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推测,引起K-T大灭绝的彗星撞击地点就是位于尤卡坦半岛的期克苏勒伯陨石坑,它的宽度至少有()千米。

题目

科学家推测,引起K-T大灭绝的彗星撞击地点就是位于尤卡坦半岛的期克苏勒伯陨石坑,它的宽度至少有()千米。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在指定文件夹下打开文档WT04.DOC,其内容如下:

[文档开始]

孔龙灭绝新传说

据报道,科学家普遍认为,曾有一颗体积巨大的天体坠落在地球上,导致孔龙和其他许多动物灭绝。不过,最新研究表明,孔龙灭绝是遭受天上地下双重打击所致。

孔龙时代结束于6500万年前的K-T时期或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此次灭绝事件共造成地球上近一半的生物死亡,孔龙彻底灭绝,鸟类在这次劫难中幸免于难。最常见的解释是孔龙灭绝是因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所致,撞击还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上留下一个称为“奇克苏卢布”(Chicxulub)的巨大陨石坑。

另一种有关孔龙灭绝的主要理论是,距今6300万年至6700万年前的一系列大规模火山喷发让这个物种从地球上消失。印度的“德干岩群”(Deccan trap)就是此次火山喷发留下的遗迹,最初其覆盖范围可能达到58万平方英里(15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得克萨斯州面积的两倍。

[文档结束]

完成下列操作并以MD04A.DOC为名存储文档。

(1) 将文中所有“孔龙”替换为“恐龙”;将标题段(恐龙灭绝新传说)设置为三号、黑体、红色、倾斜、居中,字符加阴影效果并添蓝色底纹。

(2) 将正文各段文字(据报道……面积的两倍。)设置为五号、楷体_GB2312;各段落左右各缩进1厘米,首行缩进0.8厘米,1.5倍行距,段前间距16磅。

(3) 将正文第3段(另一种有关……面积的两倍。)分为等宽的两栏,宽度7厘米。

2. 在指定文件夹下打开Word文档WT04A.DOC文件,其内容如下:

[文档开始]

[文档结束]

完成下列操作并以WD04B.DOC为名保存文档。

将表格第1行的标题文字设置成三号、仿宋体GB2312、加粗、居中;计算表格中的平均年龄填入第4列第6行中;将表格中的文字设置成小四号、宋体、水平和垂直居中(第1行除外),数字设置成小四号、Times New Roman体、加粗、垂直居中、右对齐。


