能始

第8题:

第七段:然则,圣人不言补乎↑(36)?曰:盖汗下吐,以若草木治病者也↑(37)。补者,以谷肉果菜养口体者也↑(38)。夫谷肉果菜之属,犹君之德教也↑(39);汗下吐之属,犹君之刑罚也。故曰:德教,兴平之粱肉,刑罚,治乱之药石。若人无病,粱肉而已↑(40);及其有病↑(41),当先诛伐有过↑(42)。病之去也,粱肉补之,如世已治矣↑(43),刑措而不用↑(44)。岂可以药石为补哉?必欲去大病大瘵↑(45),非吐汗下末由也已↑(46)。


正确答案: 【注释】
(36)然则:这样,那麽。
(37)若:此。近指代词。清•王引之《经传释词》卷七:“若,犹此也。”草木:指药物。
(38)“补者”二句:《素问•藏气法时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口体,偏义为“体”。
(39)德教:道德教化。
(40)已:完了;完毕。《周易•损卦》:“已事遄往。”孔颖达疏:“已,竟也。”《战国策•齐策二》:“言未已,齐让又至。”(让,斥责)
(41)及:如果。王引之《经传释词》卷五:“及,犹‘若’也。”
(42)过:《素问•五藏生成论》:“咳嗽上气,厥在胸中,过在手阳明太阴。”明代马莳注:“过者,病也。凡《内经》以人之有病,如人之有過误,故称之曰过。”
(43)治:正常。
(44)刑措:谓刑罚弃置不用。
(45)瘵(zhài债):《说文•疒部》:“瘵,病也。”《一切经音义》引三苍云:“今江东呼病皆曰瘵。”
(46)末由:无从。
【今译】
这样,那麽圣人就不讲补了吗?我说:汗法、下法、吐法,是用草木治病的方法。补法,是用谷物、肉类、水果、蔬菜营养身体的方法。谷物、肉类、水果、蔬菜之类,好比是国君的道德教化;汗法、下法、吐法之类,好比是国君的刑罚。所以说:道德教化,是昌盛太平世代的谷物肉类;刑罚,是治理乱世的药物砭石。如果人们没有疾病,只需粮食肉类罢了;如果他们有病,应当首先攻伐有罪过的病邪。疾病祛除後,用粮食肉类补养他,好比社会已经太平,刑罚便搁置不用一样。怎麽能把药物砭石当作是补呢?如果要除去大病,除了吐法、汗法、下法,就没有别的途径。

第9题:

夫星之队,木之鸣,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


正确答案:那流星的坠落,树木发出响声,这是天地运行,阴阳变化,而出现的事物中少见的现象。认为这些现象奇怪是可以的,可是害怕它就不对了。

第10题:

"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此为逆也。"()

  • A、若脉微弱,此无阳也
  • B、若脉暴微,手足反温者
  • C、若脉微涩,呕而汗出者
  • D、若脉浮滑,里有热也
  • E、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

正确答案:E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