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对比较利益论进行了哪些补充?

题目

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对比较利益论进行了哪些补充?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对比较利益理论作了重要的说明和补充。
(1)互惠贸易的范围。在比较利益的基础上,用两国商品交换比例的上下限解释互惠贸易的范围。
(2)贸易利益的分配,用贸易条件说明贸易利益的分配。
(3)相互需求法则,用相互需求程度解释贸易条件的变动。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约翰·穆勒的利润理论。


参考答案:

在利润问题上,他吸收了西尼尔的“节欲论”,但他作了补充。他把利润分成三个部分:利息、保险费和管理工资。资本家在生产开始时,预付了工人的工资,进行了“节制”,因而利息是资本家节制的报酬。保险费是对资本家承担投资风险的报酬。管理工资则是资本家管理企业、组织和领导生产所付出的劳动和技能的代价。随着资本积累的增加,利润将呈下降的趋势。


第2题: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包括()。

A、绝对利益论

B、比较利益论

C、机会成本论

D、相互需求论


参考答案:ABCD

第3题:

简述约翰·穆勒的价值理论的特点。


参考答案:

在价值理论上,穆勒形式上继承了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同时又把生产费用论、供求论等加入进来。
穆勒把商品分为三类:
1、数量有限,供给不能任意增加的商品。如古画、古玩等,它们的价值取决于供求。
2、供给数量可以无限增加,其单位生产费用不会提高的商品中,如工业品。他认为这种商品的价值由生产成本决定,生产成本的主要因素或几乎可以说是唯一的因素是劳动。他又说,劳动一词可以用工资来代替,实际垫支的资本家所花费的就是工资。生产除了劳动以外还包括资本,是“节欲”的结果,节欲的报酬就是利润。
3、供给数量可以增加,但其单位生产费用会随之提高的商品,如农产品。由于土地收益递减规律,这类商品的价值取决于最不利条件下的生产成本。
为了解决需求和价值互为因果的问题,他引入了需求表的概念(反映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关系)。他对供给与需求表、均衡价格、供给与需求弹性以及它们对价格的影响有着准确的理解。这些都是后来马歇尔相关分析的重要概念基础。


第4题:

在国际贸易理论中,相互需求论的代表人物是()

  • A、亚当·斯密
  • B、大卫·李嘉图
  • C、约翰·穆勒
  • D、托马斯·孟

正确答案:C

第5题:

约•斯•穆勒对国际贸易理论的贡献是提出了()

A.绝对优势论

B.比较优势论

C.国际需求方程式

D.国际分工论


参考答案:C

第6题:

对比较成本理论发展作过贡献的有()

A大卫李嘉图

B马克思

C约翰穆勒

D斯密


正确答案是:AD

第7题:

穆勒和马歇尔提出()论。

A、比较成本

B、相互需求

C、要素禀赋

D、人力资本


参考答案:B

第8题:

简述约翰·穆勒的国际价值理论。


参考答案:

穆勒赞同李嘉图的自由贸易和比较成本学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国际价值和国际价值规律的理论。这是他对经济分析作出的最重要的原创性贡献之一。李嘉图的国际贸易理论没有揭示贸易所得在贸易国家间如何分配。穆勒说明,实际的实物贸易条件不仅取决于国内成本,还取决于需求的类型。更具体地,国际交换的条件取决于国外对每种产品的需求能力和弹性。
他首先指出,一件进口商品的价值,就是用来支付它的出口商品的价值。一个国家能够卖到国外的商品构成了它用于从其他国家购买商品的收入。因此,可供出口商品的供给可以被认为对进口的需求,穆勒称之为“交互需求”。他用产品成本的相对差别为商品的国际交换价值确定了上下限:如果英国制造10码棉布和15码亚麻布的成本一样,与在德国制造20码亚麻布的成本相同,则两国贸易条件的范围就限定在用10码棉布交换15至20码亚麻布。
如果一国出口品生产效率提高了,贸易利得将如何在两国之间作分配呢?要看进口国对该产品的需求弹性:若其富有弹性,则出口国将会得到生产效率提高的绝大部分好处;若其缺乏弹性,则进口国得到绝大部分的利益。


第9题:

()相互需求原理可以一般地解释国际交换比例的确定。

  • A、萨缪尔森
  • B、约翰•穆勒
  • C、亚当斯密
  • D、李嘉图

正确答案:B

第10题:

简述约翰 . 穆勒的相互需求原理。


正确答案: 英国经济学家约翰.穆勒在其《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提出了相互需求原理,并以此解释国家间商品交换比价的确定。
穆勒首先假定:两国所投入的生产成本相同,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有差异。在此基础上他认为,国家间商品交换的比价是由两国间的相互需求决定的。按照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进行推论,两国间进行商品交换的比价存在着一定的界限,即应介于两国国内交换比价之间。而在此交换比价界限范围内应如何来确定具体在哪一个价位点上双方进行交换,李嘉图并未予以说明。穆勒经研究认为,在由比较成本所决定的国际交换比价界限内,两国间具体的交换比率是由两国对彼此商品的需求强度决定的。如果英国对德国生产的B产品的需求强度大于德国对英国生产的A产品的需求强度,则在双方相互需求达到均衡时(即一国输出的产品数量,恰好等于另一国输入产品的数量)所形成的交换比价,就更接近于英国国内的交换比价。相反,如果德国对英国生产的产品A的需求强度超过英国对德国生产的产品B的需求强度,则在双方相互需求达到平衡时所形成的交换比价,就更接近于德国国内的交换比价。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原理还说明,由于两国对彼此商品相互需求的强度不一样,由此确定的均衡交换比价或贸易条件对这两个国家的有利程度也不一样。如果一个国家以它的产品和另一个国家进行交换,它对另一个国家产品的需求和另一个国家对它的产品需求的数量及需求增加的程度比较,外国对其商品的需求越是超过它对外国商品的需求,贸易条件就越是对它有利,贸易条件也就越接近外国国内的两种商品的交换比价,也就是说它的一定数量的商品就可以换回更多的外国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