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设施的合理服务半径

题目

公共服务设施的合理服务半径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居住区用地包括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和公共绿地四项,其中,(  )是指住宅建筑基底占地及其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

A、住宅用地
B、道路用地
C、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D、公共绿地

答案:A
解析:
住宅用地是指住宅建筑基底占地及其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B项,道路用地是指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非公建配建的居民小汽车、单位通勤车等停放场地。C项,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是指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套建设的、为居民服务和使用的各类设施的用地。D项,公共绿地是指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合于安排游憩活动设施的、供居民共享的集中绿地。

第2题:

城镇体系规划内容包括(  )。

A、 确定区域城镇发展战略
B、 合理布局区域基础设施和大型公共服务设施
C、 合理布局区域大型设施和小型公共服务设施
D、 明确需要保护和控制的区域
E、 找出引导区域城镇发展的各项政策和措施

答案:A,B,D,E
解析:
城镇体系规划是政府综合协调辖区内城镇发展和空间资源配置的依据和手段。它将为政府进行区域性的规划协调提供科学的、行之有效的依据,包括:①确定区域城镇发展战略;②合理布局区域基础设施和大型公共服务设施;③明确需要保护和控制的区域;④找出引导区域城镇发展的各项政策和措施。

第3题:

下列不属于公共设施用地的规划布局要求有____________。

A、公共设施项

B、公共设施要按照与居民生活的密切程度确定合理的服务半径

C、公共设施布置要考虑城市生态环境的要求虑


参考答案:D

第4题:

居住小区的商业服务设施的服务半径是:( )

A.≤1000m
B.500~800m
C.400~500m
D.300~400m

答案:C
解析:
各级公共服务设施应有合理的服务半径:①居住区级800~1000m;②居住小区级:400~500m;③居住组团级:150~200m。

第5题:

为便于居民使用,各级公共建筑应有合理的服务半径,一般为居住区级800~1000m。( )


答案:对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公共建筑及其用地的规划布置。为便于居民使用,各级公共建筑应有合理的服务半径,一般为居住区级800~1000m。

第6题:

居住区用地包括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和公共绿地四项,其中,(  )是指住宅建筑基底占地及其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

A.住宅用地
B.道路用地
C.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D.公共绿地

答案:A
解析:
住宅用地是指住宅建筑基底占地及其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B项,道路用地是指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非公建配建的居民小汽车、单位通勤车等停放场地。C项,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是指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套建设的、为居民服务和使用的各类设施的用地。D项,公共绿地是指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合于安排游憩活动设施的、供居民共享的集中绿地。

第7题:

居住区中,合理的服务半径是指居住区内居民到达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步行距离,此距离可以是( )。

A.700
B.900
C.1100
D.1200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居住区的用地构成和规模。居住区中,合理的服务半径是指居住区内居民到达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步行距离,一般为800~1000m。

第8题:

居住小区的规模主要根据基层公共建筑成套配置的经济合理性等综合考虑,一般以( )。
A.一个小学的最小规模为其人口规模的上限
B.一个小学的最小规模为其人口规模的下限
C.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服务半径为其用地规模的上限
D.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服务半径为其用地规模的下限
E.人口规模16 000~25 000人为宜


答案:B,C
解析:
居住小区的规模一般以一个小学的最小规模为其人口规模的下限,而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服务半径为其用地规模的上限。人口规模以10000~15000人为宜。

第9题:

居住区的公共设施配套原则,以下哪项叙述不正确?( )

A.公共设施的经济性及合理的服务半径
B.远离市中心、相对独立时,应适当配置得较为齐全
C.服务半径不考虑地区及地形的差异
D.服务半径一般为800~1000m

答案:C
解析:
居住区公共设施的配套服务半径,可根据地区及地形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第10题:

社区生活质量的衡量,是以( )的拥有程度为主的。

A:公共生活服务设施、生活舒适性
B:闲暇时间、公共服务设施、社会福利
C:公共服务设施、社会福利、方便的出行交通
D:闲暇时间、公共服务设施、社会福利、公众参与

答案:B
解析:
社区物质文明最基本表现是社区生活质量的提高,社区生活质量中有三个重要的构成方面:社区成员对闲暇时间、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福利的拥有程度。这种拥有程度愈高,生活质量也愈高,反之亦然。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