正确答案:1.①在考生文件夹下打开WT04.DOC文档。 ②执行“编辑”→“替换”命令弹出“查找和替换”对话框。在“查找内容”文本框中输入“孔龙”在“替换为”文本框中输入“恐龙”两字单击“全部替换”按钮。 ③选择标题文字单击“格式”工具栏中的(居中)按钮;执行“格式”→“字体”命令弹出“字体”对话框。在“字体”选项卡的“中文字体”下拉框中选择“黑体”在“字号”下拉框中选择“三号”在“字形”选项卡中选择“倾斜”;在“所有文字”区域的“字体颜色”下拉框中选择“红色”在“效果”区域中勾选“阴影”复选框单击“确定”按钮。执行“格式”→“边框和底纹”命令弹出“边框和底纹”对话框。在“底纹”选项卡的“填充”区域中选择“蓝色”单击“确定”按钮。 ④选择正文各段文字在“格式”工具栏中的“字体”下拉框中选择“楷体_GB2312”在“字号”下拉框中选择“五号”。执行“格式”→“段落”命令弹出“段落”对话框。在“缩进和间距”选项卡的“缩进”区域中“左”、“右”均输入“1厘米”;在“特殊格式”下拉框中选择“首行缩进”“度量值”输入“0.8厘米”;在“间距”区域中“段前”输入“16磅”;在“行距”下拉框中选择“1.5倍行距”单击“确定”按钮。 ⑤选择正文第3段执行“格式”→“分栏”命令弹出“分栏”对话框。在“预设”区域选择“两栏”;在“宽度和间距”区域中“宽度”设为“7厘米”单击“确定”按钮。 ⑥设置完成后执行“文件”→“另存为”命令弹出“另存为”对话框。文件名命名为“WD04A.DOC”输入保存的地址单击“保存”按钮。 2.①在考生文件夹下打开文档WT04A.DOC。 ②选择表格第1行在“格式”工具栏中的“字体”下拉框中选择“仿宋体GB2312”在“字号”下拉框中选择“三号”单击(加粗)和(居中)按钮。 ③将插入符置于第4列第6行执行“表格”→“公式”命令弹出“公式”对话框。在“公式”文本框中输入“=AVERAGE(‘D2:D5’)”单击“确定”按钮。 ④选择表格第2~5行在“格式”工具栏中的“字体”下拉框中选择“宋体”在“字号”下拉框中选择“小四”。在“表格和边框”工具栏中单击(中部居中)按钮。选择表格中的全部数字在“格式”工具栏中的“字体”下拉框中选择“Times New Roman”在“字号”下拉框中选择“小四”单击(加粗)按钮。在“表格和边框”工具栏中单击(中部右对齐)按钮。 ⑤设置完成后执行“文件”→“另存为”命令弹出“另存为”对话框。文件名命名为“WD04B.DOC”输入保存的地址单击“保存”按钮。
1.①在考生文件夹下打开WT04.DOC文档。 ②执行“编辑”→“替换”命令,弹出“查找和替换”对话框。在“查找内容”文本框中输入“孔龙”,在“替换为”文本框中输入“恐龙”两字,单击“全部替换”按钮。 ③选择标题文字,单击“格式”工具栏中的(居中)按钮;执行“格式”→“字体”命令,弹出“字体”对话框。在“字体”选项卡的“中文字体”下拉框中选择“黑体”,在“字号”下拉框中选择“三号”,在“字形”选项卡中选择“倾斜”;在“所有文字”区域的“字体颜色”下拉框中选择“红色”,在“效果”区域中,勾选“阴影”复选框,单击“确定”按钮。执行“格式”→“边框和底纹”命令,弹出“边框和底纹”对话框。在“底纹”选项卡的“填充”区域中选择“蓝色”,单击“确定”按钮。 ④选择正文各段文字,在“格式”工具栏中的“字体”下拉框中选择“楷体_GB2312”,在“字号”下拉框中选择“五号”。执行“格式”→“段落”命令,弹出“段落”对话框。在“缩进和间距”选项卡的“缩进”区域中,“左”、“右”均输入“1厘米”;在“特殊格式”下拉框中选择“首行缩进”,“度量值”输入“0.8厘米”;在“间距”区域中,“段前”输入“16磅”;在“行距”下拉框中选择“1.5倍行距”,单击“确定”按钮。 ⑤选择正文第3段,执行“格式”→“分栏”命令,弹出“分栏”对话框。在“预设”区域选择“两栏”;在“宽度和间距”区域中,“宽度”设为“7厘米”,单击“确定”按钮。 ⑥设置完成后,执行“文件”→“另存为”命令,弹出“另存为”对话框。文件名命名为“WD04A.DOC”,输入保存的地址,单击“保存”按钮。 2.①在考生文件夹下打开文档WT04A.DOC。 ②选择表格第1行,在“格式”工具栏中的“字体”下拉框中选择“仿宋体GB2312”,在“字号”下拉框中选择“三号”,单击(加粗)和(居中)按钮。 ③将插入符置于第4列第6行,执行“表格”→“公式”命令,弹出“公式”对话框。在“公式”文本框中输入“=AVERAGE(‘D2:D5’)”,单击“确定”按钮。 ④选择表格第2~5行,在“格式”工具栏中的“字体”下拉框中选择“宋体”,在“字号”下拉框中选择“小四”。在“表格和边框”工具栏中,单击(中部居中)按钮。选择表格中的全部数字,在“格式”工具栏中的“字体”下拉框中选择“Times New Roman”,在“字号”下拉框中选择“小四”,单击(加粗)按钮。在“表格和边框”工具栏中,单击(中部右对齐)按钮。 ⑤设置完成后,执行“文件”→“另存为”命令,弹出“另存为”对话框。文件名命名为“WD04B.DOC”,输入保存的地址,单击“保存”按钮。

第2题:

罗宾逊教授:在某一地区发现的巨大陨石碰撞坑被认为是解释发生在中生代末期的动植物大规模的灭绝的线索。然而,在那个地点发现的岩石的晶体结构显示产生陨石坑的碰撞不是罪魁祸首。当熔化的岩石结晶时,它们表现出当时地球磁场的极性。尽管在大灭绝的时候地球的磁场发生了反转,但是在那个地方发现的重新结晶的岩石却具有正常的磁极。下面除了哪一点之外,都是罗宾逊教授的论述所依赖的假设?( )

A.陨石坑预示了一个足以引起大灭绝的大规模的碰撞。

B.在碰撞形成陨石坑后,没有其他引起岩石熔化的事情发生。

C.发现的岩石的熔化起因于碰撞引起的陨石坑。

D.在那个被认为是引起大灭绝的碰撞发生后不久就出现了大灭绝。


正确答案:A
解析:选项A的观点正是罗宾逊教授的论述所要质疑的。因此,它不可能是罗宾逊教授的论述所依赖的假设。

第3题:

