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说明控制Fe3O4的措施和途径

题目

请说明控制Fe3O4的措施和途径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据《环境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技术导则》(HJ2034—2013),噪声与振动控制的基本原则中,优先顺序正确的是()。

A:传输途径的控制、源强控制、敏感点防护措施
B:源强控制、传输途径的控制、敏感点防护措施
C:敏感点防护、措施源强控制、传输途径的控制
D:源强控制、敏感点防护措施、传输途径的控制

答案:B
解析:

第2题:

铁氧化物由于氧结合的数量不同,而有()三种形式。

  • A、FeO、Fe3O4和FexO
  • B、Fe2O3、FeO和FexO
  • C、Fe2O3、Fe3O4和FeO
  • D、Fe2O3、Fe3O4和FexO

正确答案:D

第3题:

请详细说明可通过哪些途径预防死锁?


本题答案:A.摈弃"请求和保持"条件,就是如果系统有足够的资源,便一次性地把进程所需的所有资源分配给它;
B.摈弃"不剥夺"条件,就是已经保持了资源的进程,当它提出新的资源请求而不能立即得到满足时,必须释放它已经保持的所有资源,待以后需要时再重新申请;
C.摈弃"环路等待"条件,就是将所有资源按类型排序标号,所有进程对资源的请求必须严格按序号递增的次序提出.

第4题:

请叙述说明优化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对策和措施。


正确答案: (1)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和调整有关政策。主要是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加大立法和执法力度;充分利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必要时通过行政手段进行干预。比如关于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关于工业行业发展的调整和调控;关于影响社会经济秩序和治安秩序的经济行为的治理和惩处等。
(2)调整产业布局,推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调整产业布局有两条,一个是城乡布局,第二是地区布局(主要是中、东、西布局);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主要是通过发展乡镇企业,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发展二、三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
(3)明确产业内部发展重点,坚持市场需求导向,坚持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中心。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坚持市场需求导向,是一条重要原则;产业内部应该有自己的重点,比如农业的重点是什么?前提是保证粮食的安全,重点是发展动物性食品。但是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的基本原则是“市场导向,效益优先”。因为目前农产品供应,已经进入买方市场阶段。如果是农产品供不应求的阶段,那就是“需求优先”。

第5题:

请根据人禽流感的传播途径,制定预防控制措施。


正确答案: 1)做好禽类的管理:禽类爆发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时,应立即就地扑杀病禽,进行疫源地封锁并彻底消毒,限制发生禽流感地区可能被病毒污染的禽类制品在市场流通;
2)尽量避免与禽类接触:避免直接接触病禽及其排泄物、分泌物等。经常与活禽密切接触人员必须做好防护工作。
3)加强鸡场的粪便管理;
4)加强病死动物的管理;
5)加强检疫,严防疫情传入。

第6题:

请简要说明城市广场设计中的文化原则体现的途径。


正确答案: 继承和创新有机结合的文化原则,是城市广场设计重要的设计原则。
文脉主义常用两种设计手法在今天的设计中融入传统:
(1)地区;环境文脉手法,把建筑空间环境整个地作为市民生活方式和社会文化模式的符号,它倾向于传统式或流行式,设置明喻;
(2)时间历史文脉手法,讲究从传统建筑提取符号,传达历史信息,赞同现代建筑体量、空间同传统建筑造型要素、细部片段的兼容,设置暗喻。

第7题:

控制噪声应从声源、传递途径和接受者三个环节着手,从控制噪声源、阻断传播途径、减少接触时间和加强个体防护等方面采取相应的控制技术和措施。


正确答案:正确

第8题:

据《环境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技术导则》 (HJ 2034-2013) ,噪声与振动控制的基本原则中,优先顺序正确的是( )。
A. 传输途径的控制、源强控制、敏感点防护措施
B. 源强控制、传输途径的控制、敏感点防护措施
C. 敏感点防护、措施源强控制、传输途径的控制
D. 源强控制、敏感点防护措施、传输途径的控制


答案:B
解析:

第9题:

防雷的基本措施有哪些?请简要说明。


正确答案:防雷的基本措施是设置避雷针、避雷线、避雷器和接地装置。避雷针(线)可以防止雷电直接击中被保护物体,称为直击雷保护;避雷器可以防止沿输电线侵入变电所的雷电冲击波,称为侵入波保护;接地装置的作用是减少避雷针(线)或避雷器与大地之间的电阻值,达到降低雷电冲击电压幅值的目的。

第10题:

说明有害金属污染食品的途径、毒作用特点和预防控制措施。


正确答案: 有害金属污染食品的途径:(1)某些地区特殊自然环境中的高本底含量。
(2)由于人为的环境污染而造成有毒有害金属元素对食品的污染。
(3)食品加工、储存、运输和销售过程中使用或接触的机械、管道、容器、以及添加剂中含有的有毒有害金属元素导致食品的污染。
食品中有害金属污染的毒作用特点:(1)强蓄积毒性,进入人体后排出缓慢,生物半衰期多较长。
(2)通过食物链的生物富集作用在生物体及人体内达到很高的浓度。
(3)有毒有害金属污染食品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常以慢性中毒和远期效应(如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为主。有时也发生由于意外事故污染或故意投毒等引起急性中毒。
预防金属毒物污染食品及其对人体危害的一般措施:(1)消除污染源。
(2)制定各类食品中有毒有害金属的最高允许限量标准,并加强经常性的监督检测工作。
(3)妥善保管有毒有害金属及其化合物,防止误食误用以及意外或人为污染食品。
(4)根据污染物种类、来源、毒性大小、污染方式、程度和范围、受污染食品的种类和数量等对已污染食品的进行适当处理,在确保食用人群安全性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