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居住区整治规划。

题目

简述居住区整治规划。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土地使用不经济合理,需要合理调整和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益
2.公共服务设施不足,居民使用不方便,需要充实提高
3.市政工程和公用设施有潜力未充分发挥,排水不畅,交通不便,需进一步改善。
4.居住区公共绿地不断被占用,各类居民室外活动场地需进一步完善充实
5.加强安全管理,加设围墙、门卫、安保设施。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居住区规划设计“产业化要求”的是( )。

A.居住区规划应充分保护和利用规划用地内有保留价值的河湖水域、地形地物、植被等
B.居住区规划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并与其周边环境相协调
C.居住区规划要为建筑集成化和工业化生产、机械化施工创造条件
D.居住区规划应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居住区的舒适性

答案:C
解析:
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包括:①安全、卫生的要求。安全、卫生是满足人基本的生存和生理要求。②物质舒适性要求。居住区规划应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居住区的舒适性。③精神享受性的要求,是指居住区环境与居民心理要求的适应与和谐。④与城市相协调的要求。居住区是构成城市的重要部分,具有较强的外部性,对城市的交通、环境、公共服务、城市风貌等都有巨大的影响。⑤可持续性的要求,应强调生态先行的方法,综合考虑用地周围的环境条件和居住区用地的自然条件,充分保护和利用规划用地内有保留价值的河湖水域、地形地物、植被等,并运用有关的技术手段,促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⑥产业化的要求。居住区规划也要为建筑集成化和工业化生产、机械化施工创造条件。

第2题:

2010开始,湘江流域综合整治纳入国家(),包括防洪保安、废水垃圾处理、生态环境处理、生态环境修复等内容。

  • A、水域整治规划
  • B、大江大河整治规划
  • C、生态环境整治规划

正确答案:B

第3题:

城市在规划()时,应当将体育设施纳入建设规划。

A、街道和学校

B、街道和居住区

C、街道、学校和居住区

D、街道、学校、企业和居住区


参考答案:D

第4题:

河道岸线的利用和建设,应当服从()

  • A、城镇建设发展规划
  • B、河道整治规划
  • C、航道整治规划
  • D、防洪规划

正确答案:B,C

第5题:

简述居住区绿地规划的基本要求。


正确答案: 1、根据居住区的功能组织和居民对绿地的使用要求采取集中与分散、重点与一般、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形成完整统一的居住区绿地系统,并与城市总的绿地系统相协调;
2、尽可能利用劣地、坡地、洼地进行绿化,以节约用地。对建设用地中原有的绿化、水面等自然条件要充分利用。
3、应注意美化居住环境的要求;
4、以价廉、易管、易长为原则选择花木。居住用地规划的原则
1)与城市总体的功能、空间与环境相协调
2)尊重地方文化脉络及居住生活方式,体现生活的秩序与效能。
3)重视居住地域与城市绿地开放空间系统的关系,提高居住地域的生态效应。
4)遵循相关的用地与环境等的规范与标准。
5)为营造按安定、健康、和谐的社区环境,提供空间与设施支持。

第6题:

下列关于居住区规划基本概念表述错误的是 ?

A.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形式可采用居住区-小区-组团、居住区-组团、居住区-组团及独立式组团等多种类型
B.在总体规划层面的居住区规划,对下一步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提供条件和依据。
C.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居住区规划,提出规划条件作为居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的依据。
D.居住区的组织形式是居住区规模与配套的关系

答案:A
解析:
混考居住区的基本概念。

第7题:

居住区规划结构


正确答案:是根据居住区的功能要求综合地解决住宅与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公共绿地等相互关系而采取的组织方式。

第8题: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根据控制性详细规划和规划条件,以及《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等技术标准,对居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进行审核。以下不属于其主要审核的内容的是()

A:居住区人防设施规划
B:居住区空间环境
C:居住区用地平衡指标
D:住宅、公建、道路、绿地

答案:A
解析: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根据控制性详细规划和规划条件,以及《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等技术标准,对居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进行审核。主要审核的内容是:(1)居住区规划设计基本原则;(2)居住区用地平衡指标;(3)居住区规划布局;(4)居住区空间环境;(5)住宅、公建、道路、绿地。

第9题:

河道采砂规划应当与()规划和防洪、河道整治及航道整治等相关规划衔接。


正确答案:流域综合

第10题:

简述居住区道路规划的要求。


正确答案: 1.小区内应避免过境车辆的穿行。
2.满足道路出入口设置要求。
3.道路走向。
4.道路应逐级衔接。
5.尽端式道路长度不亦超过120m。
6.满足居住区内各级道路边缘至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距离要求。
7.道路宽度应满足地下管线埋设要求。
8.充分结合地形和现状,减少土方量。