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贸易扭曲理论并进行评价

题目

试述贸易扭曲理论并进行评价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述杜威的教育本质观,并对其进行评价。


答案:
解析: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杜威在其理论中从不同的角度和多方面论述了有关教育的本质的问题。他关于教育本质的观点,基本上可用他提出的三个重要论点来加以概括,就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和“教育即经验的改组和改造”。一、 教育即生长从生物化心理学理论出发,杜威认为儿童的心理内容基本上就是以本能活动为核心的习惯、情绪、冲动、智慧等天生心理机能的不断开展、生长的过程。从这个角度来说,教育就是促进本能生长的过程。但是,杜威所理解的生长是机体与外部环境、内在条件与外部条件交互作用的结果,是一个持续不断的社会化的过程。“

第2题:

试述出口贫困增长的政策含义并对这一理论进行评价。


正确答案:1)产业结构转化的重要性
发展中国家的产品结构单一,许多国家根据东亚的发展模式在走出口导向的道路,产生了出口日益增多价格却越来越低的情况,说明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从长远看应该予以调整。
出口贫困化增长现象只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过程种出现的一种可能情况,不是一种普遍现象,大多存在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而非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2)平衡出口量与出口价格

第3题:

试述贸易乘数理论。


参考答案:

外贸乘数是指,一国的出口增长代表一种有效需求的增加,它将一轮接一轮地引起与这一出口增量直接或间接有关的国内其他产业发生连锁反应,从而对该国的国民收入产生成倍扩大效果(进口增长的效果则反之)。 外贸乘数原理: 假设:C代表消费;S代表储蓄; I代表投资;G代表政府支出; T代表政府收入; X代表出口; M代表进口; Y代表国民收入; 外贸乘数表示为: 即外贸乘数是边际储蓄倾向与边际进口倾向的倒数。 因为边际储蓄倾向和边际进口倾向之和不会大于1,而且经常小于1,所以扩大出口所增加的收人中总有一部分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从而可以一轮又轮地连续推动,使国民收入和就业量不断增加。 考虑中间产品的进口,外贸乘数为: 外贸乘数原理的政策含义是: 第一,发展中国蒙砬该积极扩大出口。 第二,应该使扩大出口所增加的收人中有较大的部分用于购买本国的产品。 第三,扩大出口所增加的收入只有在能引起投资、生产能力和供给增加的情况下,才能推动经济持续增长。 第四,世界进口总值增加的前提条件是外贸乘数发挥作用。


第4题:

试述国际生产折中理论的基本内容并进行评价。


正确答案:折中理论的分析过程与主要结论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跨国公司是市场不完全性的产物,市场不完全导致跨国公司拥有所有权特定优势,该优势是对外直接投资的必要条件。
二、是所有权优势还不足以说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还必须引入内部化优势才能说明对外直接投资为什么优于许可证贸易。
三、是仅仅考虑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仍不足以说明企业为什么把生产地点设在国外而不是在国内生产并出口产品,必须引入区位优势,才能说明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和出口之间的选择。
四、是企业拥有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决定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和条件。

第5题:

试述产业内贸易理论并予以评价


正确答案:产业内贸易是指一国同时出口和进口同类型的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理论中所指的产业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生产投入要素相近,二是产品在用途上可以相互替代。符合上述条件的产品可以分为两类:同质产品和异质产品也称作相同产品或差异产品。
(1)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同质产品或相同产品是指产品间可以完全相互替代,也就是说产品有很高的需求交叉弹性,消费者对这类产品的消费偏好完全一样。这类产品的贸易形式,通常都属于产业间贸易,但由于市场区位、市场时间等的不同,也会发生产业内贸易。
(2)差异产品又可以分成三种:水平差异产品、技术差异产品和垂直差异产品。不同类型的差异产品引起的产业内贸易也不相同,分别为水平差异产业内贸易、技术差异产业内贸易和垂直差异产业内贸易。

第6题:

试述李斯特保护幼稚产业理论的主要内容并对该理论学说作一评价。


正确答案: (一)主要内容:
(1)对古典自由贸易理论提出批评。指出比较成本说忽视国家、民族的长远利益,只注重交换价值,不注重生产能力和形成,不利于德国生产力的发展,不利于国家竞争力的增强,不利于德国真正实现政治经济独立。
(2)批评古典自由贸易理论忽视了各国经济和历史的特点,认为各国对外贸易政策的选择应全面考虑其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取决于该国当时所具备的各种条件和所达到的经济发展水平。
(3)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认为通过政府对国民经济活动的一部分加以限制,来保证国家经济利益的实现,而国家利益的保证是持久的个人利益实现的前提。
(4)保护对象为有发展前途,有潜在发展优势的产业,经过一段时间的保护和发展之后能够成长起来,并能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以30年为最高保护时间。
(5)通过禁止输入与征收高额关税的办法来保护幼稚工业,以免税或征收少量进口关税的方式鼓励复杂机器进口。
(二)理论政策评价。
积极意义:
(1)保护幼稚产业理论把经济发展看作一个规律性的历史过程来研究,强调国际贸易中国家、民族的长远利益,强调各国应根据各自国家的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选择对外贸易政策。
(2)认为国家生产力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而建立高度发达的工业又是提高生产力的关键,因而有必要对国家处于发展中的、有前途的,但遭遇到国外有力竞争的产业部门采取适当的保护。
(3)强调保护的过渡性和有选择性,强调贸易保护是达到发展工业、发展生产力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认为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将逐步降低保护,最终走向自由贸易。
(4)对美、德当时经济政策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
缺陷:
(1)对生产力的理解比较含糊,对影响生产力的因素分析也很混乱。
(2)以经济部门作为划分经济发展阶段的基础歪曲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真实过程。
(3)保护对象的选择缺乏客观具体的标准。