第一颗被发现依规则周期而回归的彗星是?( )

A.哈雷彗星

B.比拉彗星

C.恩克彗星

D.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


标准答案:A

第4题:

1994年撞击木星的彗星名叫苏梅克-列维9号


正确答案:正确

第5题:

墨西哥( )资源总量丰富,主要集中在尤加坦半岛、坎佩切州和瓦哈卡州。

A.水能
B.风能
C.太阳能
D.核能

答案:B
解析:

第6题:

在一次国际学术交流大会上,Tom教授进行了如下发言:我们在非洲发现的一个陨石撞击地球留下的巨大陨石坑,这个陨石坑为我们探讨中生代末期动植物大规模灭绝的原因提供了线索。但是,陨石坑附近发现的岩石的晶体结构显示,产生陨石坑的剧烈碰撞并不是动植物大规模灭绝的罪魁祸首。当熔化的岩石形成结晶体时,它们显示出了当时地球磁场的极性。虽然发生动植物大灭绝时地球的磁场发生了反转,但是,在那里发现的重结晶之后的岩石却具有正常的磁极。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是Tom教授所做的发言必需依赖的假设?( )

A.陨石撞击地球形成陨石坑之后,没有发生导致岩石熔化的事情发生

B.陨石坑意味着一场足以引起动植物大灭绝的大规模的剧烈碰撞

C.陨石坑附近发现的岩石溶化后很快又再次结晶

D.陨石坑附近发现的岩石的熔化是由于剧烈碰撞导致的陨石坑引起的


正确答案:B
B[解析]Tom教授的发言旨在论证剧烈碰撞并不足以导致动植物大规模灭绝,因此B项并不是必须依赖的假设,ACD项都需要作出假设,所以选择B选项。

第7题:

大多数科学家都认为恐龙的灭绝源于6500万年前尤卡坦半岛附近一场灾难性的流星撞 击地球事件。然而近日科学家表示,在此之前的20万年前还发生了另外一场灾难性的灭绝事件——印度德干高原的火山喷发。这场火山喷发使大气中充满了气溶胶,一种导致全球变暖的温室气体内存在的细颗粒。这场灾难最终引起了大多数海洋生命的灭绝, 尤其是生活在海床的壳类无脊椎动物。 适合做本段文字标题的是( )。


A.恐龙灭绝或因早期火山喷发
B.温室气体源于20万年前火山喷发
C.科学家发现早期火山喷发导致海洋生物大灭绝
D.流星撞击还是火山喷发——揭秘恐龙灭绝真相

答案:C
解析:
根据文段内容可知,火山喷发的时间是“6500万年前之前的20万年”,而 非“20万年前”,故B项有误。火山喷发导致的结果是“大多数海洋生命的灭绝”,而并未直接 说导致了恐龙的灭亡,D项过于绝对,且偏离文段重点。与C项相比,A项不够详细,且与D 项一样,偏离文段主题,文段只是由恐龙的灭绝引出另一场灾难性事件,故C项适合做文段的 标题。

第8题:

1994年被木星捕捉并相撞的彗星是?( )

A.哈雷彗星

B.比拉彗星

C.恩克彗星

D.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


标准答案:D

第9题:

大多数科学家都认为恐龙的灭绝源于6500万年前尤卡坦半岛附近一场灾难性的流星撞击地球事件。然而近日科学家表示,在此之前的20万年前还发生了另外一场灾难性的灭绝事件--印度德干高原的火山喷发。这场火山喷发使大气中充满了气溶胶一种导致全球变暖的温室气体内存在的细颗粒。这场灾难最终引起了大多数海洋生命的灭绝,尤其是生活在海床的壳类无脊椎动物。适合做本段文字标题的是( )。
A.恐龙灭绝或因早期火山喷发
B.温室气体源于20万年前火山喷发
C.科学家发现早期火山喷发导致海洋生物大灭绝
D.流星撞击还是火山喷发--揭秘恐龙灭绝真相


答案:C
解析:
根据文段内容可知,火山喷发的时间是“6500万年前之前的20万年”,而非“20万年前”,故B项有误。火山喷发导致的结果是“大多数海洋生命的灭绝”,而并未直接说导致了恐龙的灭亡, D项过于绝对,且偏离文段重点。与C项相比,A项不够详细,且与D项一样,偏离文段主题,文段只是由恐龙的灭绝引出另一场灾难性事件,故C项适合做文段的标题。

第10题:

1994年撞击木星的彗星名叫()

  • A、百武彗星
  • B、哈雷彗星
  • C、海尔-波普彗星
  • D、苏梅克-列

正确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