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物质(燃烧)发电现状如何?

题目

我国生物质(燃烧)发电现状如何?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论述如何改善我国领导发展与培训现状。


参考答案(1)确立正确的培训目标;(2)设置科学的培训内容;(3)改革培训的手段与方式;(4)加


  强师资队伍的建设;(5)规范强化培训的制度。

第2题:

生物质发电是利用生物质所具有的生物质能进行的发电,是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一种,包括()。

  • A、农林废弃物直接燃烧发电
  • B、农林废弃物气化发电
  • C、垃圾焚烧发电
  • D、垃圾填埋气发电
  • E、沼气发电

正确答案:A,B,C,D,E

第3题:

我国卫生资源配置现状如何?如何改变?有什么好的建议


参考答案:

一、
1、在城乡地区结构上,重城市轻农村。
2、在卫生体系的不同层次,资源配置呈现“倒三角”的状态。
3、区域内资源不共享,资源浪费与不足并存
4、在卫生事业内部结构上,存在着重医疗,轻预防的问题。
5.由于我国的卫生事业费主要取决于地方的经济与财政实力,不同地区卫生费用差距悬殊。公共卫生和社区卫生薄弱,农村卫生发展滞后,区域发展不平衡;条块分割、交叉重叠严重;分工体系打乱,无序竞争。
二、区域卫生规划
三、
1、强化政府监督,逐步改变城乡卫生资源的配置与布局
2、转变传统观念,重视疾病控制体系建设、加强卫生防疫体系。
3、完善保健服务,关注流动人口健康。
4、打破利益格局,推进公办医疗机构改革
5、实施重心下移,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第4题:

农村最常见的生物质能发电形式是()。

  • A、秸秆燃烧发电
  • B、垃圾焚烧发电
  • C、垃圾填埋气发电
  • D、沼气发电

正确答案:D

第5题:

我国垃圾焚烧处理的现状是如何?


正确答案:我国垃圾焚烧发电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1988年深圳建立我国第一座引进日本三菱马丁进口设备和技术的垃圾发电厂——深圳市政环卫综合处理厂(日处理垃圾3×150吨,装机容量4MW)。随后珠海、上海浦东和浦西、宁波、杭州、温州、苏州、常州、重庆、成都、广州、福州、厦门、天津和北京等多个城市的垃圾焚烧发电厂相继建成投产,2010年全国已建和在建的垃圾焚烧发电(供热)厂已经超过170座。

第6题:

结合我国的国情和现状,谈谈如何构建我国的农业保险体系?


正确答案:中国农业保险面临的问题:
(一)农业保险经营模式不适应中国农业发展的形势
(二)农业保险供给主体单一,供给客体短缺
(三)农民收入较低,保费支付能力不足
(四)农业低预期收入使农民对农业保险没有兴趣
(五)农户风险意识淡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严重
(六)专业人才匮乏,中介机构不足
(七)农业保险制度不完善
中国农业保险改革:加强与完善农业保险的立法;选择合适的农业保险经营模式;政府要在农业保险市场上准确定位

第7题:

生物质发电主要包括()等。

  • A、农林废弃物直接燃烧发电
  • B、农林废弃物气化发电
  • C、垃圾焚烧发电
  • D、沼气发电
  • E、页岩气发电

正确答案:A,B,C,D

第8题:

生物质能发电是指全部采用生物质原料,在专用生物质锅炉中燃烧,产生蒸汽,驱动汽轮机,带动发动机发电。()


参考答案:正确

第9题:

我国土壤养分现状如何?


正确答案: 土壤养分主要是指土壤中的氮、磷、钾这三种元素。氮:我国土壤耕层中的全氮含量大概变动在0.05%~0.25%。其中东北地区的黑土是我国土壤平均含氮量最高的土壤,一般为0.15%~0.35%。而西北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土壤含氮量较低,一般为0.05%~0.1%。华中华南地区,土壤全氮含量一般为0.04%~0.18%。水田的含氮量往往高于旱地土壤。
磷:我国土壤全磷含量变动在0.02%~0.11%,其中北方土壤的全磷含量,一般比南方土壤高,我国土壤的全磷含量大体上从南向北有增加的趋势。如东北地区的黑土全磷含量一般为0.06%~0.15%,而我国南方的红壤和砖红壤全磷含量一般为0.01%~0.03%。土壤中大部分磷都是无机状态(50%~70%),只有30%~50%是以有机磷形态存在的。我国北方土壤中的无机磷主要是磷酸钙盐,而南方主要是磷酸铁、铝盐类。
钾:我国土壤的全钾含量也大体上是南方较低,北方较高。南方的砖红壤,土壤全钾含量平均只有0.4%左右,华中、华东的红壤则平均为0.9%,而我国北方包括华北平原、西北黄土高原以至东北黑土地区,土壤全钾量一般都在1.7%左右。因此,缺钾主要在南方,北方已开始出现缺钾现象。土壤中钾全部以无机形态存在,而且其数量远远高于氮磷。

第10题:

如何控制物质燃烧条件?


正确答案: 控制物质燃烧的基本条件是:
(1)控制可燃物;
(2)隔绝空气;
(3)消除着火源;
(4)防止火势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