第7题:

试述贸易与经济增长理论。


正确答案: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了“绝对利益”理论,“绝对利益”主张,各国应该专注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进行交换,以使各国享受到自由贸易的好处。李嘉图创立的比较成本理论,论证了贸易静态利益的基础。他认为,对外贸易是实现英国工业化和资本积累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进口廉价初级产品,阻止土地收益递减、工资上涨和利润下降倾向,就可保证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3分)
亚当•斯密还提出了“剩余产品出口”模型。“剩余产品出口”理论着眼于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认为一国可以将闲置的土地和劳动力资源用来生产剩余产品以供出口,这样贸易就为本国的剩余产品提供“出路”,促进该国的经济增长。(3分)
美国罗伯特逊(D.H.Robertson)提出了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的命题,诺克斯(R.Nurkes)对其进行了发展,诺克斯认为,各国按比较成本规律进行国际贸易,通过专业化分工,使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增加了产量,从而可以获得静态的经济利益。除此,国际贸易还使发达国家对农产品及原材料的迅速增长的需求传递到发展中国家,从而使这些国家的出口产业获得迅速发展,出口的贸易增长又以“乘数效应”传递到其他的非贸易部门,从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就是对外贸易产生的间接的动态经济效益。(3分)
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P.R.Krugman)提出了著名的产业内贸易学说。他以规模经济为前提,在规模经济与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同一产业内的国际分工,可以增加相同产业内不同类型产品的需求,从而使各国获得规模经济利益。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使得贸易各国通过扩大规模获得规模经济的利益,进而提高要素的边际产出率,实现了要素投入不变情况下的经济增长。(3分)
E.哈根为代表的经济学家更深入和集中地考察了出口贸易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以此来解释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E.哈根认为出口扩大,往往是一个技术创新的信号,从而导致新技术与新管理方法的采用,因此在出口扩大的同时,也伴随着产品质量的提高,这就增加了国民收入。出口产业新技术的外溢效应,也会在其他非出口产业产生连锁反应,最后实现整个国民经济规模和质量的提高。在进口部门,同样可以体现出国际贸易的技术进步效应。(3分)
当代著名经济学家普莱维什(R.Prebish)提出的“中心-外围说”证明了国际贸易会使发展中国家日益贫困化的机制,并得到了一大批经济学家的响应。普莱维什用“中心-外围”的体系结构来描述整个国际经济格局,少数经济发达国家处于“中心”地位,而大多数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则处于“外围”地带。发达国家是生产技术的领先者,在国际贸易中生产并出口制成品,在国家贸易中处于有利位置,是国际贸易的获利者;发展中国家是技术的模仿者和接受者,主要出口原料、农产品等初级产品,进口发达国家的制成品,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不利地位。(3分)

第8题:

试述斯腾伯格三元智力理论,并进行简要评价


答案:
解析:
罗伯特?斯腾伯格认为,一个完备的智力理论必须说明智力的三个方面,即智力的内在成分,这些智力和经验的关系,智力成分的外部作用。它们构成了: 1、 智力成分亚理论认为,智力包括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 (1) 元成分是用于计划、控制和决策的高级过程; (2) 操作成分表现在任务的执行过程中,它负贵执行元成分的决策; (3) 知识获得成分是获取和保存新信息的过程。其中元成分起着核心的作用! 2、 智力情景亚理论认为智力是指获得与情景拟合的心理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它 表现为有目的地适应环境、塑造环境和选择新环境的能力 3、 智力经验亚理论认为智力包括处理新任务和新环境时所要求的能力,以及信 息加工过程自动化的能力。

第9题:

试述消除贸易扭曲的政策措施并进行评价


正确答案:针对不同的贸易扭曲类型,人们采取不同的正常措施来进行纠正:
1)如果扭曲反映在国外市场上,需要对国外市场扭曲进行纠正,最佳的正常为关税措施,次优的措施则为采用生产、消费、要素等方面的补贴与税收调整。
2)如果扭曲反映在国内商场中,最佳的政策为生产税或补贴,次优措施为关税调整或要素税收、补贴,但是采用消费税或补贴则不会产生任何效果。
3)如果扭曲反映在国内消费上,最佳政策为消费税后补贴措施,次优为关税及补贴。
4)如果扭曲发生在要素市场上,最优为要素税收与补贴,次优为生产税与补贴,再次为关税及补贴。

第10题:

试述战略性贸易理论并进行评价


正确答案:该理论主要包括“利润转移理论”和“外部经济理论”。利润转移理论认为,完全竞争市场假设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在现实经济中,不完全竞争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在不完全竞争,特别是寡头竞争市场上,寡头场上可以凭借其垄断力量获得超额利润。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并不能自行达到最优状态,一国政府可以通过出口补贴帮助本国厂商夺取更大的市场份额,或者以关税迫使外国厂商降低价格从而实现由外国向本国转移利润的目的。外部经济理论认为,由于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对产业自身及相关产业具有的积极作用,市场份额对各国厂商变得更为重要。因此,政府应通过提供补贴或者关税保护等适当方式对具有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的产业予以适当的保护和扶持,使之增强国际竞争力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一理论是以政府干预国际贸易为政策导向的现代保护贸易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