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的“性三品”说把人的性分为()

题目

董仲舒的“性三品”说把人的性分为()

  • A、圣人之性
  • B、中民之性
  • C、贤人之性
  • D、斗筲之性
  • E、君子之性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董仲舒的“性三品”说把人的性分为()

A.圣人之性

B.中民之性

C.贤人之性

D.斗筲之性

E.君子之性


参考答案:A, B, D

第2题:

从董仲舒的教育思想来看,其人性论属于()

A.性善论
B.性三品说
C.性自然论
D.性恶论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董仲舒的人性论。董仲舒吸收 了先秦至汉初普遍流行的人性差异论的观点,明 确将人性划分为三种不同的等级:"有斗筲之性, 中民之性,圣人之性。"教育对于不同的人所起的 作用各不相同

第3题:

()主张性分三品,把人性分为圣人、中民、斗筲之性。

A、老子

B、荀子

C、董仲舒

D、孟子


参考答案:C

第4题:

董仲舒的“性三品说”。


正确答案:董仲舒在人性论问题上,提出了性三品说,把人性分为上、中、下三等,即圣人之性、中民之性和斗筲之性,圣人之性是天生的善,斗筲之性是天生的恶,都是不可改变的,因此也可以不叫做性。只有中民之性,可以经过教化成为善性,可以叫做性。中民之性是指多数人的人性能够接受封建统治者的教化而言,他认为人性虽然包含了善的素质,但不经过教化还不能成为善,他说:“禾虽出米而禾未可谓米也,性虽出善而性未可谓善也。”因此,要达到善,必须经过统治者的教育。而担当教育者责任的就是封建统治者。

第5题:

董仲舒提出“性三品”的观点,把下层社会的劳动人民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


正确答案:错误

第6题:

在人性论方面,董仲舒主张()

A.性善论

B.性恶论

C.染丝说

D.性三品说


参考答案:D

第7题:

董仲舒在论述治国应当"大德小刑"的两点理由是()。

A性三品说

B无为而治说

C阳德阴刑说

D事皆决于法说


A,C

第8题:

提出“性三品说”的是( )。

A.告子

B.世硕

C.董仲舒

D.朱熹


正确答案:C

第9题:

董仲舒性三品的主要含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 性三品说最早由董仲舒提出。由于“人副天数”,天赋的仁(善)与贪(恶)两性落实到具体的人身,由于配合和比例的不同形成了三品(三等),即先天性善、不教而成的上品圣人之性;先天性恶,教亦不能善的下品“斗筲之性”和先天有善有恶、教而后能善的中品“中民之性”。在这里,董仲舒对儒家人性论的重要改造加工,是以孔子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解释中民之性,将孔子的“唯上智与下愚不移”改造为上智的性善和下愚的性恶,二者都是先天所成,不可移易。这一改造的意义在于将知识论意义上的人的智慧高低与人性论中的人的善恶评价联系在了一起,对后来人性理论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董仲舒性三品说的基调仍是性善,先天性善(善质)是为了维护纲常人伦的绝对性,后天性善则是为了说明君主统治和教化的必要性,二者缺一不可。这就从人性论上为道德的至上性和君主的权威性作了论证。

第10题:

董仲舒“性三品”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正确答案: 董仲舒把人性分为上、中、下三等。他说:“圣人之性,不可以名性;斗筲之性,又不可以名性。名性者,中民之性。”董仲舒认为:少数统治者是上等之性,天生性善,因此不需要教化更不需要刑罚;而大多数贫穷的“斗筲之民”是下等之性,天生性恶,是教化不好的,即使教化也不能为善,所以只能用刑罚来制裁;只有“有善质而未能为善”的“中民”才可以名性。“中民”们虽然有“善质”,但既可以为恶,也可以为善,必须经过教化之后才能为善。所以对这部分人应该主要用德教,只是在教化不成时才用刑。董仲舒的德主刑辅论有其非常反动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