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住区绿地的指标。

题目

简述住区绿地的指标。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绿色居住建筑住区绿地率不低于( )。

A.28%
B.30%
C.35%
D.40%

答案:B
解析:

第2题:

简述居住区绿地的作用。


正确答案: (1)净化空气、阻隔噪声、防风降尘、改善居住环境的小气候。
(2)分隔空间,组织庭院;通过植物的栽植以及与景观构筑物相互组合,可以分割和组织空间增加景观层次,美化居住区的面貌,使居住区建筑更加生动活泼。
(3)美化丰富居住区景观;乔木、灌木及地被植物的合理搭配可以创造丰富的植物景观。
(4)为居民创造良好的户外活动场所。合理设计的居住区绿地可以吸引居民户外活动,使老人、少年儿童各得其所,能满足居民日常游憩、文化娱乐、体育等活动,使人赏心悦目,精神振奋,形成良好的心理效应。
(5)在地震、灾害到来时可以利用绿地疏散人口,可以为防震抗灾创造应急性场所。

第3题:

以下四种绿地哪种不计入居住区绿地面积指标?( )

A.道路绿地
B.宅间(宅旁)绿地
C.屋顶花园
D.公共绿地

答案:C
解析: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第7.0.1条规定:居住区内绿地,应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其中包括了满足当地植树绿化覆土要求,方便居民出入的地上或半地下建筑的屋顶绿地;屋顶花园面积不计入居民区绿地面积,不参与居住区用地平衡计算。

第4题:

简述居住区绿地规划的基本要求。


正确答案: 1、根据居住区的功能组织和居民对绿地的使用要求采取集中与分散、重点与一般、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形成完整统一的居住区绿地系统,并与城市总的绿地系统相协调;
2、尽可能利用劣地、坡地、洼地进行绿化,以节约用地。对建设用地中原有的绿化、水面等自然条件要充分利用。
3、应注意美化居住环境的要求;
4、以价廉、易管、易长为原则选择花木。居住用地规划的原则
1)与城市总体的功能、空间与环境相协调
2)尊重地方文化脉络及居住生活方式,体现生活的秩序与效能。
3)重视居住地域与城市绿地开放空间系统的关系,提高居住地域的生态效应。
4)遵循相关的用地与环境等的规范与标准。
5)为营造按安定、健康、和谐的社区环境,提供空间与设施支持。

第5题:

简述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定额指标。


正确答案:包括建筑面积和用地面积两方面,我国一般沿用千人指标的计算方法。千人指标即每千居民拥有的各项公共服务设施的建筑面积和用地面积。

第6题:

简述道路绿地率指标。


正确答案: 在规划道路红线宽度时,应同时确定道路绿地率。

第7题:

简述住区的组成。


正确答案: (1)组成要素:物质要素、精神要素
物质要素——由自然和人工两大要素组成。自然要素指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植物等,人工要素指各类建筑物以及工程建设等。
精神要素——指社会制度、组织、道德、风尚、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化艺术修养等。
(2)组成内容:根据工程类型基本上可以分为建筑工程和室外工程两类。
建筑工程——主要为居住建筑(包括住宅和单身宿舍),其次是公共建筑、生产性建筑、市政公共设施用房(如泵站、调压站、锅炉房等)以及小品建筑等。
室外工程——包括地上、地下两部分。其内容有:道路工程、绿化工程、工程管线(给水、排水、供电、燃气、供暖等管线和设施等)以及挡土墙、护坡等。
(3)用地组成:根据不同的功能要求一般分为4类: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公共绿地。
(4)环境组成:内部居住环境和外部生活环境。

第8题:

绿地率是衡量居住区绿地状况的指标,其新区建设的绿地率不应低于( )。

A:25%
B:30%
C:40%
D:55%

答案:B
解析:

第9题:

简述城市住区的分类。


正确答案: 我国《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划分,城市住区分为:居住区、居住小区和居住组团3个基本层次,具有相应的居住人口规模。
(1)居住区
一般称城市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整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2)居住小区
一般称小区,是指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0—15000)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3)居住组团
一般称组团,指一般被小区道路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3000)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第10题:

在点线面结合的绿地系统布局手法中,“点”是指()等最重要的块状绿地。

  • A、校园绿地
  • B、住区绿地
  • C、公园绿地
  • D、苗圃绿地

正